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紅河橙;種子;發芽性狀;正交試中圖分類號S66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6-0105-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6.023
AbstractToeterminethefetsofdferenthoronetypes,concentratiosandsakingtiesonthegerminationcharacteristsoftrus hongheensis seeds,an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The germination dynamics were observed,and 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potetialandveragegerinatiotieerestatisiallalyd.Thesultsshowdthatthgeationrate,eatiootetial and average germination tim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combinations were 31.11%-58.89% , 21.11%-44.44% and 30.94-35.72 days,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 Plt;0.05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 Plt;0.01 )differences among the 9 treatment combinations. The optimal germination index(characteristic) was obtained when seeds were soaked in a mixed solution of 0.20g/L (20 GA3 and 0.30g/L IBA for 8 hours. ThedominantfciegeatioateoftrusonhessasAtominttoetigteiatpotealste interaction between IBA and GA3 ,and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verage germination time was GA3 . Soaking seeds in a mixed solution of 0.20g/L (2 GA3 and 0.30g/L IBA for 8 hours improved the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trus hongheensis seeds.It is recommended as a treatment measure for seed germination in the propagation of Citrus hongheensis seedlings.
Key wordsCitrus hongheensis ;Seed;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Orthogonal experiment;Hormoneconcentration;Soaking
紅河橙(CitrushongheensisYeetal.),別名阿蕾(云南哈尼語),屬蕓香科(Rutaceae)柑橘屬大翼橙亞屬(Citrus)常綠喬木,零星分布于紅河干熱河谷(紅河),模式標本產地在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紅河橙的發現,反駁了日本學者田中三郎關于“柑橘屬的基因起源于印度,中國僅是次生中心”的論斷,證明了我國不僅有豐富的進化柑橘類型,同時也有豐富的原始柑橘資源,我國不僅有特有的宜昌橙以及印度、越南等地共有的大翼厚皮橙等的分布,同時還分布有典型的大翼橙特有種[2]。紅河橙樹形挺拔,葉片濃綠光亮,有較高的綠化、美化和藥用等價值,葉片含精油,當地人用嫩葉作為蘸料、香料進行食用,同時植物精油對貯糧害蟲有熏殺效果,其果實用作中藥“枳殼”,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3]。紅河橙殘存于村寨四周,是云南紅河流域特有的瀕危物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Ⅱ級野生植物和2021版云南省極小種群保護名錄中[4]。目前有關紅河橙的研究集中在系統地位、植物分類和進化[2.5-7]、生物和遺傳多樣性[8-10]、表型性狀多樣性[11-13]和化學成分[14-16]等方面。由于原生境被破壞,人為破壞嚴重,分布范圍狹窄,加上紅河橙在自然狀態下種群更新困難,因此掌握種子發芽特性,對其繁育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的生長分化受植物激素調控。