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滿滿的一汽奧迪Q6Le-tron來了。這一次,一汽奧迪要用產品力、營銷力和本土化,重新定義新能源時代的豪華標桿。
兩年前的慕尼黑車展上,時任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向媒體披露,將在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長春生產基地正式投產Q6Le-tron,并專為中國市場打造長軸距版本和專屬智能座艙。這一規劃,標志著奧迪在中國新能源布局進入了實質落地階段。
2025年8月7日,在杭州舉行的一汽奧迪技術周上,這一承諾如期兌現:PPE豪華純電平臺的首款車型一一汽奧迪Q6Le-tron家族正式上市。這不僅是一份“按部就班”的階段性答卷,更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市場遞出的戰略信號。輿論普遍認為,這場上市活動既具備新勢力品牌的ToC敏銳度,又彰顯出豪華品牌的深厚積淀與格調,成為一汽奧迪營銷創新的新標桿。然而,與兩年前相比,當下的中國新能源格局已然翻天覆地,群雄并立、價格與技術競爭交織。尤其當市場中新能源零售滲透率一度突破 50% ,賽道上的比拼早已超越了加速度與屏幕尺寸,漸而開始檢驗品牌在長期體驗、綜合價值和可持續發展上的積累底蘊。
位于這樣的市場拐點,一汽奧迪帶著Q6Le-tron正式進入電動化競逐內場,其意義已遠不止“補齊電動車型陣列”,而是更期望于憑借其硬核的產品力、創新的營銷策略與深入的本土化布局,在新能源時代為豪華品牌重新定義存在方式。這也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賽道上,從“由外向內”觀察轉向深度參與的一次躍遷。
誠然,新能源技術的迭代仍在持續,豪華車市場的格局也遠未定型,中國市場依舊為百花齊放留足了空間。作為自1988年便入局中國豪華車市場的開拓者,奧迪依托造車底蘊和全球經驗,在這里依然擁有巨大的施展舞臺。一汽奧迪Q6Le-tron的上市,便意味著品牌從電動化競逐的邊緣“試探”,轉向穩步推進在華戰略,并加速邁向高端電動出行引領者的角色。
正如時任奧迪A到C級細分市場電動車型系列負責人費爾明·桑托斯所言:“競爭也是推動力,鼓勵我們從他人的長處中學習借鑒。”這一表態映射出奧迪的態度:中國市場的快速創新與技術發展并非單純的挑戰,而在于能否抓住稍縱即逝的巨大機遇。只有跟上時代節奏,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使奧迪在全球市場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基于這樣的判斷,奧迪正在不斷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團隊,并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推進本土生產與研發。
對于奧迪而言,當下或許正是重整旗鼓、再度發力的最佳時機。用戶的心態正從嘗鮮、獵奇轉向理性與成熟,這與奧迪長期倡導的“理性豪華”理念高度契合,也為其在新能源時代的深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窗口。
PPE豪華純電平臺遇上中國智慧
一汽奧迪Q6Le-tron的誕生,自然延續了奧迪在技術研發上的嚴謹與系統性,亦展現出其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能力。2995mm的長軸距的設計,專為中國消費者增加105mm,帶來更寬裕的后排空間,專屬智能座艙則將本地化交互習慣、語音體系和娛樂生態無縫融入駕乘體驗。這種定制化不僅是功能上的調整,更是在架構、軟件與供應鏈的多維協同下實現的系統優化。
