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鍋寨社區航拍圖 (萬飄陽/攝)

鄉村之美,美在鄉風民風、美在人居環境、美在文化生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倡導移風易俗,塑造鄉村文明新風,用文明之花扮靚。
走進碧海街道砂鍋寨社區,古色古香的民宿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游客絡繹不絕?!耙郧按謇锟繜板仦樯?,現在發展起了鄉村旅游,去年吸引游客10萬余人次,群眾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集體經濟年增收20余萬元。”碧海街道砂鍋寨社區工作人員王玉璇介紹。
據當地史料記載,七星關砂鍋文化可追溯到1644年。當時有個付姓家族到現砂鍋寨一帶躲難,發現當地燒制土陶器血的白泥優質且豐富,便開啟了陶藝時代,此后代代相傳,歷經數百年歷史沉浮,砂鍋文化也幾經盛衰。
近年來,砂鍋寨社區以“宣傳發動、群眾自治、志愿服務、典型培育”為路徑,推動“倡新風、樹正氣、除陋習、提素養”的文明新風尚深入人心,讓移風易俗的種子在這片百年砂鍋文化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過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突出,群眾既反感又無奈?!鄙板佌鐓^黨支部書記付健介紹,2023年以來,社區以“移風易俗”為突破口,通過“居民公約 + 典型引領+長效治理”的組合拳,推動文明新風融入日常。
砂鍋寨社區,黨員干部與群眾一起召開院壩會,宣傳移風易俗(范俊岑/攝)

砂鍋寨社區卡丁車賽道(周禹杉/攝)

砂鍋寨社區,志愿者正在集中整治環境衛生 (范俊岑/攝)

“厚養薄葬才是孝,濫辦酒席要不得!”“垃圾分類舉手勞,庭院整潔心情好”在砂鍋寨,這樣的順口溜通過大喇叭、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形式傳遍家家戶戶。付健說:“我們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有獎問答、黨員帶頭入戶宣講等舉措強化宣傳引導,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環境氛圍。”
居民付正芳感慨:“以前覺得這些是‘虛事’,現在才明白,風氣好了,生活才能更舒心!”
自2023年以來,砂鍋寨社區結合實際,對社區《居民公約》進行了2次修訂,將紅白事標準、環境衛生、鄰里和諧、志愿服務等納入其中,通過“群眾提、黨員議、大會定”的方式,形成《居約九條》。社區還成立由支部書記、黨員、鄉賢組成的移風易俗領導小組,對濫辦酒席、鄰里矛盾等問題進行監督調解。
“現在誰家辦酒席都按標準來,人情負擔輕了,攀比風氣也少了。”居民付業輔說。
此外,砂鍋寨社區將移風易俗與人居環境整治結合,建立“分類施策 + 群眾參與”機制,讓環境整治“內外兼修”,從“一時美”到“長久靚”。付健介紹:“我們對改廁改圈、殘垣斷壁摸底整改,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社區12名保潔員每日清掃,并且每周五開展全民大掃除,形成‘戶戶參與、人人動手’的習慣。”
從“百年砂鍋匠”到“文明新風地”,砂鍋寨社區的華麗轉變是七星關區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之一。如今的七星關,陳規陋習逐漸減少,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崇德向善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