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風險提示稱,近期,一些不法機構或平臺通過混淆概念、不實承諾、隱瞞風險等虛假宣傳手段,誘導消費者辦理網絡貸款,不僅給消費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可能使消費者陷入法律糾紛。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群眾警惕虛假宣傳誘導網絡貸款的風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為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
一是宣傳內容辨仔細。虛假宣傳看似誘人,實則暗藏高額收費陷阱。消費者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警惕夸大其詞或不切實際的虛假宣傳。對于超出合理范圍的高回報承諾、高薪酬待遇等宣傳內容,應理性分析、多方查證,核實宣傳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拒絕各類話術套路誘惑。
二是機構資質需核實。在選擇各類服務時,優先選擇具有合法資質、信譽良好的機構或平臺??梢酝ㄟ^相關部門或行業協會官方網站,查詢機構或平臺業務資質,了解掌握其經營和服務范圍,避免陷入不法機構或平臺騙貸陷阱。
三是合同條款看清晰。簽訂合同前,需仔細考慮合同實質,辨別合同是貸款合同還是提供服務的一般民事合同,不輕信、不沖動,不在誘惑或催促下貿然簽約。簽訂合同時,認真閱讀合同條款,警惕格式條款陷阱,重點關注合同中的收費標準、退款政策、服務內容、承諾保障等條款,不要忽略風險提示信息。若發現合同中有不合理條款或模糊表述,應要求機構進行解釋,或者暫停合同簽訂事宜,充分考慮后再做決定。
四是個人信息要保密。在辦理業務時,務必謹慎提供個人信息,保管好個人身份證號、銀行賬戶、驗證碼等,避免信息泄露的風險。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定期檢查賬戶異常情況,如果發現個人信息可能泄露,應及時聯系相關金融機構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個人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