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的藝術創作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研究方向展開:一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題材的深度挖掘,二是“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三是中國歷史文化遺跡與山水意境的融合表達,四是聚焦廣西重大工程建設題材。藝術創作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中發現美,尋找有價值的主題創作素材。畫家不但要采風寫生,也要有藝術創作規律的個性化思維,善發現勤思考。時常游觀綠水青山,為我的山水畫創作注入新的繪畫動力。
二〇二四年,我有幸參與廣西書畫院組織的大型主題創作寫生活動,歷時半個月沿平陸運河沿線進行深入考察。之后又專程赴馬道樞紐、青年樞紐、企石樞紐等施工現場進行為期一周的駐地寫生。在深入建設一線的過程中,那些動人的施工場景不斷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
驅車前往馬道樞紐時,遠眺工地便已感受到這項世紀工程的磅礴氣勢:運輸車輛、挖掘機械與塔吊在廣袤的工地上協同作業,構成了一幅動態的工業畫卷。登高俯瞰,整個施工場景更顯恢宏——林立的塔吊如鋼鐵森林般聳立,巨型水泥構筑物與錯綜的鋼架結構交織,機械轟鳴中工人不停地忙碌,共同譜寫新時代的建設交響曲。這種宏偉的震撼,唯有親歷者方能真切體會中國工匠精神的偉大。
我嘗試用水墨語言捕捉這些獨特的工業意象。與傳統山水寫生不同,鋼筋混凝土的施工場景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挑戰:既要保持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又要準確傳達現代工程的力與美。在企石樞紐寫生時,仰視下的鋼架結構如時代豐碑般巍然矗立,強烈的視覺沖擊促使我探索全新的構圖方式與表現技法。
《筑夢·平陸運河建設》的創作過程是一次藝術語言的實踐嘗試。畫面采用構成主義思維,以剛勁的線條分割空間,塔吊、鋼架、山坡、人物等元素通過疏密組合形成節奏韻律。創作中既運用傳統水墨的勾皴點染表現材質肌理,用筆較為蒼茫,又借鑒油畫的光影處理強化視覺中心,整幅畫以暖色赭紅色為主調,天空施以淡朱砂營造強烈熱鬧的氛圍。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打磨,最終呈現出一幅展現建設者精神風貌、謳歌時代偉業的主題畫作。
這類主題創作不僅拓展了水墨藝術的表現維度,還促使我持續探索當代中國畫的創新路徑。在藝術求索的道路上,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尋找更具時代特色的個人藝術語言。
【作者簡介】秦天,廣西臨桂人,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黃格勝教授。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桂林畫院專職畫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級美術展覽上獲獎,有作品被廣西美術館、廣西博物館等專業機構收藏,出版有個人山水畫技法教材兩冊。
責任編輯" "練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