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一天,凌晨兩點鐘,一農戶家中糧食被盜,價值約一百元。這在當時,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戶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市刑警隊大隊長楊老黑接到報警后,帶領偵查員、技術員于凌晨三點三十分趕到案發現場,此時當地派出所所長和轄區民警已經提前到場,等候他們的到來。
兩隊人馬會合后,派出所所長介紹了案件的基本情況:該農戶一家四口,夫妻倆和兩個八九歲的小孩,靠種地謀生。農戶家獨門獨院,院門是木質的,院墻是土墻,高兩米。院內三間堂屋,磚瓦結構,堂屋東邊有兩間廂房,一間是廚房,一間是牛屋,均是土墻草屋。牛屋里養著一頭黃牛,存放著幾天前收獲的兩麻袋糧食—— 一麻袋黃豆、一麻袋芝麻。
楊隊長詢問男主人:“你是什么時候發現糧食被盜的?”
男主人說:“凌晨兩點鐘左右,我正睡覺時,聽到牛屋里有動靜,就起床去查看,發現黃豆和芝麻都不見了,于是就到派出所報了警。”
“你睡覺之前,是否關閉了院門?”
“昨晚九點多我就關上院門、插上門閂,然后和家人熄燈睡覺了?!?/p>
楊隊長查看了門閂,門閂完好無損,那么,盜賊是怎么進院子的呢?
技術員認真勘查院墻,也沒有發現攀爬的痕跡,難道盜賊是飛進來的不成?
大家正疑惑時,偵查員有了重大發現:牛屋后墻根有一個大洞,正對著屋內的牛槽。
楊隊長來到洞前,手持強光手電筒認真觀察后發現,洞口緊貼地面,旁邊堆有新鮮的土塊,這說明墻洞剛挖不久。洞外留有鞋印和拖拽的痕跡,說明盜賊正是從此洞進入牛屋,將兩麻袋糧食拖拽出去的。
盜賊將糧食弄到哪兒去了呢?又是通過什么交通工具運輸的?
夜里凌晨一點至兩點之間下了一場小雨,地面潮濕,洞口外的鞋印格外清晰。楊隊長仔細觀察鞋印,發現鞋印朝不遠處的一條土路延伸,到了土路就消失了。土路上有許多自行車輪胎印痕,這些印痕橫七豎八,相互交錯,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斷斷續續,有的方向不明。
楊隊長卻從這些輪胎印痕中看出了名堂,他果斷認定盜賊為一人,運輸工具就是自行車,而且指出土路上的一條輪胎印痕就是盜賊所留,只要沿著這條輪胎印痕向前追蹤,不難找到盜賊。
派出所所長不解地問:“這么多輪胎印痕,你怎么確定這一條就是盜賊所留呢?”
楊隊長說:“輪胎印痕雖多,但有新舊之分,盜賊是下雨后騎的自行車,輪胎印痕應該最為清晰,另外,自行車上載有重物,印痕較深,所以,這條既新鮮又深的印痕就是盜賊所留。”
大伙兒對楊隊長的推斷表示認同,他們按照楊隊長的指示,在手電筒燈光的照明下,沿著這條輪胎印痕向前追蹤。追蹤了大約兩公里,到了土路與一條柏油公路交叉口,印痕不見了,因為柏油路面質地較硬,不易留下痕跡,加上公路上車來車往,自行車即使留下痕跡也被行駛的汽車破壞了。
偵查員們認為此案無法再追查下去。
楊隊長卻沒有放棄,他蹲下來,手持手電筒仔細觀察,終于有了重大發現:一粒小小的芝麻。
這一粒芝麻出現在這里是偶然嗎?
楊隊長瞪大眼睛,繼續搜尋,又發現了一粒,與第一粒相距約五十厘米。接著,又發現了第三粒、第四粒、第五?!宜鼈冎g的距離都在五十厘米左右,排列有序,呈一條直線。
這絕非偶然。
顯而易見,它們是從裝芝麻的麻袋里掉下來的。
有人提出疑問:“如果芝麻粒兒是從麻袋里掉出來的,那為什么沒有發現黃豆呢?”
楊隊長說:“這個很好解釋,因為麻線較粗,麻袋有一定的縫隙,正好可以漏出芝麻粒兒,而黃豆顆粒兒較大,漏不出來?!?/p>
柏油路上的芝麻粒兒已經指明了盜賊的去向,偵查員們只要按圖索驥就行了。
偵查員們立即活躍起來,全都彎下腰,手持手電筒,雙眼盯住柏油路面,尋找小小的芝麻粒兒,每發現一粒就用粉筆沿著芝麻粒兒畫一個小圓圈,很快路面上就出現了一個個小圓圈,這些小圓圈連成一條線,不斷向公路一端延伸。
可是,芝麻粒兒實在太小了,搜尋起來十分困難。此時大伙兒已經連續工作幾個小時,本就疲憊不堪,這會兒又必須彎著腰睜大眼睛搜尋,不一會兒,個個腰酸腿疼,兩眼發澀,實在受不了,就有人提議:“我們早上再找吧,白天光線好,很容易找到,追蹤速度也快?!?/p>
楊隊長堅決不同意,說:“必須現在干,絕不能等到白天!先不說會不會有螞蟻,萬一再下一場雨……”
大伙兒一看頭兒態度如此堅決,都不再說話,繼續追蹤。
大伙兒又苦干了兩個多小時,追蹤了約兩公里,小小的芝麻粒兒在路邊一家小商店的門前消失了。
楊隊長嘿嘿一笑,說:“我沒猜錯的話,小偷就在屋里,正呼呼大睡呢?!?/p>
偵查員一腳踹開屋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輛大架自行車,車上裝有兩個麻袋,偵查員用手一摸,有些潮濕,顯然不久前剛淋過雨。一名偵查員解開麻袋一看,果然是一袋黃豆、一袋芝麻。
小店的里間有一張大床,床上躺著一個男人,正在呼呼大睡。
另一個偵查員把男人叫醒,咔嚓一聲,給他戴上手銬。
男人瞅著手腕上锃亮的手銬,不得不低頭認罪,發出一聲長嘆:“你們真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