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花好月圓”意即鮮花盛開、月兒正圓,人們常以此寓意完美、圓滿,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季羨林卻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追求圓滿
,成為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人們常常憧憬著“花好月圓”般的完美、圓滿,將其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有人在追尋圓滿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也有人擔憂一味追逐完美會錯失生活中的別樣風景。在我看來,追求圓滿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是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做準備;但人生并非只有圓滿達成目標這一種形態,不完滿才是人生的常態。(從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切入,引發關于“圓滿和不完滿”的思考,但沒有直接亮明觀點。)
追求圓滿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真正全身心投入,這個過程會讓我們的學識得到增長,心智得到磨煉。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后,有人獲得成功,開啟一段充滿期待與挑戰的新旅程;也有人未能如愿,體會到付出努力卻沒有得到成果的痛苦與難過。但這就是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我們可以從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學習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即便這個過程漫長而痛苦,只要我們擁有敢于再來的勇氣和堅持下去的信念,就能塑造一個充滿不服輸勁頭的自己。這是一種新生,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開始。(邏輯混亂,將“追求圓滿是自我提升的過程”與“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混在一起論述,層次不清;缺乏具體事例支撐,“全身心投入”等描述過于簡略,難以讓讀者真切感受到追求圓滿過程的艱辛與收獲的不易。)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不會僅僅圍繞著某一個目標展開。追求不同目標能讓我們在更多舞臺鍛煉自己,展示自己,為成為更好的自己鋪路。薛博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南開大學的研究生,他沒有選擇留在繁華的城市,而是決定去往西部支教,毅然奔赴距天津3300公里外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當地師資短缺,他剛到就承擔起5個班級的高中地理教學任務,白天還要在行政部工作,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備課和批改作業。“風雪夜歸,披星戴月”是他在阿勒泰生活的真實寫照。他說自己常常見到凌晨祖國西北夜空的繁星點點,最艱難的時候,嘴里長了七八個口腔潰瘍,又在零下30多度的下雪天發起高燒,但他依然堅守在課堂上,用自己的力量為西部教育貢獻一份力量,書寫出美麗的人生篇章。(論據與分論點不貼合,且僅敘述了一個事例,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凸顯人物精神和價值導向,論證不充分。)
在歲月正好的年紀,我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拼搏。當奮勇蓋過怯弱,進取壓倒退縮,我們便擁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直面困難的勇氣。(結尾沒有對核心論點進行提煉概括,也沒有進一步升華主題,沒有體現價值引領,緊扣時代脈搏。)
◆升格建議
這篇作文圍繞核心觀點“追求圓滿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展開論述,立意積極向上。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邏輯層次不清晰,段落表意混亂;二是論據與觀點脫節,且內容缺乏具體支撐,論證單薄;三是觀點在文中不突出,沒有體現價值引領,緊扣時代脈搏。
針對不足之處,升格時應做到:一是劃分板塊,強化層次。將混雜段落進行拆分,梳理后形成“提出問題—分層論述—案例佐證—總結升華”的清晰脈絡。二是強化論證,通過補充細節、增加案例、深入分析等使論據貼合觀點,增強說服力。三是在作文開頭、結尾等關鍵位置強調觀點,并結合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時代背景,闡述追求圓滿、接納不完滿的意義,增強時代感和價值引領。
馭舟渡海,心向圓滿
◎劉梓彥
生活中,人們常常憧憬著“花好月圓”般的完美、圓滿,將其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有人在追尋圓滿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也有人擔憂一味追逐完美會錯失生活中的別樣風景。在我看來,追求圓滿是我們奮力拼搏的動力,接受不圓滿則是接納無常的智慧,我們應兼具力爭圓滿的勇氣與擁抱不圓滿的豁達,以從容的心態,馭舟渡海,駛向生命的彼岸。
對圓滿的追求,催生奮力拼搏的強大動力。北斗衛星研究團隊歷經二十六載春秋,從首顆試驗衛星升空到全球組網成功,在精密計算與技術攻堅中一路披荊斬棘,突破西方封鎖,將“讓中國擁有自主導航系統”的宏偉目標化作星辰大海的征途。“時代楷模”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優渥工作,毅然回到家鄉百色,把“幫助鄉親脫貧”的堅定信念鐫刻在扶貧路上,用生命丈量土地的溫度。他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將圓滿作為精神坐標,每一份拼搏都成為靠近理想的堅實腳印。正是對圓滿的不懈追求,讓他們在各自領域熠熠生輝,為社會發展貢獻出巨大力量。
然而,人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擁抱不完滿是接納生命無常的智慧。蘇軾在“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仕途遭遇“不完滿”,但他卻在這片困境中寫下了無數激動人心的豪邁詩篇。圍棋國手柯潔在經歷AI沖擊的低谷后,將失敗轉化為革新棋風的契機,重新定義競技巔峰。那些未能如期達成的“完滿”,或許正是命運給予的特殊禮物。它讓我們卸下對完美結果的執念,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當我們學會接納不完滿,便會發現,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不過是成長的插曲,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心向圓滿的同時,能夠接受不完滿的結果。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為民情懷推行慶歷新政,即使失敗,也不改憂國之心、報國之行。張桂梅校長幫助兩千多名山區女孩考入大學,依然扎根講臺,將教育的火種傳遞給更多孩子。他們在追求圓滿的過程中,也曾遭遇挫折和失敗,但始終不忘最初的追求。當我們以勇氣瞄準目標,不斷前行,以豁達的心態接納不完滿,便能在每一次跨越中不斷拓寬生命的邊界。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皆是風景。愿我們既能做勇立潮頭的弄潮兒,以奮勇之姿追逐心中的圓滿;也能成為靜觀云卷云舒的智者,在接納與釋然中,擁抱生命的遼闊與豐盈。如此,方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闊篇章。
【湖南雅禮·瀏陽市第二中學】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開篇以人們對“花好月圓”般圓滿的憧憬切入,提出追求圓滿與接受不完滿相統一的辯證觀點。主體部分通過北斗團隊、黃文秀等案例彰顯“追求圓滿催生奮力拼搏的強大動力”;又以蘇軾、柯潔的經歷詮釋“擁抱不完滿是接納生命無常的智慧”;再以范仲淹、張桂梅等人物事例論證要“心向圓滿的同時,能夠接受不完滿的結果”,論據古今交織、豐富充實且緊扣論點。結尾以詩化語言升華主題,發出呼吁,兼具文采與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