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專欄
韓浩月,男,生于上世紀70年代,現(xiàn)居北京。評論人,為多家媒體撰寫文化、娛樂評論。專欄作家,出版有多部個人作品集。
我得說自己的記憶力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在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時候,會把一些往事的情節(jié)與細節(jié),完完整整地形成文字描述出來。寫作會讓人進入一種緊張的情境中,人會繃緊,大腦高速運轉(zhuǎn),全身散發(fā)著“生人勿近”的氣息,貓推門進來看到都會氣得轉(zhuǎn)身就走。
但除了寫作之外,我的記憶力真蠻差的。孩子的生日、夫妻結(jié)婚紀念日,還有其他和節(jié)氣緊密相關(guān)的節(jié)日等,能被我提前想到的不多。被批評的時候,我總以“我連自己的生日都不記得”為理由辯解。當然這個借口是蒼白無力的,不記得自己生日完全沒問題,怎么可能會不記得與家人有關(guān)的一切重要日子呢?
據(jù)說男人日常生活中最害怕的三句話,分別是“XXX(姓名全名),你過來一下”“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你想想,你錯在哪兒了”。作為一個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我通常在第一句話傳到耳邊的時候,基本就恍然大悟了,眼睛迅速看向時鐘,大腦飛速根據(jù)天氣、溫度、電視背景音等元素進行計算,答案倒也不為難人,往往幾秒鐘內(nèi)會翩然而至,但往往這個時候已經(jīng)遲了,那個重要的日子已經(jīng)快要結(jié)束,乃至于已經(jīng)過去到了第二天了。
所以啊,男人不是記性不好,是缺乏必要的提醒,一旦得到必要的、明確的提醒,怎么可能會忘記那些重要的日子呢?但女人往往不愛提醒,她們會覺得,一件事情到了需要提醒才被記得的地步,就沒啥意思了。這是兩性思維差異所在,但也并非無解,比如某年我忘記了結(jié)婚紀念日,不但在第二天補了飯、補了禮物,還被罰款2萬元,本來總共2000元就能搞定的日子,花了十倍的價錢才平復,教訓可謂“慘痛”,后來便記得清清楚楚了。
“男人真的是得到了就不珍惜嗎?”對于男人的這一天性,有很多解釋,比如說這是男人的生物特征,追求過程中會體現(xiàn)出寫在基因里的熱情與專注,擁有了“獵物”之后就會因為滿足而懈怠。還有一種說法是,男人是理性動物,會把所有事件進行分項排列,重要的往前排,占據(jù)更多大腦頂葉,不重要的會往后排,需要被反復提醒后才能“插隊”優(yōu)先處理。但誰又能說那些值得慶祝與紀念的日子不重要呢?所以啊,在男人自身需要多檢討多反思之外,女人也要充分考慮到男人的這一性別特征,以剛性的“手段”取代感性的批評,來達到和實現(xiàn)雙方都認可并滿意的效果。
比如,可以心平氣和地口頭約定或者書面約定:忘記某一個重要的日子,會有什么樣的懲罰;作為可以協(xié)商的一項“任務”,女方有必要盡到提醒責任;或者干脆挑一段時間,對一年當中重要的日子進行梳理,然后輸入電腦、手機上的各種記事APP中去,讓科技代替人的記憶力,讓鬧鐘到點兒就準時悅耳地響起……當然,要是有人覺得這么做麻煩,那就不是解決問題的實誠態(tài)度了,屬于原地打轉(zhuǎn)、不思進取,需要嚴肅認真地談一談。
以理性的方法和技術(shù)的手段,介入生日與紀念日慶祝這樣的感性活動中來,會不會降低了情感的純粹度?我覺得不會。信息爆炸時代,現(xiàn)代人的大腦每天處理的信息是過去數(shù)倍之多,多任務處理導致注意力分散,所以必要的記憶力強化措施,有助于人們在倍速時代獲得精準信息。認可了這一辦法之后,再發(fā)生遺忘事件,大家都可以合理地解釋一下,“不是不珍惜,就是差記性”,釋然之后,大餐照吃、鮮花照送、紅包招收……不亦樂乎?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采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