根據來源的不同,植物激素可分為由植物自身分泌的植物內源激素和由人工或微生物合成的植物外源激素2類,植物外源激素又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目前,植物外源激素包括生長素(Auxin)、細胞分裂素(Cytokinin)、赤霉素(Gibberellin),脫落酸(Abscisicacid)和乙烯(Ethylene)五大類,其中赤霉素( GA3 )、吲哚甲酸(IBA)能打破種子休眠,促進萌發的作用[15,17-19]。綜上所述,不同激素種類和不同濃度的激素浸種有利于促進種子發芽、縮短發芽時間等,但針對不同樹種,最佳激素、濃度和時間不同。目前有關紅河橙的研究相對較少,鮮見激素對紅河橙發芽影響的相關報道。筆者應用生長素(Auxin)和赤霉素(Gibberellin)對紅河橙種子進行處理,研究其對種子發芽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在紅河州蒙自市觀瀾街道土官村紅河州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苗圃基地大棚內( 103°20′46.1′′E,23°23′41.7′′N. 海拔 1301m ),屬亞熱帶低緯高原氣候。年均氣溫 18.6qC ,極端最高氣溫 33.8‰ ,極端最低氣溫 2.9°C ,分別出現在6月和12月,無霜期337d,年降雨量 844.7mm ,全年平均相對濕度 53% ,年日照時數 2218h 種子于2023年11月下旬采自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自然陰干。試驗種子千粒重 243.2g 。
1.2試驗方法外源激素 GA3 (A)、IBA(B)和浸種時間(C)為3個因素,其中各因素有3個水平,根據因素水平表(表1),采用
正交試驗設計(表2)進行激素浸種相關試驗,試驗共設9個處理組合和1個空白對照(CK,清水浸種),3次重復。每處理組合共30個營養杯( 15cm×15cm, 。,1個營養杯播種1粒自然陰干的種子,共需要1000個營養杯,播種1000粒。
2024年2月21日開始浸種并播種,每個營養杯內播入1粒種子,深度為種子被土壤覆蓋為宜,播種前1d用 0.5%KMnO4 溶液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完成后澆透至營養杯有水分剛滲出,并蓋上松毛。
表1因素水平Table1 Factorsandlevels

表2 L9(34) 正交試驗設計Table 2 L9(34) orthogonal test design

1.3統計指標與分析2024年2月21日播種,為第1天,播種完成后,每天觀察紅河橙種子萌發情況。從第1粒種子發芽起,記錄種子發芽情況,連續5d無種子發芽視為試驗結束。每2d繪制發芽過程圖,并通過公式計算發芽率、發芽勢和平均發芽時間,公式如下:
發芽率 =n/N×100%
發芽勢 =N0/N×100%
平均發芽時間 
式中: n 為觀測時間內正常發芽的種子數; N 為置于營養杯的種子數; N0 為日發芽種子數達到最高峰時正常發芽的種子數; Di 為以播種日為標準(播種日為第1天)開始計算的天數: ?Ni 為對應時間種子發芽的粒數。
通過Excel2010和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先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若滿足檢驗條件,則進行方差分析,并采用鄧肯氏(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發芽過程紅河橙種子在播種后第26天開始發芽,發芽共持續18d,第43天后結束發芽,處理 ⑤ 發芽時間最短,比CK提前4d,除處理 ③ 與CK同一天(第30天)發芽,其余處理組合均較CK提前發芽,提前天數在1~4d,發芽高峰主要集中在 29~35d ,其中播種第32天發芽數最多,共有79粒種子發芽,第38天后,發芽數量較少(圖1)。
2.2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時間
2.2.1發芽率。9個處理的平均發芽率為 31.11%~58.89% (CK的發芽率 33.33% ),各處理間發芽率具有極顯著差異( Plt;0.01 ),其中,處理 ⑤ (發芽率 58.89% )、處理 ② (發芽率54.44% )處理 ⑧ (發芽率 48.89% )極顯著高于CK(表3)。
圖1紅河橙種子發芽過程
Fig.1 Germination process of Citrus hongheensis seeds

結合發芽過程,適合濃度的 GA3 、IBA浸種能提高紅河橙種子的發芽率。在浸種 8h 前提下, GA3 濃度最高或IBA濃度最高時,即處理 ③ 和處理 ⑦ 的發芽率低于CK,但與CK間差異不顯著( Pgt;0.05 。
2.2.2發芽勢。9個處理的發芽勢為 21.11%~44.44% ,所有處理組合發芽勢均較CK高,其中處理 ② 、處理 ⑤ 、處理 ⑥ 的發芽勢極顯著高于CK( Plt;0.01 ),表明試驗組合提高了紅河橙的發芽勢(表3)。
