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便攜小風扇成了很多人出門時的“標配”。
這些年,商家也在產品升級上秀起了“黑科技”。在電商平臺搜索“便攜小風扇”,推薦列表靠前的多為搭載制冷功能的產品,其宣傳語頗為吸睛,如“冷到直發抖”“冰感降溫”“16℃空調冷風”“全身冰爽”等。
制冷小風扇真的能吹出冷風、讓消費者感到更涼快嗎?近日,《消費者報道》購入了3 款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制冷小風扇,并進行了試用體驗和吹風測試。
相較普通小風扇,制冷小風扇的最大特點是打開制冷模式后,風扇中心的導冷鋁片會快速降溫,帶來膚感上的制冷效果。

在試用體驗中,《消費者報道》招募了15 名試用志愿者對3 款制冷小風扇的普通吹風模式和制冷吹風模式進行體驗。體驗結果顯示,每款風扇都有10 名或以上試用者認可其制冷效果,認為制冷模式下吹出的風比普通模式更涼快?!坝忻黠@制冷效果”“打開制冷模式后會涼快一點”“稍微涼快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部分試用者如是評價。

但同時,也有試用者反饋,感覺制冷模式和普通模式沒有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體驗完這3 款產品后,有9名志愿者對制冷小風扇感興趣,表示會考慮選購同類產品。
雖然在上述試用體驗中,制冷小風扇的制冷效果得到多數試用者認可,但實際上,這類產品也頗具爭議。某知名便攜小風扇品牌認為:“僅有空調的壓縮機與冷凝器等配合才能吹出真正的冷風。小風扇宣稱有制冷模式的,違背物理定律,偷換概念?!?/p>
為了得出更客觀的吹風效果,記者用手持式風速計對3 款制冷小風扇在兩種模式下的風速和風溫進行了記錄。
風速計數據顯示,打開制冷模式后,3款制冷小風扇的風速和風溫均未發生明顯變化,制冷模式下的風溫甚至比普通模式稍高一點。這也意味著,制冷小風扇并不能吹出冷風。

值得關注的是,3款產品均宣稱能吹出冷風,如C品牌和A品牌在宣傳中均提及“16℃冷風”,但在它們最大風速檔位下,風速計記錄的數據與其宣傳并不相符。
對于“風扇吹不出冷風”這個問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三個品牌的客服。
C品牌客服表示,風扇制冷是通過加速氣流來降低體感溫度,涼風僅集中在風口附近,效果及原理與空調不同,其采用的是低成本方案,性價比更高。但在測試中,記者即使將風速計置于風扇的出風口附近,測試數據也未有明顯變化。

B品牌客服表示,風扇開啟制冷模式后主要用于冰敷使用,貼在身體體感熱的位置。“主要用于冰敷,冷風其實沒多少?!痹摽头娬{道。
A品牌客服則表示,產品能實現冰敷和制冷風的雙重降溫效果,中間的制冷片可以貼著額頭、脖子進行冰敷。
綜合吹風效果和客服的回應來看,制冷小風扇更多起到的是貼面冰敷的效果。
那么,制冷小風扇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市面熱銷的制冷小風扇主要采用半導體制冷技術,該技術是基于“熱電效應”的一種制冷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制冷并不是新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科學家約飛在研究中發現,以碲化鉍為基的化合物是良好的熱電半導體材料,這讓半導體制冷從理論走向了實際應用。半導體制冷方案的優點是控溫精準,但缺點是制冷效率不高,因此在消費電子領域,它常見于手機背板散熱夾。

如今,半導體制冷技術被應用到了小風扇中。商家在小風扇的中央放置一個半導體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簡稱TEC),并在制冷器的制冷端上連接一塊鋁制導冷材料。用戶開啟制冷模式后,風扇正中央前端(半導體制冷端)就會快速降溫,從而給用戶帶來冰敷般的體驗。
不過,半導體制冷器的特點是“溫差”:風扇正中央前端在制冷的同時,后端(半導體發熱端)會快速升溫并散發熱量,而這些熱量又被風扇吹出。
“前端降溫,后端的熱量傳到風扇內部,風扇又將內部的熱量吹出,因此事實上并沒有所謂的冷風效果。但用戶看到冷端有冷凝水,摸著也很涼,就會有一種吹冷風的心理暗示?!币幻麡I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此外,記者注意到,不少商家在產品宣傳中使用了“空調”字眼,例如“制冷小空調”“空調級降溫”“空調壓縮”等。然而,制冷小風扇的制冷原理和空調(采用壓縮機方案)并不相同,消費者對此應多加留意。
綜合吹風測試數據和技術原理來看,目前市面上熱銷的、采用TEC半導體制冷技術的小風扇并不能吹出真正的冷風,它們只能給風扇中心的導冷鋁片降溫,從而給用戶帶來接觸皮膚的冷敷效果。因此,《消費者報道》建議,追求冷風效果的消費者需慎選該類產品。追求冰敷效果的消費者也需注意,該類產品的風扇制冷片的面積有限,僅能提供局部的冰敷體驗。
出門在外,想涼快?小風扇絕對是必備“神器”。商家也不斷推陳出新,宣稱“空調級降溫體驗”“一鍵開啟制冷”的冷風小風扇,占據電商平臺推薦的前列。
但在上一期測試中,3款不同價位的制冷小風扇均無法吹出其宣傳的冷風效果,只能給用戶帶來冰敷的接觸式涼感。
除冷風效果不如人意外,3款冷風小風扇在制冷模式下的續航能力如何?噪聲表現如何?試用者的使用體驗又是怎樣的呢?

