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丈夫是大學同學,當年感情特別好,為了能最終走到一起,我們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一路走來十分不易。如今,我們已結婚5年,也有了可愛的女兒,原以為來之不易的感情能經受住一切考驗,可生活偏偏如此諷刺。
不久前,我發現丈夫出軌了。經過激烈地爭吵,他表示已與對方斷絕關系,但他們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每天相處的時間比我和他從早到晚在一起的時間都長。雖然他回歸了家庭,可他對我冷若冰霜,我多說一句話他都嫌煩,甚至直白地對我說:“我已經不愛你了,本想離婚,只是考慮到孩子才暫時和你將就著過。”
這樣的日子,我快熬不下去了。每天面對他,連呼吸都感到疲憊。我想過離開,但內心實在不甘:我們5年的感情,怎么就被一個才認識兩個月的女人擊得粉碎?她可以全身而退,我卻被困在這泥潭里,連哭的力氣都沒有。請問,我到底該怎么辦?
曾經全心守護的感情遭遇背叛,信任瞬間崩塌,蕾蕾的心如被萬箭刺穿。五年的感情根基、共同經歷的艱難歲月,還有可愛的女兒,這些曾是幸福天平上最重的砝碼,如今卻突然被拿走,整個天平驟然失衡,令人不知所措。?
丈夫看似回歸了家庭,心卻早已遠離。那句“不愛了”,如一把鈍刀,慢悠悠地割碎了蕾蕾對未來的所有憧憬;而“將就著過”這幾個字,更像是裹著溫柔外衣的利刃,日夜折磨著她本就破碎的心。離開,有太多不甘;留下,尊嚴似被踐踏。蕾蕾就這樣被困在“兩害相權”的泥潭里,進退兩難。?
情感的背叛從來不只是關系的斷裂,對親歷者而言,更深層的傷痛在于自我世界的崩塌。
當理想的泡沫破滅,自我的堤壩潰決,現實如巨浪般襲來,是選擇沉淪,還是破繭重生?從蕾蕾的掙扎中,不難看出她內心深處對重生的渴望。離婚與否從來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重新審視人生的過程。?
當婚姻的瘡疤因丈夫的出軌而揭開時,蕾蕾或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夠好”,甚至在腦海里一遍遍推演:如果當初自己沒那樣做,丈夫是不是就不會出軌了?她試圖改變早已既定的事實。但她必須明白:出軌是丈夫在婚姻困境中選擇逃避的方式,是他自己的決定,絕非衡量蕾蕾價值的標尺。此時的蕾蕾,更需要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認真問問自己:“離開這段婚姻,離開他,我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她首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母親、丈夫的妻子。她的價值從不依附于任何人,而源于她本身的存在。
唯有掙脫“婚姻至上”“丈夫認可才是存在的價值”的枷鎖,自我價值感才能像破土的新芽,慢慢長成能遮風避雨的小樹,蕾蕾才有勇氣做出關于婚姻的抉擇。?

當然,婚姻里的問題從來不是一日形成的,更不會是某個人的獨角戲。當蕾蕾開始學著審視這段關系中難以言說的委屈、被壓抑的需求、漸行漸遠的溝通,自我覺察的種子便已埋下,重建自尊的過程也將從此開啟。?
或許此刻,蕾蕾可以試著問自己:那份“不舍”究竟是什么?是舍不得曾經與丈夫并肩看日出的溫暖?是放不下“一家三口”的完整模式?還是留戀那些一起咬牙度過的艱難歲月?看清自己留戀的內核,才能明白心之所向。
而蕾蕾不甘心的背后,又藏著哪些未被傾聽的聲音?是渴望自己多年的付出被看見、被認可?是期待一份平等的愛?是想證明自己值得被善待?還是對命運不公的埋怨?讀懂情緒背后的真實需求,才是她找回自我、重新認識自己的關鍵。?
當蕾蕾了解自己的感受、看清自己的需求后,無論最終做出怎樣的決定,她都能穩穩地把選擇權握在手里,而不是被生活推著走。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