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鎮憶紅軍
長征路上要翻越多少座雪山和大江
革命的火種卻沒有被這些水澆滅
反而越燒越旺,越點越亮
廣闊的金沙江,既是天險,也是橋梁
連接起五十六個民族的拳拳意志
紅軍來了,沖破了所有的懷疑和擔憂
麗江城的人們和他們一樣舉起了旗幟
盡管金沙江的水流湍急,但現在
麗江的人民變成了橋梁
一座在玉龍雪山的映襯下熠熠生輝的橋梁
讓紅軍的旗幟跨過金沙江去
讓勝利的聲音傳遍祖國的角落
和貴州、四川的同胞一樣
穿上節慶日的盛裝歡迎紅軍從渡口過去
雖然只有幾條船、幾十只木筏
但麗江人民的心已經跟隨紅軍的腳步越過了雪山頂
將來要在祖國各地插上勝利的旗幟
工人頌
頂天立地,在夜晚微弱的燈光下
教員讓我們認識了這個簡單卻含義豐富的字
工人和農民攜手,這個國家的絕大多數
盡管面部黑,盡管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
卻在礦井,在油田,在水上,甚至在云端
從一針一線開始,鋪路架橋
讓燈光不再黯淡,讓飲用水不再污濁
讓農民的稻谷在燃氣的助力下變成了糧食
讓我們可以坐著自己的飛機跨過重重邊界
飄揚的紅旗是工人的雄心,他們的汗水
洗禮著一代又一代人,讓孩子們建設祖國的決心
一點一點發芽,最終變成引以為豪的中國制造
工人,用他們的身軀和脊梁
用他們的工作和汗水
不僅讓自己,也讓祖國
真正頂天立地
我們在戰斗
“向法西斯開火”,這簡單的歌詞
我在寫,你在寫,我們的祖父母們
用身軀和行動在寫
那旋律之下是鮮血染紅的音符
當年,我們先輩的戰友遍布世界
守住滇緬公路,守住戰士們的生命
雙腳堅定地站立在自己的土地上,讓保衛故鄉
從那首熟悉的歌曲里滲透出來,變成口號和行動
讓保衛祖國,變成飄揚的旗幟
讓飄揚的旗幟變成海洋,插在金沙江邊
宣告這里是我們的領土,不容敵人染指
如今,在紀念碑下,在傳唱的軍歌里
讓民主鋪開,讓無產階級者們攜起手來
用戰斗換來,民主的環球
世界的孩子
我站在講臺上看不同的孩子
村上的孩子,鎮上的孩子
他們帶著一樣的紅領巾,拿起書本和筆
也許他們還沒有讀過狄更斯的小說
遇見那些和他們差不多年紀的孩子
不是在教室,而是在街頭
在沒有安全措施的工廠里
我想教給他們,是誰為這種截然不同的境遇
畫下句點,讓他們可以在教室里捧起書來
那是很多人,他們舉起手,即便倒下
也是一個又一個人無所畏懼地接力
讓孩子們不必捂著肚子對母親說,自己饑餓
或是無法讀懂文字,被人誘騙
世界上的孩子的手,也應像那些接力的人一樣
手牽著手,繼續描摹那個還沒有畫完的句點
畫出一種屬于世界的孩子
應有的未來
火種
撿起來吧,那些枯木
玉龍雪山腳下的枯木
它們被雪水灌溉了多久,才長大
過去,無數的枯木變成了屋檐和圍墻
無數的枯木供我們圍在一起舞蹈,歡慶節日今天,依然要點火,將那已經熄滅的火把繼續點燃
只是若仔細看,會發現那火把的顏色
已經迥然不同。
不再是枯木在燃燒,而是血液在沸騰
是深夜里舉起的火把讓心跟著亮
別了,腐朽的夜,連同舊中國一起
紅色麗江 2025.09 總第182期
被越來越多的火把付之一炬
腳下的道路卻是愈來愈亮,連同金沙江的水
也破除了舊式的黑夜,迎來黎明
天空和地面將一起越來越亮
照亮這些已經燃燒起來的火把
它們變成了,燎原的星火
長征地圖上的麗江
一個結點,標記祖國的角落
金沙江讓這個角落
同高聳的雪山相連,同豌蜒的長江相連
在長江的沿岸,同越來越多的角落一樣
被點亮,連玉龍雪山也跟著發光
這里是祖國的邊境,輻射廣闊的中南半島
這里也是祖國的門戶,是祖國眾多孩子之一
當紅軍北上、前進,去解放更多的地方
這里會成為他們堅實的后盾
像金沙江千百年來守護這座城市
麗江是紅色的,金沙江邊的城市
長江邊的城市,也是紅色的
當這些結點會師一處
當星星之火不斷匯聚,不斷相連
就成了紅色的祖國
紅梅贊
在麗江,在華坪,一次次走進深山里
讓女孩們穿上整齊的校服坐在書桌上
讓女孩們面對著紅旗大聲宣誓
“我生來是高山而非溪流”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
為黨堅守住教育的陣線,那也是
脫貧的陣線,民族未來的陣線
一束紅梅,穿越了歷史,從紅巖上
開到玉龍雪山,也開到無數座大山的深處
你在前面走,我們在后面跟著
讓這些稚嫩的小花朵,從華坪出發,從麗江出發
開遍祖國的高原,祖國的丘陵,祖國的平原
從麗江出去的蒲公英們,落在各處,開花結果
現在紅梅開遍了祖國
今日長征
告別饑餓是一段長路,中國人
要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當忙碌的農人從遍地稻穗里抬起頭
現在由無人機噴灑藥水,由大型機器收割
諾大的農場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工作
農業研究投入了實踐,才填飽了肚子
可是,在飽足之余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所說的
人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還沒有實現
脫貧攻堅,異地搬遷,共同富裕的畫卷還汐
有完全鋪開
教育,就業,醫療,養老,地區發展差異
許許多多的民生事項變成了新時代的長征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新時代的無產主義理想者和共產黨人們
決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讓我們在人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山頂會師
在新的會寧樹立起新的豐碑
責任編輯:包成秀助理編輯:和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