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
年),徐州大旱,知州蘇軾前往城東二十里外的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去石潭謝雨,途中寫詞云:“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試想一下:如果蘇軾在尋茶時敲開了時光之門,來到了現代,熱情好客的我們,該請蘇軾喝什么呢?
首先需要了解人為什么會口渴。口渴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缺水,缺水導致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增高,位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對這一變化極為敏感,會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皮層的渴覺中樞,讓人產生口渴感。缺水還會使口腔和咽喉的黏膜水分減少,讓人體產生不適感,神經末梢會將信號傳遞給大腦,促使機體主動飲水。體內電解質的流失也會讓人口渴。人體大量出汗、排尿時,鈉、鉀等電解質會隨之排出體外,這會打破細胞內外電解質的平衡。為維持滲透壓穩定,細胞會吸收細胞外液的水分,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將信號傳遞至渴覺中樞,使人體產生口渴感。
蘇軾為什么缺水和電解質呢?一是因為高溫。時值夏日,人體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導致身體水分大量流失;雨后濕度較大,汗液蒸發變慢,人體感覺更悶熱,出汗量也會增加。二是因為勞累。勞累時,新陳代謝加快,出汗量會隨著勞累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溫和勞累都會導致呼吸頻率加快,通過呼吸排出的水分隨之增加,所以會感覺咽喉發干。三是因為飲酒。酒精先被代謝為乙醛,然后被代謝為乙酸,乙酸會被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呼吸和排尿等方式排出體外,分解酒精的每一步都會消耗身體的水分;喝酒時免不了吃下酒菜,攝入過多鹽分后,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會增高,這會刺激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
那么該請蘇軾喝什么呢?
白開水和茶水可以直接為身體補充水分,緩解因缺水引起的不適感。水分進入血液,能調節體內的血漿滲透壓;飲水能刺激口腔、咽喉和胃腸道的神經感受器,這些信號會傳遞給大腦,抑制口渴中樞的活動;茶水中含有茶多酚等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唾液分泌,緩解口渴。
大量喝水可能會因血液中的電解質被稀釋而引起身體不適,運動飲料、淡鹽水可以緩解這一問題。這些飲品除了可以為身體直接補充水分外,還可以補充電解質。它們口感豐富,可以刺激口腔的神經反射,讓大腦產生滿足感,讓人感覺更解渴。
牛奶富含乳糖、蛋白質、鈉、鉀等,能保護胃黏膜,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牛奶中的蛋白質還有助于維持體液平衡。不過牛奶富含脂肪和熱量,不能代替水,也不能過量飲用。如果蘇軾乳糖不耐受,我們可以請他喝乳糖含量較低的舒化奶或含有益生菌、更易吸收的酸奶。
我們也可以請蘇軾喝一碗酸梅湯。酸梅湯能迅速補充水分,酸甜的口感可以促進食欲,緩解因疲勞、飲酒引起的不適感;它可以清熱解暑,一般也不會對腸胃產生強烈刺激,適合酒后腸胃較弱的人飲用。
不建議請蘇軾喝碳酸飲料、果汁等含糖的飲料。糖分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升高血液的滲透壓,從而讓人更渴;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會引起腹脹,影響水分的吸收;咖啡因會刺激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飲酒之后腸胃較弱,碳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和糖分會刺激腸胃,增加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