
關鍵詞二化螟;性誘劑;色板;誘蟲燈;組合;引誘效果中圖分類號S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6-0121-0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6.027
AbstractInodertoleartheatractanteftofsxperomone,stickycolorplateadlightraosripedsteborerChilosupresalis in rice and water-oat fields,the optimal materials suitable for tr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C .suppressalis were screened,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isectonitoringandaplicationdevelomentofthpest.Intissudy,twoindsoftickyolorplates(yellowandgreen)andtinds flightraps(lacklightandultravioletlight)werecompared.Teresultsshowedtattecombinationofsexpheromoneandgrnplate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other combinations ( Plt;0.01 ).The yellow plate combination had a remarkable trapping effect on natural enemy insects, whilethegreenplatecombinationadremarkabletrappgfctonon-taretpests.eombinationoflighttra(speiallybacklight) hadaremarkabletappgefctonon-targetboresAccording totedamicaalysisofinsesituatio,theouecepeakofeadult C suppresaliswasidyincefeldndid-JulynwaterateldinYuyaoerefo,wasesayoombiatioickyololat, lightrapandsexperomoerasoablyielyndappopratelytovidtebooingpriodofaturaleemis,stevera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adult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C .suppressalis.
Key wordsRice stem borer;Sexual inducers;Color palette;Light trap;Combination;Seduction ffect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屬鱗翅目草螟科,俗名鉆心蟲,是水稻、茭白上重要的鉆蛀性害蟲。作為水稻、茭白產區常年發生面積最廣、危害損失較重的常發性重要鉆蛀害蟲,2020年9月15日,二化螟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該蟲每年發生2~4代,以4~6齡幼蟲在水稻殘樁、茭墩中滯育越冬。初孵幼蟲群集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3齡后開始分散蛀入莖內取食,造成抽心死苗;水稻孕穗、抽穗期危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危害灌漿、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蟲傷株,嚴重影響水稻、茭白的產量和品質。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許多菱白種植區出現水稻、菱白插花種植,該種植模式導致二化螟的發生、危害更加復雜化。目前,田間二化螟的防治以噴施化學藥劑為主,但因農民使用化學農藥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噴藥不夠精準、施藥頻次過高、用藥劑量過大,導致二化螟的防效不盡理想。近年來,隨著“和諧植保”理念的不斷深人,以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不斷關注,尋求安全、有效防治二化螟的綠色防控方法迫在眉睫。準確監測二化螟成蟲的田間發生動態,對于二化螟的精準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目前,國內對害蟲種群動態監測及防控,主要采用性誘、燈誘或色板法。性誘法是利用昆蟲性信息素及配套的誘捕裝置進行昆蟲種群動態監測及防治的方法,具有高效、無毒、安全、專一性強、環境友好等優點,近年來已廣泛應用于農、林作物害蟲的綠色防控,如斜紋夜蛾、草地貪夜蛾、茶尺蠖、實蠅等[1-4]。燈誘法是針對害蟲敏感的特定光譜范圍的誘蟲光源,誘集害蟲并利用誘集袋、誘集箱等殺滅害蟲的一種方法,可大量誘捕成蟲,減少田間靶標害蟲的蟲源[5-10]色板法是基于害蟲對不同顏色具有特異的選擇性和偏好性,制成的有色黏蟲板,將害蟲進行黏殺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于吳茱萸、水稻、十字花科蔬菜、紫花苜蓿、茶樹、辣椒、桃樹、棗樹等植物害蟲的防控[11-19] 。
