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的今天是個什么日子,這里先不告訴你。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接下來的枝枝葉葉,確實與這個日子有關。
今天是二十九號。楊樹林來仙塘,既是因為一封信,也是因為一個約定,一個特別的約定。仙塘很干凈,沿著木京大街上的一條巷子一直走下來,就到了江邊,這里水質好,跟上游的水一樣清亮。
回到三十年前。大河下游有個城市,叫莞邑。這個城市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三十年前有三個人同在這個城市的一家五金廠做事,都是保安。
這家廠的幾名保安,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一天,保安楊樹林和何立人,因為一件小事成了宏城國際五金廠職工茶余飯后的談資。事情是這樣的。楊樹林看起來文質彬彬,而何立人身材特別魁梧。何立人雖然看似蠻橫,但是他脖子下的良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從那天他護著楊樹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那天,楊樹林在九號崗值班,黃陳劉走了過來,他是來接班的。楊樹林準備交班時,黃陳劉忽然朝楊樹林陰陽怪氣地說:“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我看門口都不用設保安了。不知老板怎么想的,居然招了你這樣的人!”
楊樹林聽完有點兒惱火,但又不好發作。黃陳劉不滿,是因為楊樹林當班時喜歡看書。保安室有一本登記簿,不管是外來的訪問者還是廠里外出的干部員工,都要登記。別的保安都是把登記簿放在窗臺邊讓進出的人自己登記信息,唯獨楊樹林例外,他是自己替人填寫。他當班的臺賬與他人不一樣,別人的臺賬,字跡龍飛鳳舞、十分潦草,只有楊樹林登記的簿子格式統一,字跡清晰。
跟楊樹林不對付的黃陳劉恰恰相反,像是沒進過學堂的人,因此,他對楊樹林的一手好字有點兒窩火,尤其他還是保安隊副隊長,這讓他很沒面子,久而久之,他對楊樹林就有了敵意。兩人每逢交接班,基本沒什么好話,更談不上關系融洽了。
俗話說,冤家路窄。河流都有個彎彎繞繞,何況人呢!這天就該楊樹林感到陽光滿天,黃陳劉逢上陰云密布。就在他們倆差點兒杠上的時候,何立人出現了!他指著楊樹林對黃陳劉說:“你給我記住了!只要老楊在這里一天,我就同意讓他看書,有我在,任何人不能擠對楊樹林。”
黃陳劉本想發作,但看到何立人一身的腱子肉,不得已灰溜溜地離開了。
全廠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這個對工友一貫粗暴的保安,終于遇到了克星。而且全廠的人都知道了楊樹林當班可以看書。本來,楊樹林看書只是偷偷看,知道的人并不多。
沒多久,就有人給楊樹林送書,楊樹林來者不拒,照單全收。這樣說吧,楊樹林到底看了多少本書,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有一個人清楚,這人就是黃陳劉。他為什么清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呢?因為他不服氣,憑什么只有楊樹林可以看書?我就要看他出了多少次錯。于是,笨人采取笨辦法,他偷偷將楊樹林看過的書全部列在一個小冊子上,小冊子上密密麻麻記著楊樹林看過的書的書名、作者名字等等。
楊樹林當然不知道這些。后來他離開了那家五金廠。他離開那天是三月二十九日下午,那天的天氣出奇地好,或許是在歡送楊樹林,或許是在為楊樹林與黃陳劉三十年后的相遇做一次彩排。
故事到這里就要回到正題了。二十九號那天,黃陳劉說:“楊樹林,你給我記住,三十年后的今天,你一定會來找我的。”
那天兩個人沒有粗聲大氣,只有黃陳劉陰晴不定地說了一句:“三十年后咱們走著瞧。”
楊樹林不置可否地走了。他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后來去了一家媒體單位上班,如今已經是知名記者了,正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前些日子,楊樹林收到一封信,信上說東源的仙塘有一家綠色環保企業老板收藏了一件與楊樹林有關的特別禮物,希望他去看看,對方還提醒楊樹林三月二十九日去。
二十九號?年代到底有些遠了,楊樹林最初沒想起來。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于是,按照信上的指引,坐車到了仙塘站。
一輛轎車在車站接他。車子開到南園,一下車,楊樹林就看到大屏幕上的一行字:二十九號的約定。接下來就是歡迎楊樹林的標語。楊樹林正詫異時,屏幕滾動播放著一條條手寫的筆記,楊樹林看著看著,眼眶就濕潤了,原來那都是自己當年讀過的書的書名!
楊樹林看到一個人向自己走來,一步、兩步、三步,當那人走到眼前的時候,楊樹林才看清楚,原來是當年那個跟自己不對付的黃陳劉。沒想到,他如今是省內有名的企業家了。
黃陳劉從兜里掏出一個本子,笑著說:“這是當年記錄你看書的‘黑材料’,現在給你。聽說你要開工作室,這個或許有用。”
楊樹林看著黃陳劉,笑笑說:“信是何立人寫的吧?這個老實人,居然沒告訴我你黃陳劉這么不簡單!”
這時“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響起。
“請吧,老朋友!我一直把二十九號當成自己的生日,沒有那天,就沒有我的今天。”黃陳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