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浪漫喜劇這個影視劇門類有明顯過時的趨勢。如今吸引人的是更多元主題的故事,人們不再關(guān)心男女主角會否在一起,倒會反感起故事里蹩腳的感情線。
但今夏兩位女導(dǎo)演帶來全新作品,想要讓人們重拾對浪漫喜劇的興趣。去年因《過往人生》(Past"Lives)大火的韓裔導(dǎo)演席琳·宋(Celine"Song),拍了全白人主演的三角愛情故事《物質(zhì)主義者》(Materialists),借物質(zhì)講真愛超越物質(zhì)。從紐約搬到倫敦的莉娜·丹恩(Lena"Dunham)帶來網(wǎng)飛劇集《真愛太用力》(Too"Much),講情場失意、職場停滯的女主角搬到倫敦,撞見真愛。
同是半寫真的浪漫喜劇,前者失敗,后者成功。丹恩超越了十幾年前自己的劇集處女作《衰姐們》(Girls),新故事的幽默中有真實的痛和愛。宋導(dǎo)借紐約這個保險的載體,卻講不好美國都會愛情故事,人物扁平脫離現(xiàn)實,始終沒能跳脫出陳舊東亞愛情觀的俗套。
《物質(zhì)主義者》的男女生活在平行世界的紐約。市政廳的婚姻登記大廳門庭若市,婚禮上事業(yè)有成的單身女性急于讓媒婆給自己配對。女主角是個媒婆,年薪稅前僅八萬美金,她看似見多識廣,卻連護照也沒有。女主角最終選擇窮困前任,只因他說想和她生一堆小孩,會提醒自己永遠愛她。愛情勝利的武器是空洞的誓言,倆人深愛的基礎(chǔ)卻不得而知。

相比近兩個小時的電影,丹恩的劇集僅用前三集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就成功塑造出男女主角鮮明的性格,讓萍水相逢后的誤會、沖突、愛與默契確鑿感人。丹恩擅長精確描繪感情中的傷痛以及人與人之間各種關(guān)系的拉扯,這讓劇中大小角色都豐滿迷人。英倫流行文化經(jīng)典只是調(diào)味劑:用身形豐滿的喜劇女演員做女主角,卻全篇不拿身材做文章,是自然而然的進步。而故事的主旨也令人信服——無論處于怎樣的人生境遇之下,誰都可能遇到一個始終看見自己,讓自己做自己,且讓人覺得安全的人,而他不一定是條件完美的白馬王子,也可能是個不成功的搖滾樂手。
浪漫喜劇式微是時代變遷以及兩性觀進化的必然結(jié)果。執(zhí)迷愛情的導(dǎo)演,如果拍不出扎實可信的故事,不必用力為愛吶喊。其實愛情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生活狀態(tài),作為支線合理出現(xiàn)在復(fù)雜的故事中,或許更加討喜。比如《鍍金時代》里反映時代特征的各條人物感情線,受制于種族、金錢、地位、性別觀念等的愛情,比懸浮的故事更迷人,古代的真紐約愛情故事,比席琳·宋的假紐約愛情真實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