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濰坊國際風箏會吸引了海內外游客的目光。哪吒腳踩蓮花臺翱翔空中,7個葫蘆兄弟串成一串跟在“爺爺”后面,虎、牛、羊等各種動物的漫畫形象紛紛飄在云端……一個個動漫形象在這個國際文化盛會上亮相,相映成趣。
近幾年,動漫文化全方位融入大眾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表達方式、消費習慣,為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
是語言也是橋梁
你肯定有這樣的經歷, 在微信聊天時,靈光一閃,會下意識將一張動漫風格表情包發給對方,這張圖或是截取自《貓和老鼠》的經典片段、或是來自網絡達人的“隨手畫”。圖片中簡單直觀的線條、夸張荒誕的構圖,搭配上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文字,一下就讓你腦海里繁復的千言萬語變成了“你懂得”。而與你聊天的朋友看到這張圖,也不禁莞爾,與你默契地隔空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種以動漫表情傳情達意的場景,早已成為現代人社交生活的縮影。動漫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表達方式,讓溝通突破文字的界限,以更生動、更有趣的形式展開。
短視頻平臺上, 動漫元素極大地革新了內容表達方式。《哪吒之魔童鬧海》火遍全球后,網友們截取哪吒一家和太乙真人的有趣情節,配上契合日常生活的幽默配音,創作出大量讓人捧腹的二次創作視頻。這些視頻借助哪吒的形象,詼諧地展現生活的點滴,甚至巧妙調侃生活里的煩心事。動漫形象獨特的可塑性,讓創作者能以更輕松、夸張的方式傳遞情感,讓觀眾在歡笑中釋放壓力,找到強烈的情感共鳴。
動漫為人們的創意表達開辟了嶄新天地。在各種文創活動中,動漫主題的創意作品層出不窮。創作者們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方式,將動漫元素融入日常物品中,創造出風格各異的書簽、鑰匙扣、手機殼等。每到節慶期間,各大景點商圈中都不乏穿著動漫風服裝的年輕男女,參與c o splay活動,以此來展現不一樣的自己。
這些表達方式不僅是對動漫的致敬,更是人們將內心想象與情感付諸實踐的獨特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動漫元素成為連接創作者內心世界與外部現實的橋梁,讓創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光彩。
如今,動漫文化像五彩的絲線,悄悄地編織進了我們的生活。它既能幫大家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像個裝滿創意的盒子,不斷給生活增添活力,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是實用還是情懷
作為一個新手奶爸,帶有動漫元素的產品已經占據了筆者購物App購物車的一大半——米老鼠形狀的奶瓶、小黃鴨造型的碗、小豬佩奇主題的抱枕和卡皮巴拉造型的玩具……
像筆者這樣的購物者不在少數。在濟南世貿購物廣場,45歲的苑女士正在挑選水杯。她下意識地避開普通杯子,目光更多停留在售價較高的“大耳朵圖圖”“迪士尼聯名款”專區。這種將實用品與動漫元素綁定的消費模式,被稱為“二次元”“泛二次元”的消費偏好,正在逐漸從青少年擴散到中年群體。
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今年4月發布的《從悅己到社交,二次元消費從小眾愛好發展為消費新趨勢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泛二次元周邊市場規模近6000億元,二次元文化正從亞文化躍升為主流消費新勢力。
用戶層面數據顯示,中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從2017年的2.1億激增至如今的5.26億,用戶群體橫跨“80后”至“10后”數代人群。
不斷擴張的市場生動見證了人們對動漫元素的喜愛。調研數據顯示,隨著二次元市場的蓬勃發展,消費形式和場景也日益豐富,涵蓋手辦、卡牌、服飾、電競裝備等實體商品及數字內容。動漫周邊和游戲周邊作為二次元消費的核心,深受消費者喜愛。其中,受訪者(包括其孩子)購買過動漫周邊與游戲周邊的占比分別達到了49.33%和50.11%。
數據和現象表明,動漫對消費方式的影響已不可小覷。消費者購買帶有動漫元素的產品,不僅是為了滿足實用需求,更是在消費一種情懷與認同感。當動漫角色或經典IP符號附著于商品時,瞬間就能勾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促使他們愿意為情懷買單。
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時代畫筆
“ 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公交車上的顯示屏里,一個脫胎于天津娃娃泥塑的卡通形象“中國夢娃”正在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語。公交車里的人們靜靜聽著這可愛的童音,在上下班的路上,也令人感到絲絲童趣。
如今,動漫早已突破娛樂邊界,深度融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各個環節,成為文化領域的重要變革力量。
前不久,海爾集團董事長周云杰走紅網絡,網友向他提出的“愿望單”,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制作《海爾兄弟》的續集”。這部陪伴了“80后”“90后”兩代人的動畫片,不僅承載著科技啟蒙的使命,更將“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令人驚喜的是,5月10日,《海爾兄弟》續集創作座談會在青島舉行,該經典IP的續集創制正式提上議程。
近幾年,以動漫為核心競爭力的商業平臺“嗶哩嗶哩”舉辦的跨年晚會,屢屢爆紅網絡。這家商業平臺的成功密碼,就在于抓住了動漫背后的文化內核。交響樂奏響游戲《原神》插曲《旅行者之夢》、騰格爾唱起《目標是寶可夢大師》……以動漫為橋梁,不同圈層、不同年齡段的文化在碰撞中煥發新生。
動漫,正在以創新姿態重塑文化生態。虛擬偶像“洛天依”身著藍白色旗袍裙裝,在數字舞臺上演唱《但愿人長久》,將傳統文化與前沿科技完美結合;敦煌研究院聯合動漫團隊讓千年壁畫“復活”,使年輕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歷史溫度……這些創新實踐,打破了文化傳播的時空界限,讓傳統文化真正“活”在當下。
Animation around Us
Not long ago, the Weifang InternationalKite Festival attractedthe attention of tourists fromhome and abroad. Nezha ridingon the lotus flies in the sky; sevencalabash brothers follow their“grandfather” in a string; the cartoonimages of various animals,including tiger, cattle and sheep,float in the air… All sorts of animationimages appeared at theinternational cultural event, forminga delightful contrast.
Nowadays, the animation culturehas been no longer limitedto screens, but has been quietlywoven into our life like colorfulsilk threads. It not only helps usto express thoughts, but also continuesto add vitality to life andbring unexpected surprises like abox full of creativity.
According to data and phenomena,the influence of animationon the ways of consumption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Consumerspurchase products withanimation elements not only forsatisfying practical needs, butalso for consuming a feeling anda sense of identity. When theseimages appear on products, theymay evoke consumers’ emotionalresonance in an instant, andprompt them to be willing to payfor feelings.
These animations not onlycarry our childhood memories,but also become the concrete embodimentsof such fine qualitiesas bravery, firmness, and kindness.Meanwhile, animation isre-building the cultural ecologyin an innovative fashion. Theseinnovative practices have broken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boundaries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enabled traditional culture totruly “survive” in the present.
In the future, animation willcontinue to write the legend ofculture in a breakthrough way,and leave a brilliant stamp of thisera in the long river of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