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行道樹綠化帶、分車綠化帶和交叉口綠地等。這些綠地不僅能美化城市景觀,還能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噪音、調節微氣候,并通過增強生態網絡的連通性,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1。然而,在規劃、建設和維護過程中,人為干擾可能會破壞自然生境,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2。作為城市道路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生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城市自然生態系統中分布廣泛[3]。道路綠地中的自生植物不僅能提升生物多樣性,還具有吸附顆粒物、調節微氣候等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4。當前,對道路綠地自生植物開展系統研究對提升城市植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廊道、城市公園、校園等建成區域自生植物的物種組成及分布特征、對不同類型生境的響應機制以及景觀應用等方面。李曉璐等5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公園綠地自生植物共有247種,隸屬67科179屬,鄉土植物較多。梁新悅等研究認為,校園綠地自生植物主要生長在行政辦公區、學生生活區以及微生境類型中的喬一草生境、行道樹池綠地生境、灌草生境及人工草坪生境。尹豪等7研究發現,城市閑置地共有自生植物39種,菊科植物數量較多,優勢種為藜(Chenopodiumalbum)、黃花蒿(Artemisiaannua)等。近年來,相關學者開始關注自生植物的功能性狀以及其與土壤因子之間的關系,但針對自生植物作為城市道路綠地生態網絡關鍵組成部分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本研究選取江西南昌紅谷灘區與新建區內的紅谷中大道等12條道路綠地,調查其自生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生境類型,探討自生植物在道路綠地中的分布特征和多樣性特征,為城市道路綠地自生植物群落的營建和維護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基本情況
研究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 (115°27′- 116°35′E,28°10′-29°11′N)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交通發達,市內道路網絡已全面覆蓋市轄區域。依據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選取紅谷灘區與新建區內12條不同道路等級的城市道路(表1)作為調查研究對象。
表1道路選擇

1.2研究方法及內容
1.2.1樣點選擇 依照研究區的氣候變化設置具體的調查時間,本次調研時間為2023年9月一2024年8月。在研究區內按照道路情況劃分樣帶,在每條樣帶上間隔 300m ,均勻選取1~2個 1m× 1m 的樣方記錄植物種類。當樣帶間物種組成發生明顯變化或出現新生境時,增設典型樣方以提高數據的代表性。
1.2.2調研內容 本次調查共設置草本群落樣方932個,記錄所有樣方內植物名稱、株數、是否為自生植物(包括城市雜草和栽培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更新幼苗)。參考李曉璐等5對植被分布驅動因素的研究結果,記錄樣方所處的生境類型、道路綠帶位置、道路朝向,以及內部植被結構。參考《中國植物志》《江西植物志》以及中國外來入侵物種信息系統(https://www.iplant.cn/ias)確定植物來源、分布情況以及生活型等信息。其中,本地物種為自然分布于江西地區的物種,外來物種指自然分布范圍在江西以外的物種。
物種豐富度采用Patrick指數 R ,群落多樣性利用Shannon-Wiener指數 H ,均勻度采用Pielou指數 J 進行考量,其計算如式(1)~(3)。

式(2)中, Pi 為物種 i 占總個體數的比例;式(1)、(3)中, s 均為樣方種記錄的物種數量。
1.3數據分析
采用 Excel2016.R4.4.2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計算及繪圖,采用 R4.4.2 軟件的vegan包進行物種豐富度、群落多樣性以及均勻度指數的計算。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道路綠地自生植物的物種組成
本次調研記錄到自生植物共有211種,隸屬55科161屬。不同等級道路綠地中物種數量差異較大,其中次干道包含的物種數量最多,共有161種,隸屬47科128屬;主干道次之,共有133種,隸屬46科108屬;支路物種數最少,共有125種,隸屬43科102屬。從物種來源上看,共有本地物種148種,占自生植物總數的 70.14% ;外來物種63種,占自生植物總數的 29.86% ,其中入侵物種58種,占自生植物總數的 27.49% 。不同道路等級的物種來源情況差異不明顯,本地物種占比在 67.20% ~73.68% ,入侵物種占比在 26.45%~48.00% 。
本研究共記錄到7種自生植物生活型,其中,一、二年生草本的數量最多,為113種,占總物種數的 53.55% ;多年生草本共81種,占總物種數的38.39% ;藤本7種,占總物種數的 3.32% ;苔蘚類、蕨類均僅有2種,分別占總物種數的 0.95% 。由于道路綠地受人為干擾的程度較大,演替時間較短,僅記錄到不同生活型的喬、灌木實生小苗14種,如構樹、樟、欒樹等,多為研究區常見的道路綠化樹種。
2.2不同道路生境中自生植物的分布特征
2.2.1不同道路綠地生境劃分 由表2可知,根據道路綠化設計標準、樣地的基質類型以及栽培植物群落結構將研究區道路綠地劃分為8種生境類型,主要包括綠帶—喬灌草(GB-ASG)、綠帶—喬草(GB-AG)、樹池一喬木(TP-A)等。在8種生境中,TP-A是在道路綠地中最常見的生境類型,共記錄到136個物種,其次是道路縫隙(RG)和草坪(GR),其物種數分別為132和106個。
表2不同生境特征及物種數量

