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新興熱土,非洲大陸正依托產業園區的助力走上經濟轉型的高速公路。中國在非洲境外合作產業園區是實現中非發展戰略對接的重要載體。為推動中非產能合作,中國與非洲共同規劃、建設和運營了一批產業園。這些產業園初現于2000年前后,并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后進入發展高峰期。時至今日,中非雙方以各種形式合作建設的各類產業園區已有20余家。這些園區為促進中非產能對接,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以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烏干達天唐工業園、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南非海信工業園最具代表性。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紅海之濱的產業明珠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Suezeconomicand tradecooperation zone)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落于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樞紐地帶蘇伊士運河經濟區的核心區域,緊鄰埃及蘇伊士省蘇赫奈泉港,坐擁全球貿易的黃金通道。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該合作區已成功打造出完善的道路、水電、通信網絡以及標準化的廠房體系,形成高度集約化、現代化的產業空間。在產業發展方面,合作區重點聚焦新型建材和石油裝備制造兩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包括中國巨石埃及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石埃及\")和西電-EGEMAC高壓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眾多龍頭企業入駐。其中,巨石埃及表現尤為亮眼,其玻璃纖維年產量已超過30萬噸,產品遠銷中東和歐洲市場,每年為埃及創匯超過5億美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2000個,顯著帶動了埃及本土玻璃纖維產業鏈的升級與發展。
如今,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不僅成為埃及重要的出口創匯基地和產業升級樣板,更作為中國企業拓展中東、歐洲及非洲市場的戰略支點,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烏干達天唐工業園:助力當地工業化的典范
天唐集團是一家位于烏干達的大型企業,其創始人張志剛于世紀之交遠赴非洲創業,于2006年正式創立天唐集團。2009年,天唐集團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附近購置土地,創立了烏干達天唐工業園(SinoUgandaMbaleIndustrialPark),隨后陸續在工業園內投資建設了天唐鋼鐵、合盛鋼管、康姆海綿、宏海木業四家主要企業。如今,這四家企業已經構成天唐集團在烏干達的業務支柱。
自啟動以來,該工業園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快速集聚了數十家涵蓋家用電器、日用化工、鋁型材加工等領域的生產企業。園區的核心價值在于成功激活本土制造能力,其家電組裝線使烏干達人能夠用上本地生產的電視、洗衣機等產品。同時,園區培育出多個本土消費品牌,顯著改善當地的市場格局。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天唐集團逐步將重心投放到海外園區建設這一板塊。天唐集團先是以“園中園”形式建立了納曼維商業中心,該園區是天唐集團大規模進入園區產業之前的試驗性投資,主要承擔企業孵化的功能。2018年,在中烏兩國政府的倡議下,天唐集團與烏干達政府達成合作,投資建設了中烏姆巴萊工業園,自前已吸引50多家中資企業入駐。
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中非合作的多元樣本
作為埃塞俄比亞首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EasternIndustrialPark)具有開創性的示范意義,其探索與實踐為埃塞俄比亞在工業政策制定和外商投資管理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埃塞政府把該工業園作為“可持續發展及脫貧計劃(SDPRP)”的組成部分,列為國家工業發展計劃優先發展項目,并以東方工業園為模板制定了《工業園法》。目前,園區已成功引入近百家制造企業,形成了以服裝紡織、鋼材加工、制鞋為核心的多元產業布局。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東方工業園解決了數方埃塞民眾的就業問題,其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有力促進了國家外匯儲備的增長。

東方工業園的成功充分證明,中非產能合作能夠有效推動非洲國家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并為后續中埃合作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
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西非經濟的增長引擎
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Ogun-GuangdongFreeTradeZone)坐落于拉各斯州東南部的萊基半島,南臨大西洋,北依萊基湖,地勢平坦、風景秀麗,擁有五公里的黃金海岸線。依托正在建設中的萊基深水港(西非最大深水港之一),萊基自貿區創新性地打造了“前港一中區一后城”的協同發展模式,實現物流與制造業的無縫高效銜接。憑借這一獨特優勢和完善的基礎設施,自貿區成為尼日利亞發展最快的都市新區之一,以及西非重要的投資熱土。
目前,該自貿區累計吸引協議投資額超過20億美元,并引入了涵蓋建材生產、食品加工、物流倉儲等多個領域的企業。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的重要平臺,憑借其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投資政策以及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萊基自貿區已成為全球資本在非洲投資的焦點,是當前尼日利亞以及整個西非發展最快的新區,為中國企業投資尼日利亞、開拓擁有超2億人口的西非市場提供了低風險、高效率的戰略跳板。
南非海信工業園:家電產業的非洲搖籃
多年來,海信的電視和冰箱產品在南非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前列,其秘訣之一便是本地化生產有效降低了產品的終端售價。正如當地經銷商所言:“海信讓更多的南非家庭買得起高品質家電。”
南非海信工業園(HisenseSouthAfricaIndustrialPark)作為南非近40年來制造業領域規模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其發展歷程見證了從最初單一的電視組裝廠到如今覆蓋冰箱、空調等多種產品的綜合性制造基地的顯著轉型。該工業園創造了超1000個直接就業崗位,并通過技術培訓賦能本地員工,顯著帶動南非本土家電產業的升級和產業鏈的構建,有力地重塑了“非洲制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從蘇伊士運河畔到西非幾內亞灣,從東非高原到南非腹地,中非合作的產業園區正以設施聯通、產業集聚、就業創造、技術轉移為核心驅動力,深刻參與非洲的工業化進程。它們不僅是生產線與廠房的集合,更是理念、資本與市場深度融合的載體,持續為非洲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開辟了互利共贏的新航道。在非洲大陸的工業化藍圖上,這些園區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增長極與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