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一生愛魚成癡,又因為近來吃魚吃得多了,姓甚名誰也慢慢魚化了,家里家外知情者都稱他“魚爺”,“老郭\"這個稱謂就下線了。
魚爺自編一曲《愛魚之歌》。魚爺一路過來,也是起起伏伏,年輕時因為讀過伊索寓言《大魚和小魚的故事》,動輒夢魚;中年又愛上垂釣,三天兩頭就要去戶外遠郊過一把癮,樂于循循誘魚;如今年過半百,又愛上了購魚烹魚吃魚,常常殺魚如麻不商量。魚爺吃魚,多年習慣于親自殺魚凈水,然后扔進鍋里任憑他擺布,或清蒸,或清燉,或紅燒,皆由他的吃興使然
可見,魚爺一生對魚的態度歷經三變奏,早年雖然酷愛垂釣,可釣技平平,常常竿竿落空,幾個小時過去魚餌不見,多是空簍而歸。可要是遇到熟人,又總是夸夸其談,蒙混過關,不辱其垂釣老手的美名,
這一天休息日,魚爺又去超市魚櫥里撈回來了兩條鱖魚。魚爺平素就貪吃鱖魚,此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實為魚中之佳品。加之唐朝詩人張志和在其《漁歌子》中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之美句,魚就成了后世酒席上的美味佳肴了。
這一天天蒼蒼野茫茫,鱖魚似乎顯靈了,魚爺攜魚歸來的路上,忽然想起《大魚和小魚的故事》,其中一句“沒有人能看到它的眼淚,因為它在水里”的童聲,回響在他的耳邊,驀然讓他感到刻骨銘心,對兩條鱖魚陡生憐憫之心,峰回路轉,進門就是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決定,讓全家人大跌眼鏡
魚爺鄭重宣布:“吃魚不如養魚,養魚可以觀魚,賞心悅目;吃魚容易卡刺,一旦如鯁在喉,就是病。從今天開始,救魚一命,也勝造七級浮屠!把這兩條魚給我養起來!”
魚爺說完,就去找來一只水桶,灌滿水之后,就把兩條鮮活亂蹦的鱖魚放進去,立即觀之悅之,又加進去一些碎菜葉及谷物之類的飼料,自以為養魚得道,魚福匪淺矣。
對于魚爺的突然轉變及一意孤行,家人雖然不茍同,卻也沒人跟他一般見識,知他魚情甚篤,舊夢復發,大發善心也不奇怪,本來全家人中吃魚也差不多就是他的“專利”,其余人平時面對大魚怒目圓睜都只是嘗嘗而已,真正能把一條魚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的,非魚爺莫屬。故,眼下所見,多視為游戲耳。
只有魚爺的妻子站出來冷言冷語了幾句:“沒有那金剛鉆,可別攬那瓷器活。魚命淺淺,蹦跗不過三天五日,與其養著一桶眼淚腥,倒不如一吃干凈。假慈悲愚弄魚鮮味,遠不及與人為善,共享魚香。”
魚爺聞之,一時間不知如何應答,只覺得“蹦跗不過三天五日”深深地刺激了他,三思后如鲀在喉,魚爺就沒有回妻子好話:“魚蹦噠不過三天五日?什么話?人又能蹦幾天?養魚知命,魚命是金。魚活一日,相當于人活三十年!
妻子聽了此言,有驚無語,她知道魚爺為人任性,多言無益,心想那或許就是他在借魚自鑒吧。對于家庭生活,也無關宏旨,如此一想,也就放任了。
一家人都是忙忙碌碌的,漁事已定,便都各奔東西上班去了。家就變成了魚的王國。但兩條鱖魚只能在水桶里遨游,它們到底會不會流淚,恐怕連魚爺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魚就活在沒完沒了的眼淚里
下班回來,魚爺進門第一件事就是看魚,看魚還是那么生動如初,輕快地游弋著、精怪著,就樂了,于是就喊家人都過來觀魚取悅,不想觀者妻子等家庭成員都保持沉默,唯有五歲的隔輩小天使藍藍跟魚爺撒起嬌來:“它們好像都在桶里做夢呢。
魚爺問:“做什么夢呀?”
藍藍說:“回到河里的夢。
魚爺聽了藍藍的話,未加遲疑地回她說:“做夢好啊,我們也在做夢呵。瞧那兩張小嘴,都在咀嚼著菜葉子呢,一句話,人間有魚,魚黏人間。仔細看,它們也是一條大魚和小魚的組合。‘
這樣一連重復了幾天,漁事依舊,樂得魚爺動輒如歌在喉,吼出來的聲音竟是《我和你》:“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
一日下晚班回家途中,魚爺遇到昔日釣友老刁,本來不準備搭話,可看老刁也空竿而歸,就來勁了:“又是零紀錄,何必吃零不認輸。釣空不如養真,走,去我家見識見識養魚者說趣,別說釣空,宰腥、吃腥都不如養景、觀景,魚者,乃人生風景也。
說著,老刁就隨著魚爺進門觀魚,不想剛剛步至水桶前,魚爺和老刁不約而同地發現兩條魚都落在水桶之外,靜靜地躺在那里,雙雙瘦骨磷峋,早翻白眼了。
老刁觀之不禁一愣:“這就是你的好風景?甕中之鱉,卻成為自由的覺醒者,寧肯相約自殺,也不愿被人世間奴役著!‘
“什么話?養魚如金,何來奴役之說?你把我當成克勞迪婭了?”魚爺知道自己的養魚敗績沒有征服老刁,不甘心,困惑間,不想靈感不期而至:“還是藍藍說得對,它們追夢去了。
老刁一聽此言,直呼魚癡,又強調“魚是舌尖上的寵兒,不是水桶里的幽靈”,然后便悵然而去。
后來,一家人聚齊在水桶前,全然無語,就像是活見鬼了,都在默默驚訝兩條鱖魚會雙雙跳桶而死。這兩條魚的故事,真乃空前絕后
這時,只聽藍藍夢吃一般說:“魚爺爺不要傷心了,我夢見它們都在河水里游哇,大魚帶著小魚,還一邊咀嚼著菜葉呢。
魚爺一聽此言,一下把藍藍摟在懷里,不由得噻了一句:“那不是魚,那是爺…
魚爺天降頓悟,讓家人個個都摸不著頭腦。
選自《芒種》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