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覺得為胡二棍兒做點兒啥才好,才對。
胡二棍兒的大名已經被人們忘記了。他瘦,像根棍兒。
有人說他不光能被一陣小風刮走,可能一片云彩落下,也能把他砸倒。
對于自己的瘦,胡二棍兒從來不否認。別人說他瘦時,他總是一笑。
胡二棍兒喜歡轉悠,轉悠來,轉悠去。悠,在袁店河的語境中,就是閑走、瞎逛。東地、西灣、南溝、北山,隨心走。相較于別人的轉悠,胡二棍兒不算閑逛。他眼里有活兒,手腳閑不住。發現一段路不平,他就拿石頭墊一下。看見小孩子在冰面上出溜著玩,他就吆喝一聲。山坡草地上有孩子玩火時,胡二棍兒怕燃著了山林,也吆喝幾聲,目送孩子們離開。
對于他的這些行為,有人說,礙你啥事兒?
他就一笑,憨憨的。
還有一些事兒,胡二棍兒也操心參與。誰家老人去世了,誰家孩子結婚了,誰家修房了,誰家蓋屋了,誰家牲口又添犢子了,他都去,不用叫,按著親疏遠近的規矩,奉上禮金。有些人家覺得他一個人不容易,不收他的禮金,他堅決不拿回去,爭得臉紅脖子粗,像是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我有!多少是我的心意!我也是咱莊上的一口人!
人家就收下。再遇上這樣的事,他還去,各家各戶都不說啥了,照單收下。收下是收下了,但總覺得對他有所虧欠—— 他一個人,沒有太多的事兒讓大家去回禮。
二貨,你又沒啥可辦的事兒,送出去的錢咋回來?
村里還有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也是光棍兒一條。兩人在河邊遇到了,那人這樣問他。
那人還說,胡二棍兒,你不要這樣好不?啥事兒都去幫忙,啥事兒都去現眼,襯得你多好嗎?
胡二棍兒一笑。
與這人相比,胡二棍兒走在路上,跟他打招呼的人多些。胡二棍兒要是背著東西往家走,總有人替他先捎回去,哪怕一棵白菜。逢年過節,胡二棍兒的小院子會多一份熱鬧。他的小院子不大,碎磚墻,低平房,可是在外地讀書的、回娘家的、打工的,總要到他這里來看看,坐一會兒。來人也不空手,留下一些吃的喝的,哪怕說會兒話,也要撂下一盒半盒香煙,帶嘴兒的、不帶嘴兒的,都有。
人們說,二棍兒好。依著輩分,各稱各叫的,二爺好,二叔好,二哥好,二棍兒好。
棍兒,兒化音,比棍多份柔情,適合二棍兒的笑容。
一年又一年,胡二棍兒越來越老,笑容越來越密。老隊長說他笑起來,臉上的褶子能夾住蚊子。
這樣說的時候,人們都大笑起來,胡二棍兒也笑。
老隊長說,二棍兒哥,我還是想勸你一句,你把院子修修吧,翻蓋一下,亮亮堂堂、高高大大的。不然,與四邊的環境不搭,影響咱們莊的整體美觀。
胡二棍兒嘴張了好幾下,他私下給老隊長說過他的心思。老隊長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說出來,他也就沒再堅持。因為駐村工作隊隊長也來找了他幾次,怕他的房子住著危險,為他申請了一筆扶助資金。
很快,胡二棍兒的院子又熱鬧起來了。新房動工,人們都來幫忙,能干的就干些體力活兒,不能干的就燒水,再不就幫個人場……很快他就住進了新房。
這一過程中,胡二棍兒成了監工,他只要求新房子結實、亮堂、平展,別的沒啥。
這一過程中,胡二棍兒的笑容更多了。
看著胡二棍兒的笑,老隊長忽然有了一個念頭。他先召開村委會議商量。商量的結果很快得到了一致認可,大家分頭行動……很快,大家就來到了胡二棍兒家,進院子,夸房好,為他賀喜。
說著,一百的,兩百的,五百的,放到桌上……還有提著面的、?著菜的,各家各戶都來了人,都出于本心向胡二棍兒表示祝賀。
恭喜二爺!
恭喜二叔!
恭喜二哥!
恭喜二棍兒!
哈哈哈……
嘿嘿嘿……
胡二棍兒一一笑著還禮,是咱的政策好!
站在院子里的他,笑開了,牙齒白亮白亮的。
這些禮金,老隊長安排人認認真真地記下了,一筆一筆算下來,有好幾萬元!
對于這些錢,胡二棍兒表示自己不能收。他說,隊上老少爺們兒沒少照顧我吃喝和生活,沒少為我頭疼腦熱操心;再者,為我蓋房,國家又掏了不少錢。這些錢,得各還各戶。
推來推去,老隊長說,二棍兒哥,這是你將來的養老錢。這樣,隊上給你辦個存折,統一給你放好、管好。中吧?
胡二棍兒同意了。
不過,半個月后,胡二棍兒又找到老隊長,憨憨地一笑,說自己想到了使用這筆錢的最好辦法:為村小學設立一項獎學金。
于是,村小學就設了一項獎學金—— 二棍兒獎學金。
又是在河邊,那人等著胡二棍兒,你個二貨,看你老了靠誰!
胡二棍兒看了他一眼,操心你自己吧!
說著,胡二棍兒就往村里走,走得很有勁兒,很有氣勢。眼瞅著到了他的那座新宅院。宅院大門上掛著一塊匾,紅底黃字:二棍兒托學教室。
馬上,一些孩子放學回來,要在這里寫作業、讀書、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