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坐在一頭野牛的身體里駕駛它心臟
他坐在黑暗中,撥弄著孤寂
離合、油門,熟練地換擋
克服慣性,朝無限盤旋的陡坡沖刺
群山遮蓋他身份,但他不關心
“我是誰”,他知道往哪兒去
他是他身心的全部存在
驅馳鐵獸,搬動一座光的宮殿
從一地到另一地,從此在到他在
駕駛卡車的人,從黑暗抵達更深的黑暗
他不怕,他深諳黑夜,趕路的秘法
是自懸崖取回一截嘹亮的汽笛
所以他穩坐,在暗紅的鐵軀里
拒絕思想,像一個古代的隱士
車燈雪白,刷新宇宙的瞳孔
黑暗是馬,他是他自己的騎手
(選自本刊2025年第四期“星空”欄目)
方石英品讀:
我把這首詩當成黃舜為詩人畫精神肖像來解讀的。處理這類題材,對一個成熟的詩人而言,有時找到貼切的核心意象或角色設定可能就已成功大半。正如波德萊爾把詩人喻為《信天翁》,黃舜把詩人戲劇性地指認為《卡車司機》。
“像坐在一頭野牛的身體里駕駛它心臟”,詩的第一節用第三人稱寫實的手法順利完成角色設定——“撥弄著孤寂/離合、油門,熟練地換擋”,他是一位獨自上路大隱于途中的卡車司機。他持續挑戰“從一地到另一地,從此在到他在”,喜歡開夜車,“從黑暗抵達更深的黑暗”,他深諳“趕路的秘法/是自懸崖取回一截嘹亮的汽笛”。至此,我們已知卡車司機只是他的虛構身份,詩人更渴望“像一個古代的隱士”。
這首詩的高級在于從平淡無奇的日常駕駛出發,最終卻引領讀者進入生命經驗更為深刻的象征私域,頓悟一個人該如何面對我們的時代——“黑暗是馬,他是他自己的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