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年數學家王虹在清華、北大開數學講座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講座現場座無虛席,不僅北大研究員韋東奕連續3天坐在第一排專注聽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院士也現身講座現場,并稱贊“王虹是年輕一代最偉大最重要的中國學者”。
1991年,王虹出生在廣西桂林平樂縣沙子鎮,父母是當地的中學教師。2007年,年僅16歲的王虹以653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王虹的高考數學是136分,這個分數可以說很優秀,但算不上驚艷。王虹在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學習了一年后,發現自己熱愛的仍是數學,于是在大二那年再次擁抱數學,轉入了高手云集的北大數學科學學院。
轉入數學科學學院后,王虹在里面并不起眼,甚至還有些跟不上進度。但王虹展現出她身上的韌勁,她找回自己的節奏,不再追求解題速度,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趕,走得雖慢但扎實。本科畢業后,王虹選擇出國深造。在法國巴黎南大學留學時,她曾因壓力太大而放棄數學研究,轉去學習建筑學。半年后,王虹重新“殺”回數學領域,這次她一路披荊斬棘,直至踏入世界頂級學術殿堂。
從法國學成后,她遠赴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之后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王虹加入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任副教授。今年5月,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宣布,聘請王虹自9月開始擔任該校數學學科終身教授。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是全球頂尖的數學與理論物理研究機構,王虹成為該研究所首位中國籍終身教授,打破了歐美學者的壟斷。
如今王虹已經是國際數學界的名人,而真正讓她一戰成名的是她在2024年成功攻克了困擾數學界百年的難題“掛谷猜想”,這一成就讓整個數學界為之震動。
“掛谷猜想”,這個誕生于1917年的數學難題,是由日本數學家掛谷宗一提出的,其原型十分有趣:一位武士在上廁所時遭到敵人襲擊,矢石如雨,他只能用一根短棒旋轉一周來抵擋攻擊,那么短棒掃過的最小面積是多少?這個看似荒謬的問題,其實隱藏著很深奧的數學邏輯,它涉及幾何測度論、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等多個數學領域,是現代數學中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
為了攻克這個難題,王虹和她的合作者約書亞·扎爾經歷了無數個日夜的煎熬,終于在2024年解開了“掛谷猜想”,并于2025年發表論文成果。論文一經發表,便迅速在數學界引起轟動。曾獲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陶哲軒評價王虹和扎爾的論證過程“像在完善一臺永動機,充滿了魔幻色彩”,開辟了幾何測度論的新研究范式。萊斯大學數學家內茨·卡茨認為“這可是百年一遇的數學突破啊”!因此,今年只有34歲的王虹成為2026年菲爾茲獎的熱門人選。
然而,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王虹的成長軌跡,會發現她的數學之路并不華麗。成功并非天才的獨角戲,所以,永遠不要忽略自己內心的熱愛和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