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地處完達山脈西麓,《日本關東軍要塞》中記載:1934至1945年間,侵華日軍耗十數年之功,沿著綿延五千公里的完達山脈,構筑起十七處要塞。彼時,雞西雞冠山以東,名為雞東。雞東縣明德朝鮮族鄉立新村史稱“一撮毛”,土地肥沃,民風淳樸。村民多為朝鮮族人,鄰里和諧,心勁兒很齊。日軍的半截河要塞便盤踞在鄰近立新村的向陽鎮聯合村。
1934年夏至午后,村民樸正萬正與村民們在田里弓腰揮鋤,忽然,一陣撕裂空氣的嗡嗡聲由遠及近,打破了田間的寧靜。眾人抬頭望,一架飛機冒著黑煙,朝他們所處的村西南稻田扎下來。眾人急忙躲閃,飛機左搖右晃,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半截兒機身栽進了不遠處的水田里,濺起大片泥水。
樸正萬急呼大家去看個究竟。到了近前,眾人發現那是一架蘇聯偵察機,機翼折了一片,銀灰色的機身上滿是彈痕。飛行員頭部受了傷,此時他滿臉焦急,操著眾人聽不懂的俄語,一雙大手胡亂比畫著。
樸正萬激昂道:“這是幫咱們打鬼子的飛機,不能讓它爛在這兒,得想法兒把它弄出來!”村民們一致響應。于是,一場特殊的救援行動在田間展開。男人們找來粗麻繩,奮力甩過機身,將飛機牢牢捆住;女人和孩子遞工具、搭手相助;牛也被牽來了,哞哞歡叫。
在樸正萬的帶領下,村民們一起使勁兒,眼見繩索越繃越直,可機身太重,陷得較深,每次挪動都艱難無比。樸正萬拉住村民喬向南,道:“你馬上回村里再喊些人來,日本人可能已發現目標,他們的耳朵靈得很,說不定馬上就會趕過來,得趕在他們到來前,把飛機弄出來。”喬向南瘦如麻稈兒的身體一挺,向樸正萬保證沒問題,飛奔回村。
飛行員急得團團轉,樸正萬安慰飛行員少安毋躁,一切由他想辦法。此時,有村民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日軍要塞,面露怯色,動作遲緩下來,不愿再聽令,樸正萬咬牙道:“大家看得懂吧?這是偵察機,蘇聯人肯定是來偵察半截河要塞的,咱們要是撒手不管,就等于幫鬼子的忙了。”說話間,有村民從村中趕過來,看來喬向南把信兒捎到了。村民們不再猶豫,繼續協力拉飛機。
人和牛動作默契,終于將飛機拉到了田邊相對平坦的地方,飛行員樂得直蹦。村里幾個懂機械的人,在飛行員的指導下搶修飛機。沒有趁手的工具,就用菜刀、錘子代替;沒有零件,就到處搜羅能用上的金屬物件。一時間,眾人忙得汗流浹背。黃昏時分,飛機終于在村民們臨時平整出的簡易跑道上,歪斜著起飛了。村民們望著飛機消失在夕陽中,一個個累得癱倒在地上。
遠處忽然傳來槍聲和狗叫聲,樸正萬急忙讓大家散開回家。果然,數十個日軍荷槍實彈地趕了過來,帶路的正是喬向南。樸正萬怒目圓睜,喬向南想解釋,卻被日軍大佐推搡到一邊。日軍大佐陰冷的目光掃過村民,猛地掏出手槍,逼問眾人蘇軍飛機去向以及是誰指使幫忙修飛機的。眾人皆搖頭。日軍大佐看出端倪,視線鎖定在樸正萬身上,槍口幾乎抵上他的額頭,讓他想好再回答。樸正萬用手撓著腦袋道:“太君,我們就瞧見一架破飛機掉到稻田里了,費了老鼻子勁兒也沒拽動,后來不知怎么回事,它自己飛跑了。”日軍大佐呵斥樸正萬反滿抗日,不是良民,欲將其帶走。
就在此時,那架蘇軍飛機又飛回來了,機翼下噴射出一串子彈,從人們的頭頂上呼嘯而過。場面一時大亂。日軍倉皇撤退,把樸正萬也拖拽走了。樸正萬被日軍押進了半截河要塞。這一押,就是十幾天。其間,甲長出面,聯合眾村民簽字擔保,樸正萬才遍體鱗傷地被放了出來。
沒幾日,蘇軍飛機轟炸了半截河要塞,駐守要塞的百余名日本兵悉數被殲。
硝煙散盡,喬向南帶著兩樣“洋落兒”到樸正萬家探望他。樸正萬伏在炕上,正難受得齜牙咧嘴,瞧見喬向南,抓起枕頭就要砸他。喬向南按住枕頭,告訴樸正萬,他是在報完信回來的路上被日軍抓住的,但他并沒出賣靈魂。然后,他拿出給樸正萬帶的“洋落兒”,說這是那個獲救的飛行員特意讓他代轉的謝意。看見“洋落兒”是牛肉罐頭和壓縮餅干,樸正萬的眼睛頓時亮了。他早就聽聞,壓縮餅干分量足,吃一塊能維持半天的能量所需。樸正萬拿起一塊,尚未品嘗,喉結已忍不住滾動,口水溢出嘴角。喬向南笑他沒出息,樸正萬搶白道:“有沒有出息,那得看是啥事兒。”
一時間,兩人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