2.2.3平均發芽時間。平均發芽時間在 30.94~35.72d ,處理⑦ 、處理 ⑤ 、處理 ⑥ 、處理 ② 發芽時間與CK差異顯著( Plt; 0.05),除處理 ③ 、處理 ⑦ 、處理 ⑧ 的平均發芽時間較CK長外,其余處理平均發芽時間均較CK短。
2.3影響發芽性狀的主導因子及優水平組合
2.3.1發芽率。通過表4和圖2可知,IBA是影響紅河橙種子發芽率的主導因子,在因素水平間,IBA濃度對發芽率有極顯著影響( Plt;0.01 ), 0.30mg/L IBA 溶液浸種的發芽率顯著高于其余2個濃度;隨著IBA濃度升高,發芽率呈先升后降趨勢,浸種時間在
發芽率最高。理論最優水平為A2B2C2 ,該正交試驗中無 A2B2C2 處理組合,與發芽率最高組合 A2B2C3 接近,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的可靠性。
表3紅河橙種子發芽指標Table3 Germination indicatorsof Citrus hongheensis seeds

注:同列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在0.01和0.05水平差異顯著。 Note:Dierentcapialandlowercasel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erenceatOOndO.O5level,espctively
2.3.2發芽勢。發芽勢的主導因子 GA3 和IBA的交互作用,其次是 GA3 ,隨著 GA3 濃度的升高,發芽勢降低,其中,理論最優水平和實際最優水平一致,均為 A1B2C2 (204號
2.3.3平均發芽時間。影響種子平均發芽時間的主導因子為 GA3 0.40g/LGA3 高于其余2個濃度處理,其次的影響因子是IBA,3個因素中,浸種時間影響最小。平均發芽時間理論最優水平為 A2B2C1 ,正交試驗中無該組合,但與實際發芽時間最短的組合 A2B2C3 最接近,證實上述結論可靠。
表4紅河橙種子發芽指標的極差分析
Table4 Range analysis of germination indicators of Citrus hongheensisseeds

3討論與結論
3.1討論紅河橙自然發芽率低,種群更新困難,李月艷等[3]通過低溫與儲存時間對紅河橙種子萌發的影響試驗研究表明,采集后立即播種的萌芽力最強, 4°C 儲藏效果最佳,隨著時間延長,種子發芽性狀逐漸降低。IBA具有打破種子休眠及促進種子萌發的作用,應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發育。于國棟等[9研究表明,影響云南松發芽率和發芽勢的主導因子是IBA,其中, 0.10g/L IBA溶液浸種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分別是 93.0%.74.0% ;李楊濤等[20]研究了思茅松種子發芽和苗木生長的影響,得出 0.15g/L IBA溶液浸種可促進種子發芽;肖杰等[21]研究了外源激素對3種紫薇種子萌發的影響,結果表明, 10mg/L IBA溶液浸種可顯著提高3種紫薇品種的發芽性狀。曾昭佳等[2]采用不同濃度 GA3 處理亮葉木蓮種子,結果表明, 2000mg/LGA3 濃度處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與其他處理間具有極可顯著差異( (Plt;0.01) ;駱思霜等[23]研究表明,濃度為0.30、0.40和 0.05g/L 的IBA、 GA3 和NAA混合溶液浸種1h,可顯著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縮短發芽時間;趙永華等[24]研究表明, GA3 溶液可以解除西洋參種胚休眠,促進種子萌發。楊文君等[25]用
正交試驗開展外源激素浸種和不同溫度對云南松種子發芽試驗,結果表明,云南松種子的發芽性狀在處理組合間具有顯著或極顯著差異。筆者研究了不同激素種類、濃度和浸種時間對紅河橙種子發芽性狀的影響,與相關激素處理對促進種子發芽性狀的影響的文獻研究結果類似,但不同樹種的最佳浸種處理濃度不同,而針對外源激素對紅河橙種子影響試驗研究鮮見報道。基于目前對促進紅河橙種子發芽的研究不夠深人,下一步將從更多激素方面、多因子開展研究,為其提供有效的種子處理措施。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 Plt;0.05 。
圖2種子發芽指標隨因素水平的變化

3.2結論采用
正交試驗開展 GA3,IBA 和浸種時間對紅河橙種子發芽性狀研究。試驗處理組合的發芽率、發芽勢和平均發芽時間分別為 31.11%~58.89% (CK為 33.33% )、21.11%~44.44% (CK為 11.11% 和 30.94~35.72 d(CK為32.75d);影響紅河橙種子發芽率的主導因子是激素IBA,發芽勢的主導因子 GA3 和IBA的交互作用,激素浸種縮短平均發芽時間。用 0.20g/LGA3 和 0.30g/L IBA混合溶液浸種8h 可以極顯著提高種子發芽性狀指標,可作為紅河橙苗木培育中促進種子發芽的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43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178.
