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歲的王大媽這幾天可遭罪了,打麻將坐不住,總想跑廁所。更難受的是,她不僅憋不住尿,而且尿的時候火辣辣地疼。為此,王大媽愁眉苦臉地來找醫生:“醫生,我兩三個月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醫院檢查后說是尿路發炎,吃了點左氧氟沙星就好了。可這幾天怎么又犯了?為啥尿路老是感染啊?”
王大媽的煩惱,很多女性都遇到過。
尿路感染,是細菌或者其他病原菌(如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及結核等)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一年發作至少3次以上,或半年發作2次以上,即為反復發作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中最常見的是“膀胱發炎”,即急性膀胱炎。主要癥狀為尿頻(老想跑廁所)、尿急(尿憋不住)、尿痛(尿時有發燙感或刺痛感),尿色常渾濁,有時帶點血,也可能伴腹部脹痛。尿路感染如果累及上尿路,可能導致急性腎盂腎炎,可出現腰痛、發熱、怕冷、渾身酸疼等,但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可不典型或缺如。
女性解剖結構特殊。女性的尿道短(約4厘米)而寬,開口于陰唇下方,而且距離肛門較近,這就給細菌開了“方便之門”。比如性生活時,尿道口周圍的細菌被擠壓入尿道而引起尿路感染;或是排便后擦拭方向不對(從后往前擦),將肛門附近的細菌或殘留排泄物帶到尿道口。
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有的女性平素工作、生活中喝水少,還喜歡憋尿。長期憋尿會引起病原菌在泌尿道內生長、繁殖,易致尿路感染;有的女性過分愛干凈,頻繁清洗外陰,這樣也會改變外陰部正常菌群及pH值,把有益菌群沖走,破壞菌群平衡,讓壞細菌有機可乘。
雌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絕經期后,雌激素減少,一旦出現尿道黏膜變薄、黏膜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下降,細菌就容易附著并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
治療不規范。許多女性發生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時,往往會認為是小毛病,以為多喝點水、多排尿就好了,最多自己吃點抗生素,感覺恢復了就停藥。殊不知,治療不規范、不徹底,會導致細菌難以徹底清除,引起尿路感染反反復復;而長此以往不規范使用抗生素,也會讓細菌“練出本事”,變成耐藥菌,以后更難治。
服用避孕藥。避孕藥可破壞正常的微生物環境,讓致病菌更容易作亂,因此發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妊娠期變化。妊娠期女性因孕期輸尿管蠕動減弱或者妊娠后期子宮增大,致尿液引流不暢,細菌就容易在尿路滋生。
應對反復尿路感染,關鍵在于預防和規范治療。
平時多喝水,不憋尿,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同房后立刻排尿,可以沖走進入尿路的細菌。排便后要從前往后擦拭,避免細菌或殘留排泄物污染尿道口。科學清潔會陰部,無特殊情況時,用流動水沖洗即可,盡量避免使用洗護劑。
如果是因為雌激素太低引起的反復感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
服用抗生素治療尿路感染時,一定要遵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不可因感覺尿路感染好了就自行停藥。用藥后注意復查尿常規。也不能長時間不規范服藥,以免出現耐藥現象。規范治療效果不佳時,建議及時就醫。
部分反復尿路感染者,查明病因后可在醫師指導下預防性用藥。
總之,應對反復尿路感染,切記:多喝水別憋尿,衛生習慣要養好,規范治療很重要!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