近年來,針對靶標害蟲,集成融合和充分發揮2種(或2種以上)誘捕器具的誘捕功效逐漸成為提高、強化誘捕監測效果、促進靶標害蟲精準化監測和防控的重要思路。然而,除曾偉等[17將性信息素與4種色板組合外,其他關于二化螟種群動態監測廣泛采用單一燈誘法或性誘法[20-22]。單一誘捕因與地域、天氣、種群敏感度密切相關,無法精確檢測二化螟發生動態、無法掌握害蟲性比情況,且對天敵的誤殺率較高。截至目前,應用性誘劑、誘蟲板、誘蟲燈為載體的組合對二化螟成蟲的誘集效果研究,尚未見相關報道。因此,性誘劑、誘蟲色板燈光的復合集成技術對水稻、菱白二化螟的誘集效果研究,篩選出高效的二化螟監測防控材料組合,對于提高二化螟誘捕效率、豐富二化螟的監測防控方法和技術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筆者擬選用性誘劑與誘蟲板、誘蟲燈組合對二化螟成蟲進行誘集效果比較,明確性誘劑與誘蟲板、誘蟲燈組合對二化螟及天敵昆蟲的誘殺效果,篩選適合該種害蟲的誘集監測材料組合,以期提高和強化誘捕監測與精準誘殺效率和防控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水稻、茭白產區,是水稻、菱白二化螟的常發區。
1.2試驗材料在應用黃、綠、藍板組合及誘蟲燈誘捕二化螟成蟲的研究和初步篩選基礎上,選用誘蟲板(綠、黃板)、誘蟲燈[黑光燈(波長 365nm,20W ;尺寸 65cm×650cm× 200cm )、紫外燈(波長 365nm ;尺寸30 1cm×301 cm X501cm )]作為試驗材料。性誘劑誘芯由寧波紐康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為PVC毛細管狀,有效成分為順-11-十六碳烯醛、順-9-十六碳烯醛和順-13-十八碳烯醛,含量為 0.61% ,誘芯持效期60d以上。
1.3試驗設計2022年在水稻、茭白二化螟第1代發生期,選取水稻、茭白產區的代表性田塊各3個,開展第1代二化螟成蟲誘捕試驗,在每塊田內分別設置性誘劑與黃、綠板、黑光燈、紫外燈相組合的4個處理,分別做好標記( A,B,C,D, ,將色板提前固定于桿子上。誘蟲燈誘捕光源距離性誘劑誘捕區500m 以內。在各誘蟲板中央呈“S”型固定安裝1枚二化螟性誘劑誘芯,然后等距將桿子插于各代表性稻田、茭白田埂邊相對居中位置,距田埂邊 45cm ,各處理間間距 10m ,各處理的安裝間距、高度和方向一致,色板底部離水面高 90cm ,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記錄各處理的二化螟誘捕數量。性誘劑與黃、綠板的組合分別簡稱黃板組合、綠板組合,性誘劑與黑光燈、紫外燈的組合分別簡稱黑光燈組合、紫外燈組合。
1.4調查方法試驗期間,間隔1d調查1次,分別調查統計各誘蟲板、誘蟲燈誘捕的二化螟成蟲數,同時更換誘蟲板及誘芯繼續下一次監測,并及時統計各組合誘捕的其他昆蟲種類和數量。
1.5數據分析將各處理的日均誘蛾數、日均雌蛾數、日均雄蛾數、最高單次誘蛾數、累計誘蛾數等指標分別進行統計,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對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各處理對二化螟誘捕效果水稻田中,均以綠板組合對二化螟的日均誘蛾數、最高單次誘蛾數、累計誘蛾數均顯著高于黃板組合和2種燈光組合的誘蛾數( Plt;0.01 (表1)。綠板組合的日均誘蛾數、最高單次誘蛾數、累計誘蛾數分別是黃板組合的2.40、2.58、2.17倍;是黑光燈組合的1.60、1.25、1.50倍;是紫外燈組合的 1.67,1.40,1.56 倍。而燈光組合對于其他鱗翅目的日均誘蛾量、單次誘蛾量、最高單次誘蛾量、累計誘蛾量顯著高于色板組合。2種燈光組合二化螟的各指標誘蛾量無顯著差異。燈光組合誘捕的二化螟雌蛾數均顯著高于色板組合的誘捕數( Plt;0.01 )。黑光燈、紫外燈組合誘捕的雌蛾數分別是綠板組合的11.76、10.76倍;綠板誘捕的雄蛾數分別是黃板、黑光燈、紫外燈組合的2.44、2.44、2.50倍。
表1性誘劑與色板、燈光組合水稻、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誘捕效果
TableCompooftheracatofexrooeticoloatadlighttapdstoeiluppesisice water-oat fields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和大寫字母分別表示同一田塊不同處理間在0.05和0.01水平差異顯著。otefoly.
