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憑借其創新驅動性強、產業鏈條長、地理環境依賴大、應用場景多元、參與主體協同性強及安全標準嚴苛等核心特征,以及產業鏈輻射廣、成長空間大、市場潛力突出等發展優勢,已成為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要競爭領域。其中,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出現和無人系統、無人駕駛、芯片等多個領域技術的蓬勃發展,為低空經濟發展注人強大動力。
目前,全球低空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模式,主要經濟體根據自身稟賦構建差異化發展路徑。美國依托市場競爭型模式奠定通用航空產業基礎,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擁有5000余個通用航空機場,在冊航空器超20萬架,持證飛行員逾80萬,持續保持全球通用航空制造與消費領先地位。歐洲通過“單一歐洲天空”計劃優化低空空域資源配置,加快智能空域管理系統建設,并發布《無人機戰略2.0》等十余項戰略框架,重點布局機場運營、空管服務、交通管理和航空基礎設施四大核心領域。日本打造“政府 + 企業 + 高校”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政府層面制定產業擴張計劃與商業化目標,企業層面依托本田、豐田及JAXA等機構加大研發投入,聚焦無人機與eVTOL技術突破。
我國積極把握全球低空經濟發展趨勢,通過頂層設計與政策更新加速產業布局。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門出臺《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系統性部署技術突破與場景創新;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低空經濟司,強化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隨著“低空經濟”被納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正迎來快速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數字化時代賦予數據要素全新地位,其已躍升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關鍵生產要素。低空經濟涵蓋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城市治理、低空旅游等多元場景,涉及企業、飛手、飛行器、空域資源等多類主體,亟須通過數據整合與技術創新實現規模化發展。數據要素憑借其規模效應、擴散效應、網絡效應等,以其獨特優勢提升低空經濟的規模、范圍、水平以及質量,將充分發揮對低空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為低空經濟賦予新的邊界和內涵。
二、數據要素在低空經濟中的作用機制
低空經濟是數字經濟生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的重要實踐。在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數據要素正深刻重塑空域資源配置、運行管理和服務模式。通過對海量飛行數據、物流數據、氣象數據、地理信息數據、設備裝備數據等多維數據資源的分析挖掘,能夠為優化低空空域管理、提高飛行安全性、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提供有力支撐。此外,建立標準化數據采集體系、開發可交易數據產品、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機制等創新舉措,有助于推動低空數據的資源化和資產化,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一)數據驅動低空經濟創新發展
1.技術研發創新
數據為低空飛行器研發創新提供關鍵支撐。通過對運行狀態數據、環境感知數據等多源異構數據采集與分析,可建立精準的數字孿生模型,為飛行器氣動設計、控制系統優化提供數據支撐,顯著提升飛行器性能和運行穩定性。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低空飛行技術向自主決策、智能避障等方向創新發展,有效降低人工操作依賴度,加速低空交通管理從傳統“經驗驅動”向現代“算法驅動”的范式轉變。

觀眾在沃蘭特VE25-100原型機模型前,了解飛行原理。圖/中新社
2.服務模式創新
數據驅動低空經濟服務模式創新升級。在物流配送領域,通過整合訂單信息、氣象數據和空域狀態信息,能夠實現無人機配送路徑的動態優化,顯著提升運輸效率;在低空旅游領域,依托游客行為數據分析,可提供個性化航線定制、智能導覽等增值服務;在環境監測領域,利用實時監測數據實現低空監測預警的精準化,為災害預防、環境監測等提供有力支持。廣東省佛山市等地成功實現無人機設備與低空遙感數據的一網統管,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3.商業模式創新
低空數據作為戰略性數字資產,市場規模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帶動低空數據交易市場逐漸興起。基于數據要素的平臺化運營模式正在低空經濟領域開展應用,通過構建連接飛行器制造商、運營服務商和終端用戶的數字化生態體系,實現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2024年6月,深圳數據交易所掛牌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數據產品;2024年7月,惠州啟動全國首個低空行業數據空間建設,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交易額超2億元;2025年5月,全國首個融合自然語言交互技術的低空數據產品交易項目正式落地南京市浦口高新區,為國有資產數字化保值增值開辟新路徑。
(二)數據提升低空經濟運營效率
1.優化資源配置
低空數據驅動空域管理創新,大幅提升空域資源利用率。通過對空域使用數據、飛行器運行數據和人力資源數據的多維度分析,可建立智能化的任務調度系統,實現飛行任務科學編排和人員高效配置。通過對飛行軌跡信息的實時監測和分析,空域管理部門能夠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空域管理模式,顯著簡化審批流程、合理規劃空域、優化飛行路線、高效動態調配,更好地適應低空飛行器高密度、高頻次、多模式的運行特征。
2.提高飛行安全與可靠性
通過實時采集和分析飛行器的飛行參數、設備狀態等數據,可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提前采取措施進行修復,顯著提升低空飛行系統的可靠性和應急處置能力。通過系統整合飛行器狀態數據、空域環境數據和運行監測數據,構建多維度的安全評估模型,可實現對飛行風險的實時預警與精準防控。基于歷史飛行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能夠識別潛在安全隱患,優化飛行計劃,降低飛行風險,保障飛行安全。
3.降低運營成本
通過飛行器、傳感器、導航等設備收集到涵蓋飛行軌跡、氣象信息、交通狀況等數據,一是可以實時分析低空飛行領域的運行狀況,開發更加智能高效的低空飛行器和運營服務;二是數據賦能航空飛行器制造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產業模式,降低航空制造相關產業發展的邊際成本;三是通過數據多維分析,能夠拓寬與市場需求連接的路徑,促進低空消費向品質化、精細化和多樣化發展,進一步擴展低空服務應用場景;四是借助數據實現精準的需求預測,可減少庫存積壓,降低倉儲成本。