在智能駕駛領域,硬件上,一汽奧迪Q6Le-tron配備了由2個激光雷達、13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組成的感知矩陣,并引入恒溫自清潔與多點清洗技術,以確保在雨雪、灰塵等環境中的長期穩定運行。軟件上,奧迪則選擇與華為強強聯合,讓一汽奧迪Q6Le-tron搭載了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讓它能夠精準識別紅綠燈狀態,在路口自主完成啟停決策,預判擁堵中的加塞車輛與“鬼探頭”風險,并在高速路的上下匝道保持安全流暢的行駛姿態,實現無圖L2級駕駛輔助能力,但這套系統方法并非是“激進求新”,而是以安全為基底,秉承“人機共駕”的理念,通過嚴苛測試與場景化優化,力求在系統穩定性與技術前瞻性之間找到平衡。
一汽奧迪Q6L e-tron 的三電性能同樣體現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針對性思考。107千瓦時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帶來765公里CLTC續航,并支持10分鐘補能294公里的效率。BankCharging技術則讓新車實現了800V和400V充電樁的全域適配,讓用戶在不同城市和高速路網中都能安心使用。
至于安全層面,更是一汽奧迪Q6Le-tron最不容妥協的高價值體驗。它在歐洲E-NCAP和美國IIHS中均獲得最高評價,并在中國中汽中心挑戰了遠超國標三倍能量的“貨車側撞 + 固定柱體夾擊”連環碰撞。這樣優異的成績,來源于其車身結構中 34% 為潛艇級熱成型鋼,高強度鋼與鋁合金比例高達 83% ,電池艙則以九層玻璃鋼纖維護板與多向框架共同構筑防護,安全冗余拉滿。
此外,奧迪還將德系駕控的精髓延伸到電動車平臺。一汽奧迪Q6Le-tron前后五連桿懸架結構、FSD頻率選擇減震器、布雷博卡鉗和高性能輪胎的組合,使車輛在舒適與操控之間游刃有余。再加上e-tronGT同款的運動聲浪系統,電動駕駛同樣能帶來情感共鳴。
車內座艙,88英寸ARHUD、五屏聯動、Bangamp;Olu-fsen3D音響和眼神識別控車等配置,將豪華體驗轉化為沉浸感與掌控感。奧迪在數字座艙的設計中,沒有簡單地堆砌功能,而是通過流暢的交互邏輯與優質的感官體驗,塑造出電動時代的豪華新范式。
創新營銷的全場景構建
如果說產品端的硬實力是一汽奧迪Q6Le-tron打開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入場券”,那么在營銷層面的創新便是它建立用戶心智和情感連接的“橋梁”。在杭州一汽奧迪技術周上,一汽奧迪并沒有選擇封閉場館內的慣常發布模式,而是選擇把舞臺延伸到整座城市。46棟沿江樓宇的燈光秀同步點亮錢塘江兩岸,四環光影與城市夜色交織成流動的視覺長卷,甚至于可稱為“不惜成本妝點杭州夜景”。在這一刻,一汽奧迪Q6Le-tron不再僅是一款新車產品,而是化身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一既是科技的呈現,也是文化的參與。這樣的場景,不僅吸引了汽車圈的關注,還迅速在社交媒體發酵,形成跨圈層的傳播效應。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汽奧迪還將沉浸式體驗搬進了現場。不同于單向的信息灌輸,參會者被邀請進入多個互動區,親手操作PPE豪華純電平臺核心部件的展示裝置,感受三電系統在高壓環境下的補能過程,體驗智能座艙的多屏聯動與語音交互。這種“技術走向用戶”的方式,讓抽象的參數轉化為可以感知的觸點,也讓奧迪的德系嚴謹與本土化智慧,在一次次體驗中被用戶記住。
一汽奧迪同樣敏銳地捕捉到新能源市場用戶心態的變化。隨著市場進入下半場,“價格戰”帶來的新鮮感正在減退,潛在用戶開始將關注點轉向購車與用車過程中的體驗質量。因此,一汽奧迪Q6Le-tron上市同步推出了豪華品牌中首個“融合直售”新模式:既保留傳統經銷體系的服務能力,又融合新勢力直營模式的高效與透明,重構建豪華品牌的購車體驗。

這套模式摒棄了豪華車市場長期存在的“高標價、大折扣”游戲方式,全國統一透明售價,讓用戶無需多店比價,避免買貴風險;同時,將選配、保險、裝潢等服務的選擇權交還給用戶。在線下,全國首批超過一百家一汽奧迪Q6Le-tron家族授權店已投入運營,用戶可在開放、沉浸的環境中完成從試駕到下定的全流程,并享受提前儲備的主流與熱門配置現車帶來的快速交付體驗。此外,售后環節則實現雙重保障一既可聯系當地經銷商,也能直接對接主機廠,確保全國范圍內的維修、保養、救援服務無縫銜接。