從性誘劑與色板、燈光組合監測水稻田第1代二化螟成蟲種群發生動態可知,綠板、黑光燈組合誘二化螟始見時期均相對較早,均在5月11日查見二化螟。各組合在5月15日左右均一致出現二化螟發生高峰期,綠板組合在高峰期的誘二化螟數最大,最高誘蛾量達( $1 4 . 5 0 { \pm } 1 . 0 1 \ \$ 頭/(板·次),高峰期誘蛾量均顯著高于其他組合。通過分析各監測時期、各組合的平均誘蛾量及誘捕效果,發現綠板組合的平均誘蛾量均高于其他組合,總體誘捕效果均優于其他組合(圖1)。
圖1不同誘捕器組合水稻二化螟成蟲發生動態 Fig.1 Occurence dynamic ofadultC.suppressalisin rice field based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attractantmaterials

從性誘劑與色板、燈光組合監測菱白田二化螟成蟲種群發生動態可知,綠板、黑光燈組合誘二化螟始見時期相對較早,均在7月11日查見二化螟。各組合在7月15日左右均一致出現二化螟發生高峰期,綠板組合在高峰期的誘二化螟數最大,最高誘蛾量達( 10.27±0.88′ 頭/(板·次),高峰期誘蛾量均顯著高于其他組合。通過分析各監測時期、各組合的平均誘蛾量及誘捕效果,發現綠板組合的平均誘蛾量均高于其他組合,總體誘捕效果均優于其他組合(圖2)。
圖2不同誘捕器組合茭白二化螟成蟲發生動態 Fig.2 Occurence dynamic of adult C.suppressalis in water-oat fieldbasedondifferentcombinationofattractantmaterials

2.2各處理對天敵昆蟲誘捕效果在水稻田,色板、燈光組合在二化螟發生盛期誘捕其他天敵昆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寄生蜂類、食蚜蠅類、隱翅蟲類、瓢蟲類、蜘蛛類。色板組合誘捕的寄生蜂類、瓢蟲類、食蚜蠅類、蜘蛛類顯著高于燈光組合誘捕的相應種類數( Plt;0.01 (圖3)。黃板組合誘捕的寄生蜂類、瓢蟲類、隱翅蟲類、食蚜蠅類顯著高于綠板組合誘捕的相應種類數( Plt;0.01? (圖3)。其中,黃、綠板組合誘捕的寄生蜂類較多,分別為31、20頭/(板·次);食蚜蠅類次之,分別為12、9頭/(板·次);蜘蛛類最少,為4、3頭/(板·次)。2種燈光組合誘捕的各天敵種類數無顯著差異,誘捕的寄生蜂類最多,均為5頭/(板·次);隱翅蟲類次之,均為4頭/(板·次);蜘蛛類最少,均為1頭/(板·次)。

在菱白田,色板組合在二化螟發生盛期誘捕其他天敵昆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隱翅蟲類、瓢蟲類、寄生蜂類、食蚜蠅類、沼蠅類、蜘蛛類。燈光組合在二化螟發生盛期誘捕其他天敵昆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隱翅蟲類、寄生蜂類、瓢蟲類、沼蠅類、食蚜蠅類、蜘蛛類。色板組合誘捕的隱翅蟲類、瓢蟲類、寄生蜂類、食蚜蠅類、沼蠅類、蜘蛛類顯著高于燈光組合誘捕的相應種類數( Plt;0.01 (圖4)。黃板組合誘捕的隱翅蟲類、瓢蟲類、寄生蜂類、食蚜蠅類顯著高于綠板組合誘捕的相應種類數( Plt;0.01 )(圖4)。其中,黃、綠板組合誘捕的隱翅蟲類較多,分別為30、16頭/(板·次);瓢蟲類次之,分別為19、13頭/(板·次);蜘蛛類最少。2種燈光組合誘捕的各天敵種類數、2種色板組合的蜘蛛類和沼蠅類無顯著差異;誘捕的隱翅蟲類較多,均為12頭/(板·次);寄生蜂類次之,為4頭/(板·次);蜘蛛類最少,均為1頭/(板·次)。