(三)數據促進低空經濟產業協同發展
1.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通過建立覆蓋飛行器制造、運營服務、空域管理等全鏈條的數據共享機制,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壁壘,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等環節的深度協同。上游飛行器制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可基于下游運營數據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中游有人機、無人機等服務商依托裝備數據提升運維效率;下游聚焦“低空 + ”應用場景,依托空域動態數據實現精準化智能調度。逐步打造“研發一制造一服務一應用”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
2.跨行業融合發展
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低空經濟在與傳統通用航空業融合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產業鏈的橫向擴展與縱向深化。產業鏈橫向覆蓋范圍持續拓寬,催生“低空 + 物流配送”“低空 + 文化旅游”“低空 + 智慧農業”“低空 + 應急救援”等創新業態。在農業領域,無人機搭載傳感器采集農田數據,實現精準施肥、病蟲害監測;在物流行業,無人機配送解決偏遠地區運輸難題;在應急救援方面,無人機快速獲取災害現場數據,為救援決策提供支持。
三、數據要素賦能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數據采集精度不足,處理效率有待提升
低空數據采集與處理面臨多重技術挑戰:其一,低空環境復雜多變,存在信號干擾、設備穩定性差等問題,制約數據采集質量;其二,低空行業涉及的數據種類繁多,存在重復、錯誤、無關等問題,且缺乏統一標注標準,影響低空數據集構建質量;其三,低空行業產生的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對數據處理技術提出更高要求,現有計算架構與算法難以滿足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需求。
(二)低空數據高度敏感,數據安全面臨挑戰
低空經濟數據涉及飛行安全和個人隱私等敏感信息,其安全保護面臨多重挑戰。在數據安全層面,低空飛行器在生產、飛行的各個階段會產生、收集大量的敏感數據信息,特別是在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數據隱私泄露、數據篡改、數據損壞等諸多風險;飛行設備和網絡基礎設施采取多種聯網方式和接人方式,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顯著增加了設備和數據的暴露風險。在隱私保護方面,飛行數據的強關聯性可能導致用戶身份、飛行軌跡等敏感信息泄露。
(三)標準規范尚未統一,制度體系有待健全
當前,低空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尚待完善。在監管層面,網絡和數據安全目前主要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基礎性法律提供的規制框架,但針對低空經濟領域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目前僅有《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等文件作出原則性規定,尚未建立起專門適用于低空行業的系統性數據安全規范和統一監管標準。
(四)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數據質量方面,低空行業數據存在多源異構數據標準不統一、采集精度參差、傳感器噪聲干擾等問題,影響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數據管理層面,行業缺乏統一的數據治理體系,數據分類分級標準缺失,重要數據與核心數據邊界模糊;部分運營主體數據存儲架構分散,元數據管理不規范,導致數據溯源困難、利用率低下,且跨主體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此外,數據質量評估體系與全生命周期管理規范的缺位,使得數據資產價值難以有效釋放。
(五)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數字素養有待提升
數字化賦能低空經濟系列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具備航空工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精通數據分析、運營管理和市場運作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無人機導航、飛行控制、自動避障等方面仍存在技術難題需要攻克,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不足影響了數字化技術在低空經濟產業中的應用和發展。此外,數據治理涉及數據管理、技術應用和業務流程優化等多方面知識,人才短缺制約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和數據要素的有效利用,難以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四、數據要素賦能低空經濟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健全數據標準與規范體系,規范保障數據要素高效流通
針對低空經濟涉及多行業、數據網絡特性復雜的特點,建議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共同制定低空行業數據安全技術標準,明確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共享、交換等環節的標準要求,統一數據格式和接口規范,提高數據質量與通用性,促進數據共享與流通。通過建立多層次數據標準框架,包括基礎共性標準、專業領域標準以及新興應用標準等,覆蓋空域管理、飛行監測、航線規劃等核心業務場景。比如,制定覆蓋空域管理、飛行數據、設備狀態等核心要素的數據采集與交換標準,實現跨系統互聯互通;完善數據確權與交易規則,推動低空數據要素合法有序流通;建立動態更新機制,適應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興業態發展需求。
(二)構建低空數據分類分級體系,強化企業數據治理與安全管理
為適應低空產業發展需求,需建立科學完善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體系。該體系應基于多維評估指標,綜合考慮數據的敏感程度、復雜性和應用場景,制定相應的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并據此形成核心數據目錄、重要數據目錄以及數據“負面清單”,明確各類數據的管控要求和使用邊界。在數據管理機制方面,鼓勵企業基于數據分類分級要求完善數據治理機制,涵蓋數據安全制度制定、責任劃分、訪問權限管控、加密存儲與傳輸等環節,確保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建議相關企業將數據治理與業務發展戰略深度融合,系統梳理數據資產,優化數據資源管理,并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漏洞掃描及隱患排查,持續提升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三)建設低空行業高質量數據集,筑牢低空行業可信數據生態
