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山經》和《海經》的合稱,至于它們是在什么時候被合為一本書的,已經無從考證了?!吧胶!狈褐柑煜碌纳酱ǎ瑫镉涗浟?6列山系、500多座山嶺,如果算上小山,山嶺總數有5000多座,其中產銅的山有400多座,產鐵的山有3000多座,書里還記錄了兩三百條水系。除此之外,書里還記下了山川之間的距離,盡管并不準確,但也是有參考價值的?!渡胶=洝穾覀冎苡蔚氖莾扇昵暗木坝^和風物,我們怎么能錯過呢?我們繼續在《山海經》里游歷,了解更多的水下生物吧!

所在地點 崦嵫(yān zī)山苕(tiáo)水
外貌特征 人面蛇尾、馬身鳥翼
崦嵫山是神話中的丹木產地,也是資源富集地帶。苕水從崦嵫山流出,向西流入大海,苕水里有很多砥礪石,這種石頭磨刀時很好用。孰湖就生活在這青山綠水的地方,它喜歡把人抱著舉起來,這是它表示親近的方式。從它的外貌可以推測出,它兼具飛行與疾馳能力,而且它還是個好脾氣的神獸,不然人類也不敢讓它抱抱。在希臘神話里有一個半人馬的族群,這是一種介于神、人、獸之間的族群,大多數半人馬以脾氣狂暴著稱,與孰湖表現出的溫和親民特質截然不同。

所在地點 禱過山泿(yín)水
外貌特征 魚身蛇尾
禱過山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泿水從禱過山流出后,向南流入大海?;Ⅱ跃蜕钤跊幩铮纳硇蜗耵~,長著蛇一樣的尾巴,叫起來的聲音像鴛鴦。人們如果吃了虎蛟肉就不會生癰(yōng)腫病,還可以治愈痔瘡。有后人注解說虎蛟是龍,也有傳說那是老虎老了,跳下水后變成了虎蛟。至于虎蛟到底是什么生物,沒有定論。
不過,考古學家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青銅器給了我們一些啟發。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集中出現在距今3200—3000年,青銅器中有的器物將虎、龍、蛇等動物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其中虎頭龍身青銅像,頭部像虎,卻有著長長的雙角,軀體上揚,宛如飛龍,像這樣虎頭龍身結合的形式十分罕見。這些“多獸合體”造型和《山海經》里記錄的神奇生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先民對復合動物有著特殊的感情,寄托著對于未知力量的崇敬。

所在地點 丘時水
外貌特征 書中未描述,可能與軟體動物有關
槐江山漫山神樹,礦藏豐富,遍地奇珍異寶。丘時水從槐江山發源,然后向北匯入泑(yōu)水,水中有很多蠃(luǒ)母。在后人對蠃母的注釋中,蠃母被認為是螺螄、蛤蜊、蝸牛等軟體動物。傳說神農氏教百姓播種五谷之前,先民多以螺為食物,而《山海經》里的雕題國的主食就是“蠃和蚌”。
在我國的考古發現里也有螺作為食物存在的證據:距今6000多年的陜西半坡遺址出土過螺螄殼。半坡原始村寨坐落在浐(chǎn)河岸邊,半坡氏族除在河里捉魚,還會在岸邊采集螺螄吃。吃過的螺螄尾端往往有一小孔,這是吃的人為了方便嘬取螺螄肉而特意敲出來的;在距今3000多年的二里頭遺址,中國圓田螺與家畜骨骼堆積在一起,這表明在夏代晚期,先民可能就把螺類當作肉類來吃了。

所在地點 深澤
外貌特征 蠵龜與現代海龜沒什么區別;鮯鮯魚六足鳥尾
跂踵(qǐ zhǒng)山很荒涼,光禿禿的,盤踞著很多大蛇,不過山里蘊藏著各色美玉。山里有一方水潭,不斷從地下涌出泉水,可能因為潭水深不可測才得名“深澤”。深澤里有很多蠵(xī)龜,后人的注釋里說它是赤海龜,這種大龜的甲殼比玳瑁的薄。玳瑁這種龜鱉動物的背甲光亮,有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有古人給龜歸了類,分為:神龜、靈龜、攝龜、寶龜、文龜、筮龜、山龜、澤龜、水龜和火龜。深澤的龜是靈龜,它善于鳴叫,龜甲還可以用來占卜,又因為龜甲泛著光彩,也常常用來裝飾器物。
深澤里面還生長著一種奇魚,它長得像我們常見的鯉魚,卻長著六只腳和鳥一樣的尾巴,它的叫聲和它名字的發音差不多—咯咯咯。鮯鮯(gé gé)魚能夠深潛到水下,傳說它不是卵生的,而是像如今的鯊魚一樣,是胎生的。

所在地點 弱水
外貌特征 龍頭蛇身或牛身人面
《山海經》中關于窫窳(yà yǔ)的描寫可太多了,多處都出現了它的蹤跡。在《北山經》里,它出沒于少咸山,“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聲音像嬰兒,還吃人;在《海內南經》里,它生活在弱水里,龍頭,也吃人;在《海內西經》里,它原為蛇身人面的天神,被殺后化為食人獸。不管哪處描寫,窫窳都不是孰湖那樣的神獸。傳說有6位巫師借助不死藥舉行起死回生的巫術活動,讓窫窳死而復生,但是復活后的窫窳為龍頭食人兇獸,在后人講述的故事版本里,性情兇殘的窫窳最終被后羿射殺。

在先民所生活的時代,巫師經常施行祈雨巫術,上古時代的巫術活動相當活躍,巫師可以通過祭祀活動召喚神靈,與神靈對話;巫師還有醫者身份,采用咒語、草藥與儀式治療疾病。像窫窳這樣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跡,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先民對生命循環的認知。
《山海經》的世界太大了,我們轉了這么久,才僅僅看了里面很小一部分的世界;《山海經》的世界其實也沒那么大,如果你把這本書拿在手里,會發現書的頁數也沒有那么厚,好像幾天的時間就能看完。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學問家能把《山海經》越讀越厚,還創作了好多的著作,光是給《山海經》寫注釋的書就不知道有多少。因為《山海經》里藏著太多學問了,有人讀了一輩子都覺得不夠!這本書里有的是寶貝,我們還要細細地尋找,讓我們的《山海經》越讀越厚,收藏的寶貝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