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接續展開互動,引發外界關注。9月9日,國防部長董軍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進行視頻通話。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當地時間9月14日至15日,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中美雙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減少投資障礙、促進有關經貿合作等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近期,中美間這種密集的溝通既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意味著雙方可能正在為兩國元首之間的新一輪互動做準備。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華政策表現出“競爭與管控并重”的特征:一方面,美國繼續將中國視為主要對手;另一方面,在交易主義理念下展開美中談判,避免兩國關系陷入全面對抗。自今年5月以來,中美經貿磋商持續展開,在中方對美反制下,特朗普政府調整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以打促談、以斗促穩”的博弈之道初見成效。
中美外交渠道的溝通,持續展現出務實性和建設性。9月10日,王毅與魯比奧通話時指出,中美這兩艘巨輪要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就必須堅持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不動搖,堅持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不打折扣。王毅強調,中美曾在二戰期間為戰勝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并肩戰斗,也應在新時期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開展合作,應對各種全球挑戰,承擔大國應盡責任。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新聞通稿稱,魯比奧重視與中方保持“開放和建設性的溝通”。
中美防長的交流則有助于雙方在軍事領域減少誤判、避免沖突。董軍表示,中美要秉持開放態度,保持溝通交往,構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穩定正向的兩軍關系。他還強調,雙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任何“以武助獨”“以臺制華”圖謀和干涉都將被挫敗。赫格塞思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沖突”,美國將保衛其在亞太地區的關鍵利益。值得注意的是,“以武助獨”是中方新的政策表述,體現了對美國操弄臺灣問題的不滿。而美國國防部的新聞通稿中使用了“亞太”而非“印太”,也較為罕見。
從近期這兩場互動看,中美雙方都希望增強兩國關系的穩定性,落實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據美國媒體報道,白宮方面已經開始為特朗普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做準備。中美元首互動將是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矚目的重大議題。特朗普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他“非常尊重”中國和中國領導人,并稱他與中國領導人相處得很好。今年6月,中美兩國元首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首次通話,特朗普表示此次通話“非常積極”。過去幾個月,特朗普在外交上取得的進展有限,其調停俄烏沖突、改善美俄關系的努力受挫,而美國與印度等國的關系也出現緊張態勢。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需要中美關系方面的“亮點”,以彰顯其在外交領域的政績。
中美關系或迎來校準航向、加強協調的階段性機遇。特朗普第二任期對國際格局的判斷出現值得重視的變化,“多極世界”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敘事中的重要詞語。在多極世界中,中美關系保持相對穩定符合特朗普的意愿,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會放棄對中國的戰略競爭。特朗普政府不會接受一個平等的多極世界,仍希望實現“競贏中國”。魯比奧曾表示,中國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大、最危險的對手”。近期,美國強化對華出口管制、限制中國赴美留學生簽證等做法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打壓仍在加劇,白宮發布的《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明確將中國定位為對手。中美經貿磋商也進入深水區,能否達成協議面臨考驗。特朗普政府看似“戰略收縮”,但實際上“收縮中有擴張”,其霸凌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視。
總之,雖然特朗普政府以多極世界觀審視國際格局,但仍注重應對大國競爭,力圖以實力至上的原則擴展美國的利益。特朗普政府的諸多做法正使國際秩序面臨新的沖擊,中美關系或將被置于更為動蕩的全球戰略環境之中。中國需要冷靜識變、積極應變,不斷強化對中美關系的引導力和塑造力。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