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臨沂是書圣王羲之的故鄉,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在新時代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書法作為中國的特色文化符號,其譯介及研究已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近些年,隨著臨沂快速融入“一帶一路”,臨沂商城國際化、以文興市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臨沂書法文化的譯介及國際傳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本文以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傳播的地方實踐為切入點,探析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傳播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升策略,以期促進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及國際宣傳,讓世界了解臨沂、理解臨沂、欣賞臨沂。
關鍵詞: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傳播;提升策略
臨沂,古稱瑯琊,地處沂蒙山區,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來,沂蒙地方特色文化的對外譯介和傳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目前沂蒙文化的譯介及研究主要集中在紅色文化方面,如譯介模式、譯介策略、沂蒙紅色文學及影視作品的英譯等。這些譯介活動及相關研究促進了沂蒙紅色文化的國際傳播,提升了臨沂的城市形象及地域文化影響力。除了紅色文化,書法文化也是臨沂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進入新時代,臨沂成功打造了“書圣故里”和“中國書法名城”的城市文化品牌,建成書圣閣、書法廣場等文化地標,并完成王羲之故居的修繕及拓建。自2003年至今,臨沂已成功舉辦20屆書圣文化節,該活動的舉辦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豐富城市內涵、提升臨沂城市形象及地方書法文化影響力產生了巨大作用。然而,臨沂書法文化的國際宣傳仍處于萌芽起步階段。筆者主要以臨沂書法文化譯介的地方實踐為切入點,了解書法文化譯介宣傳的現狀,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以期以書法文化為窗口,加強臨沂城市的對外宣傳與交流,讓世界深度、立體地了解臨沂、理解臨沂、欣賞臨沂,進一步提升臨沂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地位,促進臨沂商貿經濟的發展。
一、書法文化譯介傳播研究
書法文化譯介及傳播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代書法文化的國際傳播始于蔣彝1938年于倫敦出版的《中國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Its Aesthetic and Technique)。2007年,歐陽中石主編的《中國書法藝術》出版,該書是當代書法藝術的權威之作。2009年,中國書法申遺成功,中國書法文化對外譯介研究進入發展快車道。筆者通過CNKI檢索與梳理發現,國內近十年來的書法譯介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書法術語英譯研究;②書法藝術譯介模式策略研究;③書法典籍譯本研究;④書法藝術英譯的多學科研究;⑤書法英譯實踐研究交際翻譯理論。這些研究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書法的譯介及海外傳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另外,《中國書法與碑帖文化對外譯介研究》和《中國書法文本的譯介研究》是中國書法譯介研究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楊曉波在《中國書法與碑帖文化對外譯介研究》中提出了書法與碑帖對外譯介的原則、方法與策略,探討了常用書體名稱、碑帖名稱、筆法和書法審美概念的英譯,并以浙江省重要書法外宣場所為例,如紹興蘭亭、杭州碑林、西泠印社、趙孟藝術館等,對其譯文進行評析,并提供參考譯文。[1]顧毅的《中國書法文本的譯介研究》梳理了20世紀20年代至21世紀初出現的中國書法英譯文本,對其翻譯類型進行了歸類,并建構了四個主要研究模塊。[2]該研究是國內首部系統研究中國書法文本翻譯的著作,將已有的多學科理論應用于書法文本的翻譯研究中,不僅拓展了相關理論的適用范圍,也為書法文本的翻譯及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傳播現狀及不足
