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安的荔枝》里,李善德千方百計將嶺南的新鮮荔枝運往長安。實際上,唐朝的荔枝產地可不只有嶺南。為何明皇與貴妃偏愛嶺南荔枝呢?
嶺南有嘉果
開元年間的名相張九齡就是韶州(今廣東韶關)人,他長期在長安為官,從秘書省校書郎一路升遷,最終成為朝廷重臣。在長安的頭幾年,常有好奇的同僚向他打聽嶺南的風土人情,自然也有人問他嶺南有什么好吃的。
張九齡跟同僚說,嶺南出產荔枝,果實的外形奇異,與普通果子不同,剝開外殼,能看見如肌膚般雪白的果肉,甘甜、多汁,百果之中怕是沒有能比得上荔枝的。
同僚幾乎都沒到過嶺南,無論張九齡如何描述荔枝的鮮美,他們都不信世間竟有如此嘉果。唯有來自彭城的“劉侯”,他年輕時多次調遷官職,曾去過嶺南,并且吃過新鮮的荔枝,也贊嘆荔枝的確甘美之極。
開元十八年(730),張九齡轉任桂州(今廣西桂林)刺史兼嶺南道按察使、御史中丞。張九齡依然記得當年與同僚談論荔枝的往事,便抽空寫了一篇《荔枝賦并序》,詳細描述了荔枝的形態和生長環境。至于荔枝的味道,他則這樣形容:只怕仙人飲用的瓊漿玉液也比不上荔枝的滋味。
張九齡還在字里行間感慨:荔枝這般珍貴,既可以用來祭祀宗廟,也可以進獻給天子和王公貴族,可它偏偏沒有獲得這樣的地位,還不是因為它生長的地方實在太過遙遠,以至于被那些凡夫俗子所輕視。唉,荔枝啊荔枝,真是生不逢時,也生不逢地哪!
張九齡看似在說荔枝,實則在為自己和那些懷才不遇的有識之士鳴不平啊!
后來,張九齡官至宰相。開元二十八年(740),張九齡回到韶州故里,不久后去世。
張九齡去世后沒幾年,荔枝開始為北方人所了解,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種甘甜的水果。想來,曾經的同僚偶爾也會想起張九齡說過的話,他們也許終于意識到,張九齡的話并非虛言。荔枝終于獲得了“其珍可以羞王公”的地位——可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蜀中荔枝紅
安史之亂后,唐明皇幸蜀,不知道他是否品嘗過蜀中的荔枝。
蜀地沃野千里,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這里生長著成片的果樹,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夏季成熟的龍眼和荔枝。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便提到,這里的山嶺上生長著邛竹,山崖間長著菌桂,旁邊挺立著龍眼,側邊生長著荔枝樹,它們茂盛的綠葉間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實。
蜀地荔枝品質最高的地方大概是戎州(今四川宜賓)。根據《新唐書》記載,戎州的荔枝常通過鹽漬、蜜漬或糖煎的方式制作成“荔枝煎”進貢。
安史之亂后,杜甫曾流寓蜀地。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杜甫一家乘舟順著岷江南下進入戎州,當地刺史在戎州東樓設宴款待杜甫,席上吃的果子便是戎州剛剛成熟的鮮荔枝。
杜甫在長安時也見過荔枝,可長安的荔枝與戎州的大不一樣。荔枝在長安是稀世珍品,而且還不新鮮。即便利用郵驛系統運送荔枝,等到了長安,荔枝的顏色和味道也早就變了。可在戎州,荔枝卻隨處可見,在江河兩岸,在山巖之間,逶迤分布著許許多多的荔枝樹,一到夏日,隨手可摘。長安的荔枝哪有戎州的荔枝鮮美呀?
當年的楊貴妃就生于蜀地,莫非她從小吃著蜀地的荔枝長大,所以當了貴妃也忘不了荔枝的甜蜜滋味?
荔枝賦并序(節選)
〔唐〕張九齡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實乃熟,狀甚環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嘗盛稱之,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劉侯,弱年遷累,經于南海,一聞斯談,倍復喜嘆,以為甘旨之極也……
荊南荔枝香
我們并不知道唐明皇是否嘗過蜀中的荔枝,但來到蜀地的唐明皇大概已沒有吃荔枝的心情了吧。不過,白居易倒是有幸嘗過巴蜀的荔枝。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調任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忠州盛產荔枝,白居易在忠州大飽口福。
當時的天子(唐憲宗)也想吃荔枝,在白居易來到忠州的第二年,便詔令忠州所處的荊南(今湖北、湖南、重慶部分區域,治湖北荊州)進貢荔枝。萬幸的是,唐憲宗很快就駕崩了,估計進貢荔枝的事兒就暫停了下來。
新天子(唐穆宗)登基后,白居易即將回長安任職,便讓畫工將荔枝的形象畫了下來,還寫了一篇《荔枝圖序》,為世人詳細介紹了荔枝的形態、特性以及味道。唐穆宗雖然明白荔枝味美,可也知道荔枝極其容易變質,大老遠地運輸荔枝是勞民傷財的事兒,于是只讓荊南進獻過一次,用于供奉祭祀,此后便下令停止了荔枝的進貢。
不過,唐穆宗喜歡吃海鮮。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擔任浙東(轄今浙江省東部,治越州,即今浙江紹興)觀察史時,聽說浙東的明州(今浙江寧波)年年都得向朝廷進貢淡菜(貽貝等海鮮干制品)、海蚶等海味,百姓苦不堪言。元稹剛到越州便向朝廷上了一份狀表,請求免去浙東的海味進貢。他在狀表中提及唐穆宗剛剛登基時下令停貢荔枝的事兒,說百姓將其奉為美談,足見陛下以堯舜為榜樣,以太宗為楷模,若是進貢海味,恐怕與陛下之盛意相悖啊。不久后,元稹收到了長安來的敕牒,唐穆宗準允自今往后停止海味的進獻。
其實,根據古人的記載,明州的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也產荔枝,當地和蜀中每年向朝廷進貢鹽漬荔枝。
既然這么多的地方產荔枝,當時為何要舍近求遠呢?唐朝人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看來,哪兒的荔枝最甜,唐朝人心中自有答案。
(責任編輯: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