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Q3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5)10-0027-04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PASP/SG/BTA composite corrosion inhibitor on carbon steel
CHEN Zhenzhen,QI Beibei, CHEN Yanmin, ZHANG Hui,HAN Yifan,LI Jiameng (College , , ,)
Abstract:Carbon steel priles willdeposit onthe metal surfaceduring long-termuse,andtheyneed tobecleaned regularlywith pickling solution.Corrosion inhibitors areusuallyadded to inhibit thecorrosion the pickling solutionto the pipeline.In this paper,the effcts polyasparticacid(PASP),sodium gluconate(SG),benzotriazole (BTA)and their ternary compound systems on thecorrosion carbon steel in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were tested by static weightloss method,and theefects massconcentration,temperatureand timeonthe performance composite corosion inhibitors were further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corrosion inhibition efect PASP, SG andBTA alone is not ideal,and the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after compounding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best formula is cPASP:cSG:cBTA=12.5:5:1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is the highest at c complex=300 mg/L, T= (204號
, t=12h ,reaching 95.1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single component 61.8% (PASP),30.24 % (SG) and 51.24% (BTA).The analysis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shows that the three single components are combined with the metal surface byphysical adsorption,while thecompositecorosion inhibitoris acombination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physical adsorption.
Key words : carbon steel;composite corrosion inhibitor;polyaspartic acid;sodium gluconate;benzotriazole
金屬尤其碳鋼是貫穿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物質,其碳含量 (2.5%) 高于其他鋼型,極大地提高了金屬強度,成為眾多領域如建筑、航空、電力、海洋的理想選擇。但是,碳鋼在使用過程中會有垢沉積到表面,影響傳熱效率,需用酸洗液對其進行定期清洗,而單一酸液又會對金屬造成腐蝕。另外,碳鋼與不銹鋼等其他材料相比,更易被氧化、腐蝕和銹蝕,致使表面破壞和損傷,嚴重影響金屬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1-3]。因此,金屬防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見的金屬防腐手段有緩蝕劑法、電化學法、金屬涂層法等[4-5]。其中,緩蝕劑法能夠憑借沉淀、吸附、絡合等機理在金屬表面成膜,延緩介質對金屬的腐蝕,便捷有效[6-8]。磷酸鹽、鉻酸鹽等無機緩蝕劑因對環境存在不良影響,其應用已受到限制。有機緩蝕劑通常由C、H原子組成的非極性基團和以電負性較大的O、N、S、P等原子為中心的極性基團構成,其能夠以化學鍵的形式與金屬表面結合,且穩定性好。吳兆鍵等測試了BTA在 3% NaCl溶液中抑制銅腐蝕的效果。電化學試驗發現,銅的腐蝕電流密度 (ρ) 為 3.20× 10-6A/cm2 ,而加入BTA后 Δ,ρ 降至 1.26×10-6A/cm2 ,緩蝕效果優異。
為響應全球環護戰略,研制開發綠色緩蝕劑已成為金屬防腐領域的主要研究趨勢[10-I]。文獻報道[12-13],聚天冬氨酸(PASP)生物降解性能優異,對金屬腐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單獨使用緩蝕率僅為57% (碳鋼)和 75% (銅),效果不佳。為提升緩蝕性能,郝曉秀等14將PASP與防銹紙涂料進行了復配。正交試驗結果表明,基于PASP的氣相復合防銹紙對碳鋼的緩蝕效率明顯高于市售防銹紙。SG為工業中常用有機物,其分子同時含有羥基(一OH)和羧基(一COOH,可在鐵和低碳鋼表面形成緩蝕膜[1,還可經普通生化處理迅速、完全降解,是一類高效無污染的綠色緩蝕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選用PASP、SG、BTA(結構式如圖1所示)為原料,研究三種單組分及其復配物對鹽酸溶液中碳鋼的緩蝕性能,進一步采用正交法設置不同復合配方,評價復合物抑制碳鋼腐蝕的效果,并探討影響因素,分析緩蝕作用機理。

