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敵后戰場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此時,在八路軍晉冀魯豫根據地周圍,日軍共有4個師團以及4個獨立步兵旅團和1個混成旅團,另有華北綏靖的大批偽軍駐防。由于豫湘桂戰役的展開,日軍抽調大量兵力去了南方。而此時的八路軍129師(后為晉冀魯豫軍區)由全民族抗戰初期的1.3萬余人,發展到15多萬人,還有民兵20余萬人,轄太行、太岳、冀魯豫3個軍區。日軍在八路軍太行、太岳、冀魯豫3個軍區發動的道清、豫北、南樂幾次戰役持續打擊下,漸漸抵擋不住,被迫進一步收縮兵力,占領區逐漸縮小,只能龜縮在大中城市以及主要交通線附近。
安陽,古稱殷、鄴城、鄴郡、相州、彰德府,位于河南北部,與河北邯鄲接壤,是連接冀南、豫北以及晉冀魯豫邊區的交通樞紐,也是河南的北大門。1937年11月初,安陽被日軍侵占。1945年6月,由日軍獨立混成旅第1旅團駐防,偽剿共第1路軍司令李英的部隊駐守外圍。日偽軍在此地域大修碉堡和據點,7000多日偽軍盤踞在各據點里,妄圖阻斷八路軍各個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系。
1945年6月30日,為消滅李英偽軍部隊及日軍部隊,解放與鞏固根據地周圍廣大地區,八路軍129師參謀長兼太行軍區司令員李達、太行軍區政委李雪峰直接組織指揮,發起安陽戰役。太行軍區調集5個軍分區主力共9個團的兵力以及林縣、安陽縣等縣地方武裝配合,總兵力約3萬人,分3個支隊,攻擊3個地區目標和打援。戰役歷經3個階段:第一階段,第1支隊攻取曲溝集、第2支隊攻取水冶鎮、第3支隊阻殲增援之敵軍。第二階段,第1、2、3支隊掃除水冶鎮南北各據點的偽軍。第三階段,第1支隊繼續向南進擊,第2、3支隊在民兵配合下破壞觀豐鐵路,消滅鐵路沿線據點之敵。
強攻水冶城是安陽戰役中最重要的戰斗之一。水冶城位于安陽縣西南40多里處,現隸屬于安陽市殷都區,地處太行山出山口,是晉、冀、魯、豫4省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銀水冶”之稱。它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城墻高約10米,外為磚石結構,內為土質,墻頭上布滿崗樓,城分東關、南關、北關。城西有一條很寬的河,形成天然屏障。城外周圍埋有地雷,設有鐵絲網等屏障,城墻上筑有防御工事,四面筑有多個崗樓。東門內城角有一用磚和鋼筋混凝土修筑的高約20米的大碉堡,內有水源,武器彈藥和食品儲備充足。碉堡四周設有多個二三層窗戶和射擊孔,頂部有一個瞭望觀察崗樓。碉堡用磚、石、鋼筋混凝土等建成,墻一米多厚,屬于堅固無比的大型碉堡(炮樓),周圍筑有防御工事。
八路軍太行軍區指揮部所獲情報是全城駐扎日軍獨立第1混成旅第74大隊的一個中隊,偽第1路軍司令李英的主力偽第2旅司令部及4團團部和所屬2個整營、偽保安隊等地方武裝守衛該城。偽4團又1個營駐扎在離水冶城15公里的魯仙鎮的魯仙山據點。
6月29日晚,太行軍區第34團團長蔣克誠接到太行軍區命令后,率領該團冒著傾盆大雨,從所在根據地磊口出發,急行軍快速隱蔽通過日偽軍的封鎖線,準時到達水冶城北關集結。
第34團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其前身是1939年5月4日成立的八路軍129師特務團,其中1營1連為紅軍連。1940年6月,129師特務團改稱129師34團、團長為皮定均。1941年1月,34團歸太行軍區五分區建制,團長為齊勇。1942年,129師師長劉伯承找太行軍區五分區副司令員蔣克誠談話,讓他保留旅級待遇盡快到老紅軍干部很多的34團接任團長。在任團長期間,蔣克誠率部在豫北、冀南地區對日偽軍多次作戰,屢戰屢勝,威震敵膽。在這一地區幫助建立、發展、鞏固多個抗日據點和地方政權及地方武裝。
此次強攻水冶城,由太行軍區組成的第2支隊負責。第2支隊包括第五軍分區第34團及華北義勇軍1個團、第4軍分區第32團和2個縣獨立營。第34團、第32團擔任水冶城主攻團。

6月30日2時許,第34團開始對水冶城北門發起進攻。東門由34團偵察排和民兵負責偵察和警戒,西門由民兵佯攻,城外由區干隊和民兵包圍,南門由宋書閣團長率第32團進攻。當各部隊接近水冶城城墻時,敵人以密集的火力封鎖了一切道路。天公不作美,連綿的夜雨把偷襲變成了強襲,一步三滑,給攻城戰士增加了難度。但惡劣的天氣并不能阻擋八路軍攻城部隊的攻堅步伐。
北門的攻城部隊首先把一架有18個階梯長十幾米的云梯豎搭在城墻上。由于戰士們攻城心切,一下上去十幾個人,不幸將梯子折斷。攻城部隊在黑夜不便發揮掩護火力作用,而敵軍卻利用約10米高的城墻,發揮工事和地形優勢,組織火力進行壓制,八路軍部隊一時攻不上去。