建立數據質量全流程管控機制,通過智能校驗算法、多源交叉驗證、專家人工復核等三級質控手段,系統提升數據清洗、標注、整合等關鍵環節的精度與效率,打造標準化、高價值的數據集產品體系。創新開發支持“空間一時間一屬性”多維關聯的智能標注體系,針對低空行業數據具有強時空關聯性、高動態性等特點,突破傳統單一維度標注方法的技術瓶頸,研發適應多模態數據融合需求的智能標注工具與標準規范。構建低空行業多源異構數據融合質檢技術體系,整合空域劃設數據、通導監設備狀態數據、城市三維模型數據、無人機動態數據等多源異構數據資源,突破傳統單一數據源檢驗模式的局限性,建立基于時空關聯的跨模態數據驗證機制,實現多源數據的一至驗與質量評估。
(四)構建數據安全防護技術體系,強化數據全流程安全管控
構建并完善針對低空產業的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政策體系,明確低空產業在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及共享等環節的標準與規則,為飛行器制造商、服務運營商、通信服務提供商等市場參與主體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導。通過應用密碼技術增強低空行業數據的安全性,在生產制造、飛行操作、保障服務等環節,采用加密技術,并結合數字簽名、區塊鏈等手段,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基于最小權限原則,對產業鏈各參與方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并輔以多因素認證和安全審計,防止數據被濫用或篡改。此外,應通過漏洞掃描、滲透測試等技術手段提前發現系統風險,并在關鍵節點部署流量監控與態勢感知系統,實時監測異常行為,實現動態安全防護。
各種類型的滅火救援無人機吸引參觀者。圖/中新社

(五)規范化開展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強化數據安全專業支撐能力
隨著低空經濟業態的快速擴張,特別是無人機、eVTOL等航空器在物流運輸、旅游觀光、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專業化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人才隊伍的建設和規范化培養已成為支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加強低空產業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構建“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同發展體系,完善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構建標準化認證體系,聯合行業協會、標準機構共同制定職業技能認證和職業資格制度,確保人才培養規范化發展。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高校優化專業設置,針對性培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領域專業人才;推動低空經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訓基地和人才聯盟等。
強化低空領域從業人員專業培訓,針對一線業務人員、技術人員和安全運維人員,開展分層分類的專業培訓。
五、展望
在國家將低空經濟明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當前全國范圍內正掀起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熱潮。各級政府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產業,通過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培育多元化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創新等系統性舉措,著力打造現代化“天空之城”產業體系。在發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應充分把握并利用低空經濟的數字化發展趨勢,重點圍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要素價值挖掘、數字空間拓展等關鍵領域,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低空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持續釋放數據要素的創新驅動效能。
未來,數據要素將成為驅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構建統一規范、安全可信的數據治理體系,整合空域動態、飛行軌跡、氣象環境等多維數據資源,打造覆蓋“低空 + 公共服務”“低空 + 醫療救治”“低空 + 物流配送”等場景的智能化應用生態。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術和產業融合,不斷延伸拓展“低空 + 研發”“低空 + 應用”“低空 + 服務”產業鏈數據鏈,進而催生更大更多的應用場景,加速形成“數字空間 + 實體空域”雙鏈協同的新型發展范式。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培育低空數據交易市場,實現數據要素在資源配置、風險預警、決策優化中的深度賦能,促進無人機、飛行汽車等新興領域規模化應用,催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數據為紐帶強化低空經濟與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動態平衡,推動低空空域資源高效利用與產業競爭力整體躍升,為我國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戰略支撐,助力低空經濟邁向綠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新階段。
參考文獻
[1]張曉蘭,黃偉熔.低空經濟發展的全球態勢、我國現狀及促進策略[J].經濟縱橫,2024(08):53-62.
[2]周兵,曾菲雯,莫遠明.全球競爭中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問題與推進策略[J].改革與戰略,2025,41(02):20-26.
[3]新華國研經濟學研究院.日本低空經濟全景解析:產業布局、主要企業、發展現狀、競爭格局與未來啟示[EB/OL].(2025-04-22)[2025-05-29]. https://mp.weixin.qq.com/s/dvjh_10aCzHJzXm2GINE7w.
[4]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數字經濟視角下的低空經濟[EB/OL].(2024-11-01)[2025-05-29]. 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65/4550.htm.
(黃付晏系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工程師;丁明慧系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工程師;童晉系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