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著 趙洪德
整理并攝影 鄭軍
供稿 趙欣

(續上期)
22、鋪地錦
接前式,左腳先落實,再將右腳向右后方撤一大步,下蹲成左仆步,左腿伸直,同時兩手將槍尖由身體左側向左后、向上、向前、再向下劃一圓圈后,使槍桿落在左腿里側,與地基本平行,槍尖朝左,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目視槍尖。(圖22-1)。
圖22-1

23、巧女紉針
接前式,左腳收回落在右腳里側(有下躁之勁),而右腳急速提起,腳尖點地,雙腿是半蹲之式。同時將槍尖向右、向上劃一弧形,槍站立于身體右側,槍尖朝上,右臂下垂,外側緊貼槍桿,右手槍把頂在手心上,虎口朝下,手背朝里,左手扶住槍桿,略與肩平,虎口朝上將槍桿貼在右臂外側,目視右肩后。(圖23-1)。
24、金雞食米
接前式,將左手向前、向下、向左、向上、再向下在身前劃一圓圈槍尖朝下,同時右手靠著身子,手心貼著槍把轉一小圈,至手心朝里,握槍把置右胯處,略與胯平。然后提起左腳,腳心向里貼于右膝上,目視槍尖。(圖24-1)。
圖23-1

圖24-1

25、流星趕月
接前式,左腳向前落步,成左三體式后,其他動作與第三式相同。
26、金蟬脫殼
(1)接前式,當第三次刺出后,將槍平托過頭頂,槍尖在空中確定好一點不動,再將左腳向回扣和右腳成倒八字,目視槍尖。(圖26-1)。
圖26-1

(2)然后,身子向右后轉180度,同時提起右腳使小腹貼著右腿根,膝略與胸平,緊接著向前方蹬出并落地,與左腳成錯綜八字。目視前方。圖26-2)。
圖26-2

(3)以右腳尖作軸,身子向右后轉180度,從槍桿下邊鉆過,左手松開,右手握住,左腳隨轉體轉360度后落在右腳前,成三體式,左手與左腳落地同時握住槍桿,端平略與腹平,槍尖只能前后伸縮,不能上下移動,右手在身體右后,手心朝左,目視槍尖。(圖26-3)。
27、二郎擔山
接前式,身體向左后轉90度,左腳隨轉體向左后擺,成馬步,同時槍尖向上,纏頭頂向左、向下、劃一上半圓弧形,使槍桿橫在兩肩上,虎口相對,目平視前方。(圖27-1)。
圖26-3

圖27-1

28、倒退連環
(1)接前式,身體向左后轉90度,左腳外擺,與右腳成錯縱八字,同時槍尖從上向下,至左前下方,目視槍尖。圖28-1)。
圖28-1

(2)右腳向前進步扣在左腳前面,兩腳尖相齊,成倒八字,同時身體再向左轉180度,槍尖隨轉體,又從下向上,至左前上方,再轉至左前下方,目視槍尖。
29、攪拿
接前式,身體向左轉180度,同時右腳回扣,左腳左后擺,槍尖與轉體同時向下、向左、向右、再向下轉一圓圈,右手隨著槍尖相反方向轉動,將槍端平,右腳又急速向后撤一步,左腳提起,腳尖向下,腳心貼在右腿里側,槍桿略與右胯平,右手置于右胯后,目視槍尖。(圖29-1)。
圖29-1

30、八步趕蟬
接前式,槍桿端平,左腳向前落步,右腳向前邁出,左腳再向前進步時,右腳向前躃出,左腳隨起,雙腳同時落地,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左腳尖對著右腳外踝骨成歇步,同時右手握住槍把的頂端,向里翻轉至手心朝外時止,槍桿靠近右腿外側,左手心向上,目視槍尖。(圖30-1、30-2、30-3)。
31、金雞食米
接前式,身體向上,右腳向后撤一步,左腳向后移動,落在右腳前,腳尖點地,當右腳后撤時,槍尖向左、向上、向右轉到胸前
圖30-1

圖30-2

圖30-3

時,再往下點,槍尖斜朝下,目視槍尖。(圖31_1)
圖31-1

32、青龍縮尾
右腿站立長身,提起左腳靠在右膝里 側,同時將槍向回抽端平,目視槍尖
其他要求與第四動作相同
33、槍里加棒
與第五動作相同。
34、倒卷簾
與第六動作相同。
35、海底栽花
(1)接前式,右手持槍把向下劃,左手向上劃,各劃一弧形,右手過頭頂,手心向外,槍尖指向左外下方,槍桿和身子成45度角,左手心朝上,同時左腳靠近右腳不落地。目視槍尖。(圖35-1)。
圖36-1

圖36-2

圖35-1

36、蒼龍擺尾
(1)接前式,左腳落地,右腳向右邁一步成右弓步,左手向里翻轉手心朝下,兩虎口相對,目視槍尖。(圖36-1)。
圖36-3

(2)然后左腳向邁出一步,落在右腳的右邊,同時槍尖由下向左轉一圈,左手為支點,右手與槍尖相反方向轉動,目視槍尖。(圖36-2)。
這樣邁一步轉一圈,邁三步停住。(圖36-3)。
37、玉柱擎天
接前式,左手向外翻轉手心朝上,托住槍桿,并向上劃,至槍桿立直,同時提起左腳,腳心貼于右膝里側,右腳跟離地,用腳掌作軸將身子向右轉一周,左腳落地。(圖37-1)。
38、攪拿
接前式,右腳向右跨出一大步,同時兩手握槍將槍尖由上、向下、向左后、再向上劃一圓圈。目視槍尖。(圖38-1、圖38-2)。
圖37-1

圖38-1

圖38-2

39、白鶴亮翅
接前式,左腳收回落在右腳里側,同時槍把向下,直立于左腳尖外側前邊,槍尖朝上,右手向身體右側、向上劃弧,至額前上方,手心朝前,目平視前方。圖39-1)。
圖39-1

40、收式
右手放下,垂于身體右側,立正還原目平視前方。圖40-1)。
圖40-1

(作者為孫氏拳第四代傳人趙洪德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