近幾年,臨沂加快向世界開放的步伐,緊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機遇,積極推動商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書法文化的譯介及國際傳播引起了越來越高的重視。書法文化景觀地,如王羲之故居、顏真卿公園等景點增添了英譯介紹;新華絲路網、搜狐網、中國臨沂網等媒體對臨沂書法文化的譯介宣傳力度越來越大。梳理相關文獻、媒體報道以及對書法景觀現場走訪調查,我們發現臨沂書法文化的譯介宣傳仍處于起步階段。
(一)現狀
譯介傳播內容方面,現有譯介宣傳主要為媒體報道和景點介紹。媒體報道注重報道書法文化的歷史價值、書圣節的精彩瞬間,如書法比賽、書法展覽及書法文化表演。在譯介傳播方式方面,數字媒體是書法文化譯介傳播的主要渠道,特別是中國臨沂網。該網站于2014年開始上線運營,承擔著向海外展示臨沂新時代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果的多語門戶網站職能。中國臨沂網英文版首頁的主背景呈現了臨沂地方特色文化的8個地標,其中4個與書法有關,分別是王羲之故居、書法廣場迎賓門、王羲之雕塑畫像和書圣閣,可見書法文化在臨沂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但是瀏覽網站后發現,與臨沂書法文化相關的新聞、報道、視頻等僅有7條(見表1),其中2014年、2022年、2023年各1條,2024年4條。這7條新聞中有6條與書圣節有關,另有一條介紹臨沂嶺上的制硯文化。譯介詮釋方面,主要是對書圣節活動的總體譯介宣傳,屬于新聞通稿性質,每條報道僅百字左右,雖然視頻配有英漢雙語字幕,但字幕與報道文字基本重復。

(二)不足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賴以延續的根脈。臨沂是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里,書法已然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臨沂書法文化的譯介與宣傳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傳播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譯介傳播覆蓋面窄且深度欠缺。臨沂作為中國十大書法文化名城之一,書法文化景觀豐富,如王羲之故居、顏真卿公園、書法廣場、書圣閣等。但在這些特色鮮明的文化地標中,除王羲之故居和顏真卿公園內的景點有極為簡要的英語介紹外,書圣閣及書法廣場卻沒有相關譯介,更不用說書圣閣舉辦的書畫展、書法廣場上的眾多書法景觀了。媒體報道僅限中國臨沂網,內容聚焦每年一度的書圣文化節,報道側重書圣文化活動的整體介紹,微觀層面的精彩活動譯介報道匱乏,如書法比賽、書法展覽及書法文化表演等活動。譯介傳播內容也較平面化,整體缺少生命與靈魂,接地氣、入人心的立體譯介宣傳幾乎沒有。
其次,傳播形式相對單一。目前,臨沂書法文化的國內傳播形式比較活潑、多元,但譯介傳播則量少、面窄且渠道單一,譯介傳播以文字、圖片為主,互動體驗感弱,很難讓外國受眾真正感受到臨沂書法文化的濃厚氛圍。近兩年來,短視頻的加持讓書法文化外宣更加直觀,但是短視頻多以字幕形式呈現,缺少主持人或博主的語音加持,這讓其表達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最后,國際化視角不足且柔性宣傳欠缺。在文化傳播中,缺少從國際受眾角度出發的策劃和內容設計。宣傳內容和活動主要面向國內觀眾,對國際受眾的文化差異和接受方式考慮不夠,難以引發國際受眾的情感共鳴。例如,書法的學習方式和美學標準與西方藝術形式不同,如果沒有適當的文化橋梁,國際觀眾可能難以理解書法的獨特之處。盡管臨沂書法文化有過多次國際推廣活動,特別是針對每年一度的書圣文化節舉辦的國際宣傳活動,但這些宣傳往往是我說我的,不太重視國際受眾的真實需求。
三、提升策略
針對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傳播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嘗試實施以下提升策略。
(一)加強譯介宣傳保障與合作,豐富傳播內容