1試驗部分
1.1主要試劑與儀器
BTA和PASP(含量分別為 85% 和 40% ,常州市潤洋化工有限公司);SG、鹽酸、丙酮、乙醇(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
EL204-IC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YCX-4恒溫水浴鍋(金壇市城西崢嶸實驗化學儀器廠);MNT991601電磨機(上海美耐特實業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將Q235碳鋼打磨至表面光亮,經丙酮和無水乙 醇擦洗后冷風吹干,干燥器內靜置 4h ,分析天平稱量 試片,記錄初始質量。試片懸掛于盛有待測溶液的燒 杯內,保鮮膜密封,置于恒溫水浴鍋中。實驗結束后, 刷掉試片表面腐蝕產物,依次用酸洗溶液、去離子 水、堿洗溶液、去離子水沖洗,乙醇脫水,吹干后稱重。
1.3 數據處理方法
根據式(1)和(2)計算腐蝕率 X1 和緩蝕率 X2 :


式中: W 為試片質量損失,g; W0 為酸洗空白試片質量損失, g;A 為試片表面積, cm2 D 為試片密度, g/cm3 : T 為試驗時間, h;8760 為與1年相當的小時數, h/a;10 與 1cm 相當的毫米數, mm/cm : X0 為試片在空白試液中的腐蝕率, mm/a X1 為試片在加有緩蝕劑試液中的腐蝕率, mm/a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組分緩蝕性能
在 0.5mol/L HCI溶液中分別加人不同質量濃度的PASP、SG、BTA,測試6 0%24h 條件下3種單組分對碳鋼的緩蝕效果,如圖2所示。
圖1PASP、SG和BTA的分子結構式Fig.1 MolecularstructureformulaPASP,SGandBTA
圖2碳鋼緩蝕率隨其質量濃度的變化 Fig.2Variationcorrosioninhibitionrate carbonsteelwithitsmassconcentration

由圖2(a)可知,隨著PASP質量濃度的增加,其對碳鋼的緩蝕能力先逐漸上升后趨于穩定,于500mg/L 時達到最大值 61.80% ,這與文獻報道的63.50% 基本一致[。PASP中—COOH、—NH等極性基團易吸附于金屬表面,提高金屬離子化過程的活化能,而一CH一等非極性基團則遠離金屬表面形成膜層,保護金屬不被腐蝕。圖2(b)顯示,SG抑制碳鋼腐蝕的效果隨其質量濃度的增大逐漸變好,在 200mg/L 時緩蝕率達到最高值 30.24% ,繼續增大SG質量濃度,緩蝕率反而下降。這可能是由于SG屬于吸附膜型緩蝕劑[,比CI離子更易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單分子層膜而抑制金屬腐蝕。但濃度過高時會發生協調吸附[18],導致吸附膜產生空隙,形成膜層缺陷,使得溶液中的CI離子能夠穿過膜層去腐蝕碳鋼,造成緩蝕率下降。從圖2(c)可知,在 30~50mg/L 時,BTA對碳鋼的緩蝕率基本維持在 51% 左右,無明顯變化。相較于單組份SG的 30.24% ,BTA的緩蝕性能要好,但低于PASP的 61.80% 。
以上分析可知,3種單組分緩蝕劑在鹽酸溶液中抑制碳鋼腐蝕的效果均不夠理想,進一步設計復配方案,借助組份間的協同作用提升緩蝕性能
2.2復合緩蝕劑的最佳比例
對PASP、SG和BTA進行不同質量濃度比例的設計,評價復合配方對碳鋼在 0.5mol/L HCl介質中的緩蝕效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配方對碳鋼的緩蝕率
Tab.1 Corrosioninhibitionratecarbonsteelwith differentformulations

由表1可知,PASP、SG、BTA質量濃度比為12.5:5:1 時,復合配方對碳鋼的緩蝕率最大,為 64.80% 均高于單組分 PASP(61.80% ) .SG(30.24% 和BTA(51.24% )。復合配方1#至3#,PASP的比例逐漸加大,緩蝕率隨之增加,這與單組分PASP較小質量濃度下的變化趨勢一致。配方3#至5#,繼續增大PASP配比,緩蝕率又呈現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其中BTA的含量越來越低,與其他兩種組分間的協同效應變弱。因此,選擇3#配方進行之后的影響因素研究。
2.3復合緩蝕劑性能影響因素
2.3.1 質量濃度的影響
以3#復合緩蝕劑為對象,在溫度為 60°C 時間為24h 、腐蝕介質為 0.5mol/L HCl的條件下,測試不同質量濃度 100.200,300,400,500mg/L 對碳鋼的緩蝕率,如圖3所示。
圖3復合緩蝕劑質量濃度對碳鋼緩蝕率的影響 Fig.3 Effect massconcentration composite inhibitor oncorrosioninhibition ratecarbon steel

