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丈夫自由戀愛,結婚8年,兒子7歲。婚前,我們感情甜蜜,他對我噓寒問暖、體貼入微。
孩子出生后,我全職帶娃,他工作越來越忙,幾乎無暇顧及孩子。直到兒子上小學,我才重返職場。
近兩年,丈夫總是抱怨我嘮叨、挑剔、易怒、難以取悅,我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脾氣像被暴曬的干柴,一點就著,情緒總在失控的邊緣徘徊。
我們陷入一種尷尬境地:要么面對面坐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要么三言兩語不對付,就吵得面紅耳赤。現在,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少,心也漸行漸遠。
周末好不容易有點空閑,他要么抱著手機刷短視頻、翻看新聞,要么窩在沙發里發呆;我則守著兒子,盯著他寫作業。我們之間的話題,永遠只限于孩子的學習、學校的活動,偶爾我想找些別的話題,哪怕只是聊聊今天的天氣,他也會頭都不抬地向我拋來一句“我太累了,不想說話”。
每到這時,童年的畫面總會毫無預兆地浮現在我的腦海:父母永遠繃著一張臉,各自忙碌,一家人很少有坐下來說話的機會。父親常年在外出差,即便偶爾和母親同處一屋,他們之間也像隔著一堵墻,空氣里飄著疏離的氣味。沒想到,如今我也一頭扎進了這樣的日子里。這段婚姻讓我感到很窒息,請問,我該如何破局?
婚前,丈夫細致入微的體貼與關注,是薇薇決定與他共度一生的關鍵原因。婚后,丈夫把重心逐漸轉向工作,然而,在女性最需要理解與支持的時間里,薇薇卻感到兩人之間距離越來越大。
這種被忽視的痛苦于她而言并不陌生。在原生家庭里,她的任何情緒信號——喜、怒、哀、樂,都像石子墜入深海,沒有回響。情感需求長期被漠視,導致她的心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黑洞:一方面,她極度渴望愛與關注;另一方面,她又害怕再次受挫,于是學會了壓抑,或是用激烈、不成熟的方式試圖被看見。
于是,她反復驗證“我的感受不重要”“我不值得被愛”這些自我懷疑,沮喪、崩潰、失控等情緒也隨之而來。
童年的經歷像一粒種子,埋進人的潛意識,在親密關系中悄悄生根發芽。婚姻初期,丈夫的及時回應讓她真切地感受到被珍視;當丈夫開始“敷衍”“忽略”,她潛藏的舊傷便被瞬間撕開。她陷入深深的恐懼,只能用發脾氣、指責等方式來獲得關注。然而,她越是用攻擊的方式來拉近距離,就越是像在兩人之間筑起一道高墻,把對方推得更遠,感情的裂痕也會越來越深。
如果薇薇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正在婚姻里復刻童年的創傷,那些歇斯底里的情緒背后,不過是一個渴望被愛、被看見的小小身影在吶喊,那么,薇薇那顆被失控攥緊的心,便會一點點松開,從而擁有喘息的空間與重新選擇的力量。薇薇可以試著放下堅硬的鎧甲,學習用更柔軟、成熟的方式說出內心的需求——或許是一句“我現在有點難過,想和你說說話”,或許是一個需要擁抱的眼神。當伴侶真正聽懂了對方內心的吶喊聲,橫亙在夫妻之間的冰墻才會慢慢融化,彼此才能重新靠近,在理解與包容中走向真正的和諧。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