城南門的第32團在宋團長指揮下摧毀了崗樓,英勇的戰士緊接著炸開了城門,突擊組在后面蜂擁跟進。守城士兵在軍官用槍逼迫下冒死抵抗,投下如雨的炸彈,突擊組攻擊遇到重大困難。第一次強襲暫時被迫停下來。
6月30日,白天天氣悶熱,令人非常難受。敵軍的主力在隱蔽處休息,而八路軍各團的指揮員在安排封鎖敵軍和修理加固梯子等項工作。晚6時30分,又一次攻城開始。全體攻城部隊立刻行動,第32團從南關攻城,第34團3營主攻北關。蔣克誠指揮1營在東門負責主攻。他們準備用4發山炮打崗樓和大碉堡。在火力掩護下,34團突擊部隊分成攻城梯子組、踏板組、投彈組。戰士們抬著踏板、云梯等器材,迅速沖過開闊地,爬過鐵絲網,沖過護城河,把高架云梯豎在城墻上。
1營1連首先攻上城墻,2連、3連也相繼攻了上去,僅用10多分鐘就占領了100多米的城墻。偽第2旅旅長韓寶成親自到城墻上督戰,組織兵力和火力進行防守和反撲,均被1營打了下去。這時,蔣克誠站在城墻上,命令1營營長讓2連3排沿城墻向北打,擴大突破口,接應在北關進攻的3營攻城;命令3連向城中心牌坊打,打敵人心臟,使敵首尾不能兼顧;命令1連繼續向日軍據點大碉堡進攻。2連掃清大碉堡周圍軍事防御設施和工事,使大碉堡成一個孤立據點。
34團政委袁文波帶領3營也從北關攻進城里。蔣克誠把兩路兵力合成一路,包圍了偽軍團部附近的房子,抓了不少俘虜,占領了彈藥庫,并把主要街道切斷。34團部隊與日偽軍進行了激烈的巷戰,一條街一條街地打,一個房屋一個房屋地爭奪。偽第2旅旅長韓寶成看大勢已去,化裝逃回安陽城。敵軍失去指揮亂作一團,100多人在逃跑途中被八路軍俘虜。
當各路攻城部隊攻上城樓后,敵人就慌了。他們不敢近戰,尤其害怕八路軍的刺刀,像被老鷹追逐著的兔子一樣,在黑暗中四散奔逃。蔣克誠指揮34團圍攻并占領偽區公所及水利局、彈藥倉庫等機關和要害部門。南邊攻城部隊第32團在宋書閣指揮下,猛撲偽旅司令部。到了夜里12時左右,殲滅水冶城偽軍的戰斗終于結束。
隨后,蔣克誠指揮1營1連、2連對日軍盤踞的大碉堡發起沖擊。戰至拂曉,軍分區工兵連連長蘇旺帶1個排,用炸藥把炮樓底部炸了個窟窿。沒被炸死的日軍除少數還留在底層外,其他都上到二層,繼續頑抗。蔣克誠馬上調來只剩有1發炮彈的山炮,在協同部隊和圍城民兵的幫助下,把炮推到炮樓附近的老爺廟,用關鍵又珍貴的最后1發炮彈,準確地擊中炮樓頂部。但炮樓太堅固了,只是震動了一下。1連戰士們把攻城的梯子拉到城墻上,在火力掩護下將梯子搭在炮樓頂部。1連副指導員楊德昌(外號“楊大馬”)高喊一聲:“共產黨員同志們,跟我上!”帶頭攀著梯子向炮樓頂部沖去。不幸的是,在攀到梯子一半時,楊副指導員被敵人子彈射中,從梯子上掉下,英勇犧牲。后面的八路軍戰士沒有退縮,更加勇猛地向上攀登,體現了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很快,戰士們沖到了炮樓頂部,用手榴彈和炮樓上的磚頭往下砸。下面的戰士們趁機沖進炮樓底層,上下一起打,攻下了炮樓,日軍分隊一個活的也沒剩下。在炮樓廢墟里,1連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食物。水冶城攻堅戰勝利結束,全殲守敵日軍1個加強小隊、偽旅司令部和1個團部、2個整營,還有1個保安團等地方武裝。繳獲迫擊炮、擲彈筒及30多挺輕重機槍和1000余支長短槍。
強攻水冶城是八路軍大規模攻堅戰的又一成功戰例。攻城這個階段,指揮部原來預計三天,結果擔任主攻的第34團和32團等部隊,只用不到20小時就結束了戰斗。此次戰斗,蔣克誠稱贊1連有勇敢向前的精神。1連官兵英勇頑強,對敵猛烈攻擊,立了大功受到表揚,但是也付出很大代價,近20名干部戰士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水冶解放后,蔣克誠被任命為水冶城衛戍司令員。
7月1日清晨,水冶城恢復了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安寧。軍分區派宣傳隊隊長給部隊拍攝了多張戰場照片,其中就有34團1連攻占大碉堡的著名照片。從照片上看,一架18階梯的高云梯,也只能豎立到大碉堡的三分之二處。
蔣克誠命令團機關后勤負責人孔興太抓緊時間帶著地方支前的100多輛大車,將敵我雙方的傷員,以及繳獲的被服、藥材、糧食等運往根據地。為維護水冶城治安、打擊不法分子,以水冶城衛戍司令員蔣克誠、政委袁文波的名義,頒布了法規,張貼了布告。太行五專署和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也進駐水冶鎮,動員群眾7000多人掀碉堡、平戰壕,撥糧款救濟極貧戶。
7月1日下午,蔣克誠又奉命率領3營加強1門山炮趕到距水冶城15公里的魯仙鎮。鎮內魯仙山上駐守著偽4團1個營部、3個連,防守工事是日本軍隊的工程師設計建造的。山上的碉堡被鹿寨和鐵絲網環繞著,視野開闊,沒有死角。山下的堡壘群外面有2道外壕、3層掩體。防守該處的偽軍營長曾經吹牛說:“魯仙是根本不可能被攻破的!”