書法文化是臨沂的地方特色文化之一,“書法名城,羲之故鄉”是臨沂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也是地方優秀文化的代表,理應受到地方譯介外宣的重視。目前,承擔地方文化譯介宣傳策劃及運營重任的是中國臨沂網。該網站是臨沂的官方外宣門戶網站,聚焦臨沂經濟、文化及國際交流活動的報道。然而,囿于人力、精力及專業壁壘等因素,該網站對書法文化的譯介宣傳存在主題不夠突出、內容較為簡單、語言闡釋簡短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網站自身力量遠遠不夠,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臨沂市政府作為地方行政機關,可牽頭搭建媒體、高校及民間機構合作的文化譯介傳播聯動機制。政府主導,制定地方書法文化譯介宣傳的方向,并設立獎勵或基金制度,為地域文化譯介傳播提供制度和資金保障[3];媒體立足本地書法文化資源,圍繞書法文化歷史、書法名人逸事、書法文化活動、書法地標及書法景觀等,框定譯介主題及內容范圍,并負責新聞采編及平臺運營;高校、書法培訓及翻譯機構則根據媒體框定的譯介范圍及提供的新聞素材,進行書法譯介宣傳作品的創作。有了政府的政策與資金保障,媒體與地方高校及培訓機構的合作才能得到加強,書法文化譯介宣傳的壁壘才能被打破。
(二)創新傳播形式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媒體為地域文化的譯介提供了新途徑。中國臨沂網可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優勢,選取代表性書法文化主題,如書法展覽、書法講座、群眾性臨書大會、書法文創及書法景觀等,采用人物專訪、活動報道等形式,通過英語配音與講解,形成有聲音、有畫面、有闡釋、有觀點的書法專題視頻短片。地方文化外宣部門可組織地方高校及書法培訓學校師生策劃一些互動性強且有趣的線上英語書法教學活動,讓外國觀眾能在線上學習并體驗書法,增強國際受眾對中國書法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數字平臺可遴選社交媒體上互動性強、生動有趣的書法文化譯介短片進行加推,并擇優轉推到Facebook、X、Instagram等平臺上,擴大宣傳效果。
(三)聚焦國際受眾,進行柔性宣傳
面向國際受眾宣傳書法文化,需要根據國際受眾的情感需求,用他們聽得懂、愿意聽的話語體系進行柔性傳播。地方政府外宣部門及媒體可借助書圣文化節這一地方文化盛事,邀請國外的藝術機構、大學及在臨沂的國際友人、留學生參加書法文化活動。人們親身參與書法展覽、學術交流和書法體驗活動,從而加深對中國書法文化的了解;組織者通過互動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對中國書法的接受和理解方式,以便及時調整譯介及宣傳策略。地方高校也應主動承擔地方書法文化外宣的責任,將國際留學生的書法課堂制成用英語講解的書法系列微課,并鏈接到地方外宣平臺。融媒體時代,社交媒體異軍突起,為書法文化的國際傳播創造了群眾基礎。社交媒體博主最懂柔性傳播。地方外宣部門可借助社交媒體,開展“我與書法”譯介宣傳活動,鼓勵書法從業者及愛好者在社交媒體上用外語“曬”“憶”自己的書法人生。社交媒體博主的外語宣傳更具體、更有趣、更生動,這種柔性宣傳會更好地滿足國際受眾對中國書法文化理解的心理需求。

四、結 語
臨沂書法文化的對外譯介和傳播是一個多維度、多渠道的復雜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地方文化的獨特性、傳播路徑和受眾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在融媒體的助力下,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機構、民間團體及個人共同參與的譯介傳播機制,豐富臨沂書法文化譯介內容,開拓多元傳播渠道,進行柔性譯介宣傳,形象、生動地向國際受眾傳播臨沂書法文化的歷史底蘊及現代活力,讓他們直觀地感受真實、立體、充滿活力的臨沂書法文化,為中國地域文化的傳承發揚、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助力。
(臨沂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臨沂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綜合英語3》(K2021SZ071)研究成果;山東省藝術教育專項課題“沂蒙書法文化譯介研究”(L2022Y10170507)成果。
參考文獻
[1] 楊曉波.中國書法與碑帖文化對外譯介研究:以浙江省代表性場所為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
[2] 顧毅.中國書法文本的譯介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
[3] 鄭東方,陳德用.融媒體背景下的地域文化譯介策略[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3):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