據悉,作為融合直售模式的首發車型之一,一汽奧迪Q6Le-tron家族還為用戶提供了保價政策,即截至2025年12月31日,若官方指導價下調,將給予差價現金補貼。這一舉措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價格體系的透明與公正,也在購車保障層面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安心感。
對于豪華品牌而言,這套模式的意義不僅是提效,更在于重塑與用戶的信任關系。在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價格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透明的價格體系、便捷的交付流程和可控的用戶體驗,將長期強化奧迪“理性豪華”的定位,讓品牌免于陷入短期促銷驅動的惡性循環。從而構筑新能源時代豪華品牌稀缺的護城河。
這種營銷創新不僅存在于品牌與用戶的一對一接觸中,還延伸到生態共創。一汽奧迪在Q6Le-tron上與華為、寧德時代等頂尖伙伴深度協作,不只是為了技術優勢,更是在傳播維度上實現品牌資源的互相賦能。華為的科技圈層和寧德時代的新能源產業影響力,與奧迪的豪華品牌形象疊加,讓一汽奧迪Q6Le-tron的傳播半徑遠超傳統豪華車的受眾范圍。這種協作共創,使得奧迪在技術背書與品牌聲量上實現雙重放大。
更重要的是,一汽奧迪的創新營銷是一項長期品牌工程:以城市事件塑造記憶,以沉浸體驗加深理解,以直售模式重建信任。同時,借助技術周形式,將新品發布、公眾開放日、沉浸式科技展、試駕等場景串聯,形成周期長、參與度集中的內容生態。在此基礎上,一汽奧迪還通過跨界合作拓展圈層,整合華為、寧德時代、阿里云、宇樹科技、海康威視等本土科技巨頭與創新企業,共同打造“最強朋友圈”聲量話題,強化技術與品牌創新力,呈現出兼具新勢力活力與豪華品牌開放融合的格局。且不同于新勢力追求即時流量,奧迪在融入沉浸場景與跨界玩法之余,始終延續豪華品牌的美學高度與活動規格,讓每一次亮相都成為可長期留存的城市記憶與品牌印象。
本土化敘事“由內向外”
一汽奧迪Q6L e-tron 的出現,不僅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次產品補位,更是一場關于本土化戰略的深度演進。奧迪并非第一次在中國做本地化一三十七年前,它率先將豪華品牌引入中國,并首創加長軸距車型與4S服務模式,開辟了豪華車市場的先河。但這一次,本土化的范圍和深度都遠超以往,不再只是產品層面的調整,而是覆蓋了研發體系、生產平臺、供應鏈整合乃至品牌文化的全鏈路重構。
新車的加長車身,是基于中國用戶空間需求的更準確回應;專屬智能座艙,則融入了本地化的交互習慣與娛樂生態,讓科技在舒適與親和之間找到平衡。而真正標志本土化進入新階段的,是奧迪全球生態首次向中國本土合作伙伴全面開放。這意味著,在華研發的技術和應用將有機會反哺全球,不再只是被動接收總部的產品,而是成為全球創新鏈條中的關鍵節點。
由此,PPE豪華純電平臺的首款量產車選擇在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長春生產基地投產,便有了更多戰略考量意味。作為奧迪全球最先進的生產基地之一,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長春生產基地擁有高度數字化的制造流程和嚴苛的質量控制標準,足以確保PPE豪華純電平臺的原生性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上的成熟度與效率,已經具備全球領先水平,這使得在這里生產不僅能滿足本土市場,還能通過供應鏈和制造經驗的積累,為全球市場提供技術與產能的支持。
這種本土化,是“由內向外”的力量轉化:中國市場不僅是奧迪全球電動化版圖的創新中心之一,還以本土需求與場景反哺全球研發,將百年豪華美學與工藝標準融入中國的創新節奏與數字生態,形成既有細膩質感又具高響應速度的雙重優勢。