01. 制冷模式下,續航能力大幅下降
相較普通小風扇,制冷小風扇的正中央搭載了一塊半導體制冷片。制冷模式開啟后,風扇正中央前端(制冷端)會快速降溫,通過導冷鋁片給用戶帶來冰敷體驗;而后端(發熱端)會持續發熱,通過金屬散熱片和風扇將熱量散出。這個過程對續航無疑是一個大考驗。
為此,《消費者報道》對3款制冷小風扇在普通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續航時間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在最大風速檔位下,3款小風扇在普通模式下的續航時間均在2.5小時以上,基本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工作通勤需求;但開啟制冷模式后,續航時間均降至1.5 小時左右。

這表明,制冷模式下小風扇的耗電量顯著增加。其中,B 品牌在制冷模式下的續航時間整整減少了2.5 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3 款小風扇的商家在宣傳中都提及其長續航性能。例如,A 品牌宣稱“新能源同款電芯,超長續航”;B 品牌宣稱“打破電量焦慮,冷風勁吹36 小時”;C 品牌則稱“超長續航,涼快一天不停歇”。然而,從測試數據來看,3 款小風扇的實際續航時間均未達到其宣稱的效果。

由于3 款小風扇在制冷模式下并不能吹出真正的冷風,《消費者報道》建議用戶不要長時間開啟制冷模式,可在需要冰敷時短暫開啟,以獲得更優的續航體驗。

02. 3款小風扇高檔位噪聲值均超60分貝
不少消費者在意便攜小風扇的噪聲問題。部分試用者反饋, 他們更青睞風量大且噪聲小的小風扇,“希望風扇風力強一點,但噪聲不要太大?!薄霸诠矆鏊?,希望小風扇聲音不要太大?!?/p>
為此,記者分別在兩個風速檔位下對3 款制冷小風扇的噪聲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風速檔位越大,風扇的噪聲值也越大,最大檔位時的噪聲值均在60~70 分貝之間,中間檔位的噪聲值在60 分貝左右。這些噪聲值基本不會對用戶的聽力構成潛在威脅,但在最大檔位時仍形成一定的噪聲干擾。據噪聲值的等級分類,噪聲值超過50 分貝即會影響睡眠和休息。

03. 建議優先考慮可折疊結構
既能居家使用又方便帶出門,對于小風扇而言,重量、便攜性至關重要。
記者實測發現,3 款制冷小風扇的重量在175~215 克之間,這個重量基本和一部手機相當,不會帶來明顯的重量負擔。
在結構設計上,B 品牌和C 品牌的兩款產品均采用了可折疊結構,折疊后可以平穩地水平放置,這種設計能很好地滿足日常辦公場景的需求?!断M者報道》建議,如果用戶有將小風扇放在桌子上使用的需求,可以優先考慮可折疊結構的產品。此外,B 品牌扁平且較寬的握柄設計,握持體驗一般,沒有獲得試用者的青睞。





另外,3 款小風扇都采用無級調風速設計。這種設計的優勢是能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檔位選擇,比如A 品牌有100 檔、B 品牌和C 品牌有199 檔。但如果操作邏輯設計不當,無級調速則可能變成一把“雙刃劍”,給用戶帶來不佳的調速體驗。
以A 品牌、C 品牌為例,其調速設計得非常人性化。有試用者反饋,短按開關鍵可越級調節,調至最大檔無需要長時間按鍵。長按開關鍵則可實現增加或減少風速的無級調速,無須重啟風扇以降低風速。
而B 品牌的調速設計則不太合理。相當一部分試用者反饋,要把風扇調至最大檔需要長按開關按鈕,經歷從低到高的無級調節過程,操作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