由圖3可知,隨著復合緩蝕劑質量濃度的增加,其抑制碳鋼腐蝕的性能先逐步提升, 300mg/L 時達最大值64.80% ,后又緩慢降低。這可能是因為低于 300mg/L 時,質量濃度的增加促使復合緩蝕劑在碳鋼表面形成更加緊密均勻的吸附膜,而超過 300mg/L 后,過高的濃度會導致吸附過剩,引發結團與膜層脫落[19]。
2.3.2 溫度的影響
復合緩蝕劑質量濃度選取最佳值 300mg/L ,設置時間為 24h ,在 0.5mol/L HCI腐蝕介質中分別測試20.40?60.80°C 下的緩蝕性能,如圖4所示。
圖4溫度對復合緩蝕劑抑制碳鋼腐蝕性能的影響 Fig.4Effect temperature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compositecorrosioninhibitor forcarbon steel

由圖4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緩蝕率逐漸降低,由 20% 的 88.84% 降至 80qC 的 38.17% 。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1)緩蝕劑分子在高溫下不穩定,發生分解,致使藥效降低;(2)伴隨著溫度的升高,金屬表面膜層出現脫附現象[19-20],覆蓋率下降,導致碳鋼腐蝕速度加快。因此,選擇 20% 進行后續試驗。
2.3.3 時間的影響
溫度和復合緩蝕劑質量濃度均選取最佳值為20% 和 300mg/L ,在 0.5mol/L HCI腐蝕介質中分別測試 6、12、24、48h 條件下該復合緩蝕劑對碳鋼的緩蝕性能,如圖5所示。
圖5時間對復合緩蝕劑抑制碳鋼腐蝕性能的影響 Fig.5Effect timeoncorrosioninhibitionperformance compositecorrosioninhibitorforcarbonsteel

由圖5可知,隨著時間的延長,緩蝕率先由6h的51.93% 增大至 12h 的 94.95% ,然后逐漸下降到 48h 的 52.91% 。這主要是因為初期緩蝕劑在金屬表面形成的膜層不夠緊致、穩定,直至 12h 達到最佳,而時間過長,緩蝕劑在金屬表面形成的保護膜發生損壞,抑制碳鋼腐蝕的能力下降。
2.4 防腐機理
通常采用吉布斯自由能( ΔG0 )判定緩蝕劑的吸附行為, |ΔG0|lt;20kJ/mol 為物理吸附, |ΔG0|gt;40kJ/mol"為化學吸附, 20kJ/mollt;|ΔG0|lt;40kJ/mol 屬于混合型吸附。 ΔG0 由式(3)和(4)得到[21-22]:


式中: R 為氣體常數 8.314J/(mol?K) T 為熱力學溫度,K; Kads 為吸附平衡常數; c 為緩蝕劑質量濃度,mg/L θ 為膜層覆蓋率,可用緩蝕率 X2 表示。
利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以緩蝕劑質量濃度 Ψc 為橫坐標、 c/X2 為縱坐標作圖并進行擬合,如圖6所示。分析可知,PASP、SG、BTA的 ΔG0 分別為2.99,0.69,-15.31kJ/mol ,均屬于物理吸附;復合緩蝕劑的 ΔG0 為 -22.94kJ/mol ,其抑制碳鋼腐蝕的行為是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結果。推測化學吸附為緩蝕劑分子中O、N等含有孤對電子的原子與金屬Fe發生了合反應,提升了膜層的穩定性。