2.3各處理對非靶標害蟲誘捕效果在水稻田二化螟盛發期,黃板和綠板組合誘捕非靶標害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飛虱類、螟蟲類、葉蟬類、蒼蠅類(圖5)。顯著性差異分析發現,綠板組合對飛虱類、葉蟬類、蒼蠅類的誘捕量顯著高于黃板組合的相應種類( Plt;0.01 )。黑光燈、紫外燈組合誘捕害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螟蟲類、飛虱類、葉蟬類,分別為22和12、10和9、4和3頭/(板·次),以螟蟲類最高。顯著性差異分析發現,2種燈光組合對飛虱類的誘捕量無顯著差異。

在菱白田二化螟盛發期,黃板組合誘捕害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蒼蠅類、飛虱類、螟蟲類、葉蟬類,分別為9、7、5和4頭/(板·次),以蒼蠅類最多(圖6)。綠板組合誘捕害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飛虱類、葉蟬類、螟蟲類、蒼蠅類,分別為9、6、6、3頭/(板·次),以飛虱類最多。顯著性差異分析發現,綠板組合對飛虱類、葉蟬類的誘捕量顯著高于黃板組合的相應種類( Plt;0.01 );黃板組合對蒼蠅類的誘捕量顯著高于綠板組合( (Plt;0.01) 。黑光燈、紫外燈組合誘捕非靶標害蟲的總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螟蟲類、飛虱類、葉蟬類、蒼蠅類,分別為16和12、5和7、4和6、2和1頭/(板·次),以螟蟲類最多。顯著性差異分析發現,黑光燈組合對螟蟲類的誘捕量顯著高于紫外燈組合和色板組合;紫外燈組合對飛虱類和葉蟬類的誘捕量顯著高于黑光燈組合;2種燈光組合對蒼蠅類的誘捕量無顯著差異。
3結論與討論
生產實踐中選擇利用和評價誘蟲色板、誘蟲燈的效果時,需綜合考慮不同組合對天敵和非靶標害蟲的影響[23]黃板和綠板一直是田間昆蟲誘捕試驗的首選材料,能顯著誘集田間害蟲[12,15-16,18.24-25],如黃曲條跳甲、白背飛虱、蠅類、薊馬、大青葉蟬、二化螟、白背飛虱。該研究表明,水稻田色板組合對寄生蜂、瓢蟲、食蚜蠅、蜘蛛的誘捕效果顯著優于燈光組合,而茭白田色板組合對隱翅蟲、沼蠅的誘捕效果顯著優于燈光組合;水稻田黃板組合對寄生蜂、瓢蟲、隱翅蟲、食蚜蠅的誘捕效果顯著優于綠板組合,而茭白田黃板組合對隱翅蟲的誘捕效果顯著高于綠板組合。由此可見,黃板組合對天敵昆蟲的誘集效果較顯著,這與張瀟引等[14的研究結果類似,因此在二化螟防控實踐中需高度重視色板(尤其是黃板)對天敵昆蟲的負面影響。在水稻、菱白田二化螟防控時應合理、適時、適地選擇應用不同顏色的色板及組合,注意盡量避開各類天敵昆蟲的盛發期;同時,可適時地用燈光替代色板。2種燈光組合誘捕的各天敵種類數無顯著差異,可能與2種燈類相同的波長有關。

通過色板、燈光組合誘捕非靶標害蟲的試驗表明,在水稻田黃、綠板組合對飛虱的誘捕效果顯著,但綠板組合對飛虱類、葉蟬類、蒼蠅類的誘捕效果顯著優于黃板組合;在茭白田綠板組合對飛虱類、葉蟬類的誘捕效果較黃板組合好,而黃板組合對蒼蠅的誘捕效果較好,該研究結果與曾偉等[24]的研究結果一致。在2種田塊,燈光組合對非靶標螟蟲類均具有顯著效果,黑光燈螟蟲類的誘捕效果較紫外燈組合好,而紫外燈組合對飛虱類、葉蟬類的誘捕效果優于前者,但仍需大面積的進一步研究確定。
由于二化螟自身具有趨綠性和趨光性,綠板、黑光燈、專一性性誘劑的組合,使誘捕器和誘捕劑的優勢互補,從而強化和疊加相應組合的引誘作用,提高對二化螟的精準誘捕和防控效果。因此,在水稻、茭白生產上可優先考慮選擇和推廣性誘劑與綠板組合,同時合理地補充黑光燈,達到二化螟成蟲種群發生動態的精確監測和精準防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笑笑,代克松,李君,等.3種集蟲裝置對斜紋夜蛾誘捕器效果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1,62(9):1821-1823.
