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盛夏的鴨綠江畔,在吉林省臨江市六道溝鎮高山藍莓園內,顆顆圓潤的藍莓如綠葉間鑲嵌的寶石,散發著誘人香氣。果農們穿梭其間,手指翻飛采摘果實,一派繁忙景象。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白山邊境管理支隊六道溝邊境派出所民警的身影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見證著小小藍莓如何變為村民的“致富果”。
警民共建產業振興有了“主心骨”
在興邊富民戰略的引領下,六道溝邊境派出所創新推出“警村聯建”模式,以高質量黨建賦能特色產業。派出所立足區位優勢和治安形勢,在藍莓種植園設立“警民聯絡站”,打通服務果農的“最后一公里”。
民警們主動對接農業部門,幫助果農爭取技術支持;利用新媒體拓寬銷售渠道,在視頻平臺發布“壹玖果寶采摘園”優惠團購廣告。今年已走訪果農46家,征集解決各類問題28個,暢通銷售渠道8條。
“一人手持盾牌正面對峙,兩人手握長棍側面防御。”這不是軍事訓練,而是民警組織果農開展的應急演練。針對種植園地處偏遠、自防能力薄弱的情況,民警日復一日走訪指導,幫助建立治安防控體系。

田間巡邏流動警燈照亮“平安路”
高山藍莓園進入了7月采摘旺季,人流、車流激增帶來治安壓力。
“王警官,這么早就來巡邏了!”天剛蒙蒙亮,正在采摘藍莓的李大姐熟絡地與巡邏民警王海波打招呼。派出所采取步巡和車巡相結合的方式,將警力延伸到田間地頭,大幅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

常態化組織“十戶聯防”“五戶聯防”機制,派出所定期召開群防群治工作推進會,開展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大排查,做到“早提醒、早發現、早整改”。
警務模式創新不僅體現在空間延伸,更體現在時間覆蓋。借鑒邊境地區警務室經驗,六道溝派出所將服務延伸到全天,讓群眾時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閃爍的警燈成為深夜里果農心中的“平安燈”。
警民攜手排憂解難搭起“連心橋”
“去年老人住院,地里醫院兩頭跑,幸虧民警幫忙采摘銷售,真是幫了大忙!”果農張大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針對藍莓采摘期短、勞動力需求集中的特點,派出所成立“幫扶隊”,為缺少勞動力的果農搭把手。
線上,“警民微信溝通群”實現民警與果農“零距離”交流,生產銷售難題及時得到解決。線下,加強“護邊義警隊”建設,深入田間地頭走訪,不漏一戶、不漏一事。今年已開展法治宣講16場次,化解矛盾糾紛7起,排查處理安全隱患5處,涉及藍莓的警情大幅度下降。
在邊境地區,警務工作從管理向服務轉變已成趨勢。從“邊境一家親”抵邊警務室,到警民聯系卡,再到“藍莓警務”,警民互動模式不斷創新,服務內涵持續豐富。
在民警與果農的共同努力下,六道溝鎮高山藍莓產業蓬勃發展。如今,小小的藍莓果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豆子”,而穿梭在田間地頭的“警察藍”,則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好豐警”。
不遠處的包裝車間,最后一批藍莓正裝上冷鏈車,將經過民警聯系的電商渠道發往全國各地。六道溝村黨支部書記辛從順望著這一幕感慨:“藍莓熟了,日子甜了,守邊人成了咱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