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混齡體育活動作為一種打破年齡界限、促進幼兒多元發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備受關注。聚焦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問題,通過現狀分析、行動實踐與反思改進,探索總結出“環境優化—流程解構—素養提升\"三位一體的策略,推動了戶外混齡體育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一、存在問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幼兒園應保證幼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筆者觀察發現在開展幼兒園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在互動頻率上,因混班混齡、區域規劃及材料投放等因素影響,教師與幼兒有效互動次數遠低于室內活動或本班活動;二是在互動內容上,教師多以紀律約束為主,互動內容比較有限,缺乏深度與多樣性;三是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教師對幼兒動作發展規律及分層指導策略掌握不足,有效互動能力較弱。
二、原因分析
一是活動環境層面,區域劃分和材料投放多由教師預設,未充分考慮幼兒需求;二是互動策略層面,教師在活動各環節缺乏規劃,互動隨機性大;三是教師專業素養層面,由于教師欠缺體育、教育、生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難以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精準支持。
三、提升策略
1.優化活動環境,搭建互動橋梁
在環境創設中,注重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結合,充分傾聽幼兒的想法,根據幼兒需求增設跳繩區、衣物收納區,調整活動區域;引入“游戲地圖”,幫助幼兒自主規劃活動路徑;優化時間安排,將戶外混齡活動延長至1.5 小時左右;實施\"核心活動 + 自由探索”,平衡活動的結構化與自主性。
2.解構活動流程,明確互動要點
計劃環節:通過“三問法\"(今天準備去哪兒玩?準備玩什么?和誰一起玩?)引導幼兒制訂個性化活動計劃。同時,采用繪畫、符號標記等多元表征形式,培養幼兒的計劃執行力。
活動環節:觀察先行,設計‘ 1+1+N ”觀察量表(核心動作 + 規則意識 .+ 個性指標)開展定人定點觀察;分層指導,教師以觀察結果為依據,針對不同水平幼兒,以材料分層投放、活動分層開展、評價分層進行的方式,豐富互動策略,提供個性化支持。
分享環節:教師以集體分享為主,預設分享支架,采用視頻回放、游戲故事繪畫等形式,支持幼兒反思性表達;教師通過“認可一追問一拓展\"策略,幫助幼兒總結經驗。
3.提升教師素養,增強互動能力
幼兒園建立共讀共研機制,開展《幼兒園戶外混齡區域活動》專題共讀,適時組織案例研討,以“觀察視頻 + 指南對標\"模式提升教師分析能力。經過一學年的實踐,幼兒園師幼互動有效性大幅提升,互動頻率提高42% ,教師有效追問率提升 36% ;幼兒在動作技能、運動興趣和習慣上均有明顯進步;86% 的教師掌握了分層指導策略,從單一的安全防護員轉變為幼兒發展的促進者
(責編林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