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病來如山倒,這話一點不假。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像一塊重石砸進我平靜的生活,讓我一下子變得手忙腳亂。
起初的那些日子是灰暗的,我輾轉看了幾位醫生,病情都不見好轉,焦慮與沮喪仿佛一只揮之不去的手緊緊揪住我的心。我對自己說:“病來了,就安靜地接受它吧,好好治療就是。”以前生病了,我都這樣想,既是安慰自己,也是準備和不期而遇的風刀霜劍打一場硬仗,就像雨后的稗草隨時準備迎接陽光。幸獲治愈,便覺得生活瞬間又被點亮。
可是這次挺難的,每次治療為何都像在暗處摸索不前呢?偏又趕上年底,單位的事兒也倍多,同事小李見我總咳嗽,便開玩笑說:“你這黛玉的身體喲……”這句話重復了三五遍,我覺得是故意的,心里有些不舒服,嘴上很硬氣地頂回去:“我又沒有耽誤工作。”說完固然很解氣,但心里又堵得慌,人在脆弱時,許多滋味只能暗自咽下去。
日日服藥,都吃成“藥罐子”了,我想著另尋看病良方。經朋友介紹,我走進一位老中醫的診室。屋子不大,墻壁上錦旗簇擁,上面寫著“妙手回春,醫德高尚”等贈語。我不由得肅然起敬,如果沒有精湛醫術,怎會獲得患者真心夸贊?
老中醫仔細地給我把脈,指尖的溫度透過皮膚傳過來,和她臉上的笑容一樣讓人安心。她一邊望聞問切,一邊和我聊著家常。見我神情有點緊張和焦慮,她告訴我,她也曾經歷過幾次大病,但都沒有放棄,心里想著的是一定要好起來,繼續為大家看病。“病來了,要勇敢面對,把俗世的煩擾先擱在身后,養就得失看淡、寵辱不驚的心境,好好吃飯,好好治療。”老中醫已是耄耋之年,卻雙眼有神,凝望我的目光盛著暖意。
再去復診時,老中醫依舊笑容慈祥。寫完處方后,她溫和地叮囑我:“凡事要退一步想,人啊,一定要快樂,像我沒事的時候,哼哼小曲……”她用手輕輕地打著節拍,哼唱了兩句。不知為何,那不知名的調子,像清爽的雨珠滴落在我心間,讓我感受到一種輕盈。
老中醫身上散發出來的明媚氣質讓我羨慕,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世事中磨練、在日常中養就的。從那以后,我開始學著“養”自己,除了按時服藥,還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清晨的陽光真好啊,小鳥兒在枝頭嘮嗑,我在樹下做著簡單的伸展運動。當心情低落時,我便想起老中醫說的“三分藥,七分養”。我所能做的,就是養身體、養心,就像給一朵蔫蔫的花澆水,讓它在陽光下慢慢伸展枝葉,恢復生機盎然。而人呢,為自己積蓄身心的力量,不怨、不懼、不憂,始終想著希望在前方招手,無限的潛力都會被調動,內心自然也明朗起來。
說來也怪,心境亮堂起來后,病痛也似晨間的迷霧漸漸被陽光驅散。同事小李說我這“藥罐子”向陽而生了,喝著苦苦的藥時,臉上竟然還有淡定的笑容。
尼采說過:“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疾病如此,生活中那些煩憂的侵襲亦是如此。或許,生活中經歷了什么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微笑接納,養就明媚心境,向著陽光從容地往前走。你會發現,喜樂帶來飽滿豐盈的力量,幫助我們越過一山又一山,而悲愁只會將生活戳出一個又一個更大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