[2]姜燕華,韓震,焦小波.性誘劑和殺蟲燈處理對茶尺蠖的引誘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21,62(12):2473-2474,2479.
[3]王斯亮,閆成進,陳蘭,等.5種性誘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誘集效果比較[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9):2082-2085.
[4]袁伊旻,張振宇,張宏宇.果實模型誘捕器外觀及顏色對實蠅引誘特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3):556-557,561.
[5]李超峰,林明江,曾鑫年.甘蔗條螟和白螟性誘與燈誘效果的比較研究[J].環境昆蟲學報,2018,40(5):963-967.
[6]楊勤民,何邦令,劉存輝,等.沂水地區蘋果園殺蟲燈誘控昆蟲情況初報[J].落葉果樹,2020,52(3):45-47.
[7]羅正玉,王婭玲,蔡夫業,等.荊州市中稻田殺蟲燈誘集昆蟲群落研究[J].湖北植保,2021(5):32-34.
[8]邢亞楠,桑海旭,馬曉慧,等.濱海稻區燈誘昆蟲群落組成及其對2種主要害蟲動態監測效果[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9(6):693-696.
[9]唐繼洪,盧輝,呂寶乾.海南草地貪夜蛾高空誘蟲燈誘蟲動態監測與分析[J].熱帶農業科學,2022,42(1):51-55.
[10]唐繼洪,盧輝,呂寶乾.海南海口、儋州兩地中對長小蠹高空誘蟲燈誘集[J].熱帶農業科學,2022,42(3):83-87.
[11]景瑞,閻雄飛,張鵬,等.粘蟲板顏色和懸掛方式對棗飛象誘集效果的影響[J].應用昆蟲學報,2021,58(6):1426-1432.
[12]劉彬,徐嘉政,田椿燕,等.不同色板及誘芯對黃曲條跳甲的誘集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21,41(3):54-56,62.
[13]張沖,董田,白鵬華,等.黃色黏蟲板對桃園秋遷蚜的誘集效果[J].山西農業科學,2021,49(9):1127-1131.
[14]張瀟引,王彬力,劉超,等.不同顏色粘蟲板對茶園小貫小綠葉蟬等昆蟲的誘集效果比較研究[J].茶葉通訊,2021,48(4):663-670.
[15]邱寧宏,陳軍,邵昌余,等.黃、藍粘蟲板對辣椒田主要害蟲的誘集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9):62-65.
[16]許春梅,顏學海,何海洋,等.25種不同顏色誘蟲板對吳茱萸害蟲的誘集效果[J].植物醫學,2022,1(5):88-95.
[17]曾偉,張梅,何忠勤,等.昆蟲性信息素與不同顏色誘蟲板組合對水稻二化螟成蟲的誘集效果研究[J].生物災害科學,2021,44(4):418-424.
[18]黎葉,金奇年,姚冰珂,等.不同高度黃板對水稻田害蟲的誘集效應[J].湖北植保,2023(1):12-14.
[19]譚瑤,喬浪,李玲,等.不同誘蟲色板及懸掛方式對紫花苜蓿田牧草盲蝽的誘集效果[J].草地學報,2023,31(4):1226-1233.
[20]陳雁,楊俊杰,賀軍,等.燈誘和性誘在水稻二化螟測報上的應用研究[J].湖北植保,2018(2):40-42,58.
[21]黃賢夫,陳海波,李程巧,等.性誘劑與黑光燈對二化螟的誘捕效果及其影響因子[J].農藥學學報,2020,22(4):602-610.
[22]彭念軍,顏妙珺,王小鳳,等.燈誘與性誘對水稻二化螟誘捕效果比較[J].湖南農業科學,2021(7):59-62.
[23]付文,李永川,季梅,等.煙田應用粘蟲色板的生態影響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4):33-37.
[24]曾偉,何忠勤.不同色板對水稻白背飛虱誘集效果及生態影響[J].生物災害科學,2022,45(2):122-130.
[25]曹少杰,張聞倩,林青萍.不同顏色誘蟲板對毛豆田害蟲的誘集和監測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5):15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