這種深度融合的背后,是奧迪對中國新能源市場潛力的清醒判斷。當市場從早期的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品牌要贏得用戶,不僅需要技術與產品力,更需要在文化與認同層面建立連接。本土化戰略的升級,正是這種連接的基礎。
在這一邏輯下,一汽奧迪Q6Le-tron的上市就不能僅看作是一場新品發布會了,而是一次合資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戰略示范。它讓人看到,豪華品牌不必在技術創新上盲目追逐新勢力的速度,也不必在市場策略上復制同質化的競爭形式,而是可以通過深耕本土、開放生態、全球反哺,找到一條兼顧品牌傳承與時代變革的道路。
新能源轉型中的豪華啟示
從產品硬實力,到創新營銷,再到本土化戰略的全面深化,一汽奧迪Q6Le-tron的上市不僅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同樣讓人看到,在競爭白熱化、用戶心智趨于理性的當下,對強調理性價值和綜合體驗的豪華品牌而言,依然有機會通過差異化路徑,塑造新的市場優勢。
這套組合拳的核心,或許可以歸于四個關鍵詞一穩、透、連、融。
“穩”,是技術與產品的底座。奧迪選擇在PPE豪華純電平臺首發國產車型,不是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在充分驗證成熟度后才推向市場。這種策略雖不激進,甚至于常常被詬病為“慢”,但客觀上也確保了產品體驗的穩定性與長期口碑的可持續性。
“透”,是營銷與體驗的透明化。一汽奧迪直售模式的推出,打破了豪華車市場多年累積的價格不透明,輔以沉浸式體驗與城市級事件,讓品牌價值和用戶體驗之間找尋到了更多可有作為的支撐點。
“連”,是全球與本土、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深度連接。通過開放研發生態、與本地合作伙伴協作、讓中國市場創新反哺全球,奧迪正在把中國從“消費市場”變成“創新源泉”。
“融”,是新勢力創新與傳統豪華底蘊的結合。一汽奧迪在Q6Le-tron上,將德系豪華的安全與駕控,與沉浸式體驗、城市級事件傳播等新勢力玩法融合,并率先試水“融合直售”新模式。這種“雙軌并行”既守住豪華核心價值,又快速適配用戶變化,成為中國首個在產品、營銷、渠道全鏈路完成“既有又有”的合資豪華品牌,為行業提供可復制、可持續的路徑。
如今,一些行業聲音認為,豪華車市場正在經歷由用戶價值觀變化而引發的品牌關系重塑。在這個階段,單一的技術亮點或價格策略都難以形成持久優勢,唯有聚焦于產品、體驗與文化三個層面,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一汽奧迪Q6Le-tron的意義,就在于它不僅填補了一汽奧迪在純電領域的產品空白,更以一種全鏈路協同的方式,為合資豪華品牌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中國樣本一既不放棄德系的技術底色,又能主動擁抱中國速度和本土化智慧;既不局限于短期銷量的拉動,又著眼于長期品牌價值的沉淀。
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豪華電動車市場的競爭仍將繼續,本土新勢力會在技術迭代和成本效率上保持優勢,而國際豪華品牌則需要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一汽Q6Le-tron的上市,不僅只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轉型的一個起點,更重要的是它釋放出的信號已經很明確:在新能源時代,豪華不再只是過去的標簽,而是一套面向未來的能力體系一穩定的產品力、透明的用戶關系、連通的全球生態。而這套體系,或許才是豪華品牌在下半場贏得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