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運河》,當我看到這本書,細細品讀其中收錄的五十九篇散文,撫摸著朱紅古樸的書卷扉頁,心中不斷發出陣陣感嘆,每位作者動情地將自己的生活軌跡與這條繁榮千年的運河緊密聯系于一處。
本書收錄了《玉河故道探今昔》《什剎海瑣憶》《玉河:歷史廢墟上的萋萋綠洲》等多篇回憶性散文。《玉河故道探今昔》前半部分是一篇絕美的游記,作者盡情描繪著萬寧橋橋頭的明媚春光,毫不掩飾對于大運河兩畔花草勃勃生機的喜愛之情。后半部分深情款款的回憶筆觸則牽引著讀者的思緒返回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日時光,帶領著新一代的北京青年去探尋解謎玉河遺址的故事。作者的回憶之筆質樸悠長,寥寥幾句就把什剎海沿線數十年來保護拆遷的發展歷程總結起來,文字背后既有對曾經生活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玉河保護的憧憬盼望。
要抒寫玉河景觀的生機盎然,作者們就不光寫自然動植物的繁茂蓬勃,更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對玉河歷史的回望與未來人民生活的繁榮上,《玉河:歷史廢墟上的萋萋綠洲》一文就回憶了一位老北京人給玉河拍照的故事。作者將小說的筆法融入散文之中,其筆下的老者一邊給玉河拍照,記錄下人們在玉河兩畔游覽閑適的幸福瞬間,一邊無比自豪地帶著京腔京韻說道:“老話說得好,先有大運河,后有北京城。這可是咱們的生命之河啊!”大運河流淌千年,自然有卓越頑強的生命力,“一座城市有了水,自然有了精氣神,與五大水系相連的運河,汲取日月精華的運河,以其資源優勢,帶動了運河沿岸城市的繁榮發展。”
《最美大運河》是一部集結了眾多專業作家和業余作者集體智慧結晶的散文集,其中不僅有年逾古稀的專業作家來稿,也吸收了大量青年作者們的新鮮血液,這些文章青春氣息撲鼻,用靈動朝氣的筆法將21世紀的新青年對玉河的熱愛表現出來。《玉河兩畔花球舞》是一篇激情昂揚的回憶錄,講述在2009年,作者還是一位初二學生時,為國慶60周年慶典在什剎海排練花球節目的“實況轉播”。作者在文中詳盡描述了暑假時無數次在地安門與什剎海之間穿梭,夜以繼日地排練,就為了在10月1日的國慶慶典上表演一場精彩的花球舞蹈,隨著上千名身著紅黃藍制服的孩子們緊張而急促的跑動聲,也給凌晨五點的大運河帶來了五彩斑斕的別樣生機。
大運河的什剎海段是青少年們最喜愛的地方之一,那里有很多體育學校和健身中心,一代代青年學生在這里度過了最自由難忘的青澀時光。在《它與我的快樂》一文中,作者用幽默詼諧的筆法描繪了孩子們在冰場滑冰的情景,讀起來讓人身臨其境,“想想我們當時用來滑冰的冰車如寶馬良駒也是很講究的,是身份的標識,兩塊角鋼,一塊木板,四個螺栓,這是一個冰車的標配。”當這些文字緩緩地流淌過心尖,我閉上眼睛,仿佛這些如數家珍的滑冰器械零件就藏在我們的書包和褲兜里,就等著放學的下課鈴聲響起來,三兩樣東西往一起一湊,走你,咱們冰面上見!
本書的序言二《筆底生花處,悠悠運河情》,任啟亮老師深情寫道,“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 ‘最美長安街’‘最美中軸線’征文活動,并擇優選編出版之后,如何確定第三次征文的主題,使‘最美北京’三部曲完美收官,據說讓組委會頗費心思。”讀過這本書,我想北京是我們的家園,大運河流淌在時間里,流淌在人民的心中,它是最美的大運河,因為它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