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6-0139-03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6.031
Abstract To further exert the important rol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crop farming,the core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paths inagricultural planting were systematicallanalyzed.Theresearch shows that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ensures efective supplyof agricultural products,promote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nd facilit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byoptimizing variety selection,introducing advanced machinery, and populariz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water-saving irigation and facility agriculture.In terms of promotion strategies, innovating information-based communicationmethods,strengthening thepublicityof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promotion teams,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sare the keys to enhancing promotion eficiency.This study proposes to empowe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resourceutilization eficiency,and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practical guidance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which isconducive toimproving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
Keywordsagricultural extension;agricultural economy;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對農業種植技術的現代化、精準化和綠色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優良品種在農業種植中難以快速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實現農業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積極探索和推廣新型農業技術,提高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化肥農藥施用,保護生態環境。通過農業推廣幫助種植戶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相關研究聚焦農業推廣模式的創新、農業技術的快速推廣及農民技術接受度的提升等方面。常寶平等介紹了現代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信息傳播策略,認為電子學習平臺、移動應用程序、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工具為種植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提高了農業知識的傳播效率。姜志峰等研究數字技術在農業推廣上的應用實踐,認為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和移動通信工具,為農民與農業專家建立了互動橋梁,便于提供個性化的農業指導。王永福3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關鍵技術,包括數據收集與分析技術、智能化管理系統、“互聯網 +' ”農業服務平臺等,提高了農業種植效率。孔高原等4研究提出,建立“推廣部門 + 基地 + 科研部門 + 企業\"等多方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實現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實踐。以上研究實踐為農業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探討了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農業推廣措施,為農業種植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1.1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技術推廣有助于種植戶合理選擇農作物品種、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規范使用農藥和農業機械,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例如,通過推廣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農作物品種,科學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益和抗風險能力。王福軍等5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良作物基因,增強了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從而提高了產量。唐志超利用設施農業技術提升了農業管理及種植效率,作物產量與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農業技術的推廣增強了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減少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因素帶來的經濟損失,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1.2 推動農業現代化
先進農業機械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積極引進并廣泛推廣智能化、高效化的農業機械,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黑龍江鶴崗采用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的無人駕駛大馬力農機,進行耙地作業,明顯提升作物生長速度和產量;石振華等8利用植保無人機實現精準作業,既提高了播種、施肥、噴灑農藥的精度,又提升了作業效率。推廣先進農業機械不僅減輕了種植戶的勞動強度,還提升了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從而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3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和應用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農業推廣,種植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農業市場動態,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實現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馬麗娜9研究表明,通過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農作物的抗旱能力;王偉研究認為,推廣溫室、大棚等農業設施,開展蔬菜反季節栽培,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市場供應能力。這些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改善了農業生產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2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應用
2.1 創新農業推廣方式
在農業推廣工作中,應轉變工作理念,探索新的推廣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農業推廣信息化平臺,通過互聯網快速、準確地傳遞農業技術信息,幫助種植戶及時了解最新的農業科技動態。以提高農業推廣的效果和影響力。同時,借助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農業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楊盈圖等研究認為,“三農\"短視頻已成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農具\"之一。黃慶發等2利用新媒體對農產品進行推廣介紹,在展示鄉村生活的同時傳播了農業技術,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通過創新農業推廣方式,增強了農產品的影響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2.2 優化農作物品種
在農業推廣中,對農作物品種進行合理優化,有利于提高農作物質量。通過引入優質、專用、高產品種,滿足市場對農業種植業產品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例如,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良作物基因,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精準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品質。韓政宏等[13]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水稻粒型基因進行改良,新品種的米粒長度、寬度及千粒重均得到優化。農作物品種的優化為農業推廣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促進了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2.3加大農技推廣宣傳力度
通過舉辦座談會等方式加強農技宣傳推廣,提供免費農業技術咨詢服務,促進農業生產者轉變思想,提升其對農業新技術應用重要性的認知度;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成果示范、組織參觀等方法,以及社交媒體和線上營銷等手段,加快農技推廣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覆蓋面,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和接受度。楊淑琴[14研究提出,加強與農民溝通合作、利用新媒體與信息技術進行宣傳等舉措,提高了其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
2.4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農業推廣的工作效率。李毛艷15研究指出,具備較高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推廣人員,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農民需求,更有效地傳播農業技術。因此,加強對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開設專業技術培訓專班,培育一批愛崗敬業、扎根基層的專業人才隊伍。此外,構建專業的基層農業推廣隊伍,面向社會招聘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深入基層、貼近農民,準確理解農戶的需求,傳播農業知識與技術,為農業生產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2.5完善科技服務基礎設施
積極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加強對農技推廣服務站的建設,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李平[通過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用人制度、積極探索發揮農業科研與教育單位的主體作用,構建了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2.6優化制度保障體系
建立穩固的制度保障體系,有利于確保農業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設立專項資金撥款制度,為農技推廣提供穩定資金源,逐年加大科技服務投入;配套補貼獎勵資金,激勵推廣人員和農戶積極參與,表彰優秀個人和單位;建立反饋機制,及時響應農戶需求,優化服務。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落實,助力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3結語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加快優良品種和技術的推廣、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本文提出了創新農業推廣方式、優化農作物品種、加強農技推廣宣傳、建立高素質隊伍以及完善科技服務基礎設施等策略,以充分發揮農業推廣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提高農民收人及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常寶平,常文峰.現代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信息傳播策略:以數字技術為例[J].南方農機,2024,55(10):81-84.
[2]姜志峰,魯青.數字技術在農業推廣上的應用實踐與探索:以科技園為例[J].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9(3):6-8.
[3]王永福.信息化時代完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探討[J].黑龍江糧食,2024(3):105-107.
[4]孔高原,王曉梅.青島市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11):5-6,9.
[5]王福軍,趙開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于作物遺傳改良的進展與挑戰[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1-16.
[6]唐志超.利用設施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種植效益的問題及措施[J].種子科技,2022,40(6):142-144.
[7]邵陽,劉偉林,岳海興.建好建強黑土“大糧倉”[N].農民日報,2024-04-01(1).
[8]石振華,徐美娟.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種植中的推廣措施[J].中國農機裝備,2023(12):56-58.
[9]馬麗娜.農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8(43):286-287.
[10]王偉.論冬季蔬菜大棚種植反季節栽培[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67.
[11]楊盈圖,郭治豪,張妮,等.鄉村振興背景下“三農”短視頻助推數字鄉村發展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23):179-182.
[12]黃慶發,黃曉峰,鐘聲賢.農業技術短視頻內容生產與多渠道傳播研究[J].今傳媒,2023,31(9):42-45.
[13]韓政宏,段宇軒,徐善斌,等.利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GS3和GS9基因改良水稻粒型性狀[J].華北農學報,2022,37(2):9-17.
[14]楊淑琴.新形勢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7):140-142,145.
[15]李毛艷.涉農企業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研究:以河南濟源市綠茵種業公司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16]李平.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11):122-124,128.
(責任編輯: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