2日拂曉,東方現出魚肚白。蔣克誠團長采用集中優勢兵力和瓦解敵軍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指揮配屬山炮進行轟擊,有3發炮彈都打中了大碉堡。當突擊部隊在機槍掩護下沖到鐵絲網旁時,敵人已經動搖了。蔣克誠考慮到繼續強攻可能會給部隊造成大的傷亡,就乘機展開政治攻勢,叫戰士向敵人喊話。偽排長站起來,開始商量投降條件。
“完整地放下武器,保證生命安全,決不壓迫。愿抗日者抗日,不愿抗日者資送回家。”這些條件使敵人的士兵跳出來,馬上丟下槍。八路軍戰士順利進入并占領了山上的碉堡。蔣克誠指揮部隊把火力重新組織好,去攻取山下面的碉堡。
發起進攻前,蔣克誠讓戰士把在水冶城俘虜的偽團長押來,動員他去喊話,讓駐守碉堡的偽軍們投降。偽軍們知道水冶城已經不是他們的靠山,而是八路軍的后方了,更加動搖了。偽副官是個敵特兼國特的人物,他出來交涉,要見我們的長官。蔣克誠站在離碉堡很近的戰壕溝沿上和他講話。
偽副官說:“聽說捉住俘虜,你們要殺?”他意在挑撥偽軍士兵,阻礙他們投降。“去年6月10日我們在三家村俘虜你們一個排,不是也放回去了嗎?”蔣克誠用鐵的事實堵住了他的嘴。
戰士們四面包圍,用各種火器瞄準這座堅固的碉堡。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在同時施加。情況很清楚了,不投降,就是被殲滅。八路軍對于碉堡的攻擊力,偽軍士兵們已經領教了。山上面碉堡投降的偽軍所受到的待遇,他們也是親眼所見。時間還有5分鐘,偽軍營長和兩個連長出來了。偽軍營長頭部被炸傷,綁著繃帶,疲憊而憔悴地向蔣克誠團長鞠了一躬,站在一邊,無奈地笑著。士兵們卻歡快地架起槍,一隊隊地走出來,在八路軍指揮員蔣克誠面前跪下,解脫般地說:“我們早等你們來了。我們沒辦法。”蔣克誠親自將他們扶起,對于被壓迫的偽軍,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和關切。
就這樣,蔣克誠帶領34團部隊,采用集中軍事優勢兵力和瓦解敵軍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法解放了魯仙鎮。此戰共斃傷俘偽軍營長以下40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4挺、擲彈筒1具、步槍300多支,還有許多軍需用品。
魯仙鎮解放后,蔣克誠又馬不停蹄帶領3營和1000多名民兵,與兄弟部隊配合攻占了東保障、西保障等偽軍據點。隨后,他率部到豐樂至觀臺間,與兄弟部隊和近萬民兵、自衛隊員,破壞日軍用來掠奪六河溝煤礦的交通大動脈觀豐鐵路。34團3營部隊和民兵拆掉了25華里長的鐵路鋼軌和枕木,抬回根據地100多根鋼軌,為制造擲彈筒、步槍儲備了原料。
7月7日,歷時8天的安陽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八路軍共斃傷俘日偽軍3300余人,攻克30多個據點,徹底打破了日偽軍的封鎖線,擴大解放區15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萬,進一步逼近平漢鐵路及安陽日偽軍據點,鞏固了晉冀豫和冀魯豫兩個抗日根據地的聯系。安陽戰役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發動的又一次大反攻,是又一次取得重大成果的戰役,為抗戰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