3結語
三元復合緩蝕劑PASP/SG/BTA的最佳配方為CPASP cSG : cBTA=12.5:5:1 ,抑制碳鋼腐蝕的效果均優于三種單組分,意味著三者之間存在協同增效。該復合物在質量濃度為 300mg/L, 溫度為 20% 、時間為12h時對碳鋼的緩蝕率高達 95.12% ,效果優異。機理分析表明,三種單組份與碳鋼表面以物理吸附形式成膜,結合力相對較弱,故緩蝕性能不佳;而復合緩蝕劑PASP/SG/BTA與碳鋼之間除物理吸附外,還能夠借助緩蝕劑分子與金屬間的化學鍵增強膜層保護力,提升其對碳鋼的緩蝕性能,是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陳偉昌.天冬氨酸類緩蝕劑的醛協效改性及其碳鋼防腐研究[D].福州:福建工程學院,2024.
[2]王泉潤,侯進,侯保榮,等.氣相緩蝕劑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23,43(6):1189-1202.
[3]劉天宇,鐘佳蕓,全莉,等.多用酸洗緩蝕劑JQ-1的研制與評價[J].清洗世界,2023,39(11):62-63.
[4]凡玉方,張亞飛,尹劉森,等.碳點在金屬防腐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23,43(6):1237-1246.
[5]蘇明強,姚亞虎,張文軍,等.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煤礦綜采機械設備防腐技術研究[J].粘接,2025,52(6):127-130.
[6]NASER A A,HAMMED H,ALSHEMARY A Z,et al. Corro-sioninhibitors for carbon steelin HClenvironment:synthesisand characterization trimethoprim-metal complexes[J].Materials Science (Medziagotyra),2024,30(3):319-326.
[7]劉會媛,柳鑫華,張源,等.聚環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天然海水中對碳鋼材料的緩蝕性能[J].功能材料,2025,56(5):5226-5236.
[8]EI-IBRAHIMIB,JMIAI A,BAZZIL,et al. Amino acids andtheirderivative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metalsand al-loys[J].Arabian Journal Chemistry,2020,13(1) :740-771.
[9]吳兆鍵,幸豪,賈晗濤,等.苯并三氮唑-季銨鹽體系緩蝕處理對銅耐腐蝕和抑菌性能的影響[J].電鍍與涂飾,2023,42(3):66-71.
[10]武世新,白佳妮,王文博,等.綠色緩蝕劑的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設計通訊,2024,50(12):89-91.
[11]李杰,曹鳳婷,王鐵鋼,等.綠色高效緩蝕劑研究現狀[J].材料保護,2024,57(9):84-96.
[12]楊元莊,陳亞輝,馮瑞彤,等.聚天冬氨酸在酸性介質中對化工設備常用金屬材料的緩蝕性能研究[J].電鍍與涂飾,2025,44(3):80-88.
[13]余嶸,陳曉.改性聚天冬氨酸阻垢緩蝕性能研究進展[J].工業水處理,2021,41(12):35-40.
[14]郝曉秀,趙艷東,宋海燕,等.基于聚天冬氨酸復配高效氣相防銹紙緩蝕性能研究[J].數字印刷,2019,5(Z1):61-66.
[15]常佳宇,陸原,趙景茂.葡萄糖酸鈉與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復配對碳鋼緩蝕性能的影響[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8(4):33-39.
[16]王曉慧,張本尚,黎振華,等.聚天冬氨酸/組胺化合物的緩蝕性能研究[J].河南科學,2021,39(8):1229-1233.
[17]梁爽.碳鋼用綠色氣相防銹紙的制備與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23.
[18]郭新民,袁萬鐘,張鵬軍.離子選擇性與鉬酸鈉—葡萄糖酸鈉協同緩蝕作用的研究[J].陜西化工,1992,21(3):34-36.
[19]王剛.碳鋼用復合型氣相緩蝕劑的緩蝕性能及機理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22.
[20]FAROOQI I M,QURAISHI M A,SAINI P A. Corrosionprevention mild steel in 3% NaCl water by some natu-rally-occurring substances[J]. Corrosion Preventionamp;Control,1999,46(4) :93-96.
[21]劉暢,陳旭,楊江,等.油酸咪唑啉與油酸在飽和CO2鹽溶液中的緩蝕協同效應[J].表面技術,2022,51(6):291-299.
[22]董紅梅,李寶毅,冉博元,等.一種環保型緩蝕劑利拉利汀對紫銅在硫酸中的緩蝕機理研究[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23,43(5):103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