[2]云南紅河橙——柑桔屬大翼橙亞屬的一個新種[J].柑桔科技通訊,1976(4) :34-35.
[3]李月艷,牟鳳娟.低溫與存儲時間對紅河橙種子萌發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23,51(3):89-96.
[4]孫衛邦.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1:178.
[5]陶麗丹,孫衛邦,朱仁斌,等.瀕危的柑橘類“水果后備役”[J].森林與人類,2023(10):108-113.
[6]王炯,龔桂芝,彭祝春,等.基于COSMarker分析柑橘屬及其近緣、遠緣屬植物的遺傳與進化[J].中國農業科學,2017,50(2):320-331.
[7]楊程.基于葉綠體基因組的柑橘屬及近遠緣屬植物親緣關系和演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8]龐曉明.用分子標記研究柑橘屬及其近緣屬植物的親緣關系和枳的遺傳多樣性[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2.
[9]楊楊,范眸天,龔洵.紅河大翼橙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0(6):879-881.
[10]YANGXM,LIH,YUHW,etal.Molecular phylogeographyandpopula-tionevolutionanalysisofCitrusichangensis(Rutaceae)[J].Treegeneticsamp;genomes,2017,13(1):1-16.
[11]高玉紅,李月艷,魏萌,等.紅河橙葉表型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22,51(4):14-19,24.
[12]高玉紅,魏萌,李凱迪,等.不同紅河橙居群果實表型的變異[J].經濟林研究,2021,39(4):88-96.
[13]牟鳳娟,黃必嬌,李雙智,等.野生與栽培紅河橙葉表型性狀比較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8,38(2):56-60.
[14]崔佳韻,梁建芬.柑橘屬植物果皮精油抑菌作用研究進展[J].糧油食品科技,2018,26(1):35-39.
[15]何蘇誠,宋軍陽.血皮槭種子休眠特性及休眠原因[J].林業科學,2023,59(8) :60-73.
[16]侯華民,張興.植物精油對三種鱗翅目害蟲的殺蟲活性[J].植物保護學報,2002,29(3) :223-228.
[17]傅華龍,何天久,吳巧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與應用[J].生物加工過程,2008,6(4):7-12.
[18]劉笛.植物生長調節劑對關蒼術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9.
[19]于國棟,李蓮芳,孫昂,等.微波輻射和IBA浸種對云南松種子發芽的影響[J].種子,2014,33(5):8-12.
[20]李楊濤,孟夢,李蓮芳,等.施肥和IBA對思茅松種子發芽和苗木生長的影響[J].西部林業科學,2019,48(3):61-68.
[21]肖杰,薛歡,苑景淇,等.外源激素對紫薇種子萌發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6):1119-1122.
[22]曾昭佳,鄧演文,劉婷婷,等.亮葉木蓮種子貯藏及萌發特性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9,35(1):61-66.
[23]駱思霜,李蓮芳,譚幫敏,等.三種外源激素處理對金佛山方竹種子發芽的影響[J].南方農業,2022,16(23):6-11.
[24]趙永華,劉惠卿,劉鐵城,等.外源赤霉素對西洋參種子內源激素變化動態的影響[J].中藥材,2000,23(10):591-593.
[25]楊文君,李蓮芳,汪亞愈,等.云南松種子發芽對溫度和生長調節劑的響應[J].種子,2017,36(8):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