2.2.2不同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樣性特征 不同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樣性特征如圖1所示。由Kuskal-Wallis檢驗得知,不同生境中Patrick豐富度指數、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以及Pielou均勻度指數差異明顯。RG(8.17)、廢棄地(AL,7.97)、GR(7.88)以及TP-A(7.13)的Patrick豐富度指數高于鋪裝縫隙(PG,6.49)、GB-ASG(6.22),以及樹池—喬草(TP-AG,6.03);GB-AG(1.81)、AL(1.70)、RG(1.66)、GR(1.60)TP-A(1.52)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高于TP-ASG(1.48)、GB-AG(1.44);GB-AG(0.88)、PG(0.81)的Pielou均勻度指數高于TP-A(0.76)、TP-AG(0.75)、RG(0.74)。
圖1不同生境的自生植物多樣性差異分析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在研究區道路綠地共調查到自生草本植物211種,隸屬55科161屬,與李曉鵬等[12]謝婉麗等[13的研究結果相比,研究區道路綠地的自生植物資源相對豐富,本地物種數量占比較高,為 70.14%以菊科物種較多,可能與菊科植物種子重量較輕以及道路交通流量較大促進植物的傳播和擴散有關[14]。
作為道路綠地中常見的生境類型,樹池生物多樣性指數低于其他微生境,可能與樹池受到人為管護干擾較高有關,優勢種競爭限制了種群的生態位空間,從而降低了生物多樣性[15]。在不同樹池微生境中,樹池一喬木的豐富度指數高于樹池一喬草,主要是樹池面積較小,限制了植物的擴散和種群規模。在喬木 + 草本植物的群落中,草本植物資源的競爭激烈,從而限制某些自生植物的生長和分布。樹池中的光照常被建筑和行道樹冠層遮擋,會影響其植物多樣性。此外,樹池的養護強度較高,常采取清除雜草、鋪設硬質材料(如防護網或石塊)等措施,對草本植物和伴生植物的自然生長具有抑制作用[16]。
道路綠地中的自生植物為城市生態系統提供重要的生態服務,包括構建綠色通道、維持生物多樣性、增強城市生態韌性。這些植物群落是道路邊緣地帶低維護、高生態價值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城市自然演替的動態特征。然而,當前道路綠地的建設與管護活動對自生植物的生長存在一定影響。在管護活動中應采用適度的維護策略,如調整修剪頻率,避免過度干擾,以維持適中的干擾水平,促進物種多樣性。在建設階段,對于樹池等生物多樣性較低的區域,可減少栽培底層植物種類或使用透水材料,以優化生境條件,提升生態功能??蓽p少高強度建設,最大化發揮自生植物的生態服務功能,實現低維護成本與高生態效益的平衡。
綜上,研究區道路綠地自生植物資源較豐富,共記錄到211種,隸屬55科161屬,其中本地物種占比達 70.14% 。在生活型方面,以生長快速的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為主。道路等級和生境類型的差異對自生植物的多樣性具有明顯影響。在各類生境中,綠地一喬草的物種多樣性最高,樹池一喬草的多樣性最低。盡管樹池生境多樣性較低,但因其靠近道路,其物種數量較高。此外,次干道管理強度較低且人為干擾較少,其多樣性明顯高于其他等級道路?;谝陨涎芯拷Y果,在城市道路的規劃與維護中,應減少樹池區域的硬質建設以及草本植物的栽植,進一步增加分車路帶一喬草生境的面積,并保持適當的管護強度,以提升道路綠地的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WEBERF,KOWARIKI,SAUMEL I. Herbaceousplants asfilters:immobilization ofparticulates along urban street corridors[J]. Environmentalpollution, 2014,186: 234-240.
[3]李曉鵬,馮黎,黃瑞,等.成都城區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物種組成及其響應不同生境的多度格局[J].中國園林,2023,39(8):108-114.
[4]李曉鵬,董麗,關軍洪,等.北京城市公園環境下自生植物物種組成及多樣性時空特征[J].生態學報,2018,38(2):581-594.
[5]李曉璐,張夢園,范舒欣,等.基于不同生境的北京城市公園綠地自生植物分布特征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24,37(10):2118-2125.
[6]梁新悅,游桂璇,祝珊,等.哈爾濱市高校校園綠地自生植物多樣性及其在異質生境中的分布特征[J].中國園林,2023,39(12):138-144.
[7]尹豪,李金諾,吳曉妍,等.城市閑置地內自生植物形成的荒野景觀特征研究[J].風景園林,2024,31(11):31-37.
[8]駱沁宇,張夢園,李曉璐,等.北京城市綠地不同生境自生植物多樣性特征及其功能性狀組成[J].生態學報,2024,44(11) :4744-4757.
[9]尤其,商妞,代挽玉,等.城市閑置地自生植物種間聯結及土壤因子分析:以鄭州北龍湖公園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23,38(5):270-278.
[10]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一卷-總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1]《江西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著.江西植物志[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12]李曉鵬,張思凝,馮黎,等.成都城區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種多樣性[J].風景園林,2022,29(1):64-70.
[13]謝婉麗,王奇悅,王秋雪,等.閩江福州段自生草本植物生態位和種間聯結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25,33(2):149-158.
[14]LAZARO-LOBO A,ERVIN G N.A global examinationon the diferential impacts of roadsides on native vs.exotic and weedy plant species[J]. Global ecology andconservation,2019,17:e00555.
[15]VILJURML,ABELLASR,ADAMEKM,etal.Theeffct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on forest biodiversity:anecological synthesis[J]. Biological reviews,2022,97(5):1930-1947.
[16] LI X P,FAN S X,GUAN JH,et al. Diversity andinfluencing factors on spontaneous plant distribution in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rk[J]. Landscape and urbanplanning,2019,181:157-168.
(責任編輯:吳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