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首個!古樹名木保護基金會在浙江農林大學成立
全國首個針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基金會一一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基金會近日在正式成立。全國有508.19萬棵古樹,浙江省有27.5萬棵,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明確,古樹保護的主體責任在各級政府,也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基金會屬于非公募基金會,接受對古樹名木保護有情懷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捐助。目前,基金會已經收到兩筆捐助資金,部分將用于支持開化縣古樹名木救護、養護管理工作和大學生古樹名木社會實踐的專項行動。
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基金會將設立區域基金、行業基金、愛心人士基金等古樹名木保護和救治專項基金,精心遴選資助項目,不斷提高基金總量和資助成效。
(陳勝偉)
林業共富碳匯助力打造首個“碳中和\"公共建筑
近日,國網溫州供電公司通過溫州“林業共富碳匯”微信小程序“零碳機構購買”的方式購買泰順縣雪溪鄉橋西村碳匯368.78噸,直接用來中和泰順電力辦公大樓2024全年運營溫室氣體排放,并獲得北京綠色交易所出具的碳中和認證,為村集體增收3.68萬余元。自“林業共富碳匯”應用程序上線以來,碳匯累計購買量超過1950噸,已為村集體增收19.5萬元,將為首批試點村集體增收1200萬元以上。
此次交易,是國企主動通過購買林業碳匯中和自身運營排放,標志著溫州市首個“碳中和”公共建筑正式誕生,為公共機構、大型企業減排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模板,將進一步激發公共部門履行社會責任、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積極性。 (于偉佳)
寧波口袋公園有了“星級標準
寧波市近日修訂并發布《寧波市城市公園分類分級指導意見》,將嵌在城市角落的綠色空間一口袋公園正式納入公園分類體系。根據《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及寧波城市公園特點,將城市公園分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口袋公園四大類。納入分類體系后,口袋公園將進一步得到精細化管理,并進行星級評定。
除了將口袋公園納入管理體系之外,還對城市公園分級認定標準進行了優化升級。在傳統養護管理指標基礎上,新增業態融合、開放共享、全齡友好、榮譽表彰等多元化要素,同時滿足居民在游憩、健身、休閑等方面的多樣化需求。此次修訂,是對既有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旨在構建更貼合“公園城市\"建設目標的市域公園游憩體系。
(王嘉彬 壽曉毅)
斑海豹“登陸”普陀區舟山市野生動物又有新記錄
近日,在舟山市普陀區東福山島大樹灣海灘上拍到了一只“圓滾滾\"的可愛動物,經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專家對照片進行鑒定后,確定該動物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斑海豹,這也是舟山地區首次記錄。斑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動物,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北部。根據《浙江動物志》記載,僅在溫州瑞安和平陽有過發現記錄。
近年來,普陀區始終堅持開展動物棲息地保護和野外生態修復,斑海豹的發現也是該區相關工作成效的有利證明。下一步,將依托正在進行的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工作,開展野生動物的監測和科學研究,做好科普宣傳,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寶貴的科學依據。 (余曉)
3萬多盆菊花即將綻放 海寧長安菊花展要來了
夏賞荷花、秋賞菊。9月29日一11月16日,海寧長安將舉行一場盛大的菊花展。大家可以在海寧國際花卉城欣賞用3萬多盆菊花打造的絕美花海。
本次海寧長安的菊花展,將精選350余個品種的3萬多盆菊花,打造燦若油畫的絕美花海。其中,既有傳統古韻的國風大菊,也有美麗紛繁的園藝新品,搭配其他菊科植物,宛如一幅秋日織錦。通過直徑可達1一2米的大球菊,以及小球菊組成的各類趣味造型,打造吸睛奪目、趣味十足的打卡點。因地制宜利用花卉城的水文地貌,帶來別具一格的水上菊花浮島。還設置了品種專類展,詳細展示不同分類下的菊花品種特征,以及精致的盆景藝術。 (張會)
臺州天臺文岙400歲楓樹堪比高聳鐵塔
在天臺縣三合鎮文岙村梨樹下,有一株楓樹在眾多林木中拔地而起,堪比高聳的鐵塔。保護牌顯示,這是一株樹齡高達400多年的老楓樹,高28米,胸圍410厘米,平均冠幅10米。樹身挺拔向上,沒有旁生的側枝,因此顯得高大挺拔。
從總體上看,這株楓樹生命力異常強大,看不出一點衰弱的跡象,枝葉翠綠茂盛,樹身挺拔向上,根部沒有空洞。近年來農村人口減少,液化氣普及,砍柴的人少了,因此樹身上長出了一些分枝,楓樹全身披上綠色,周邊也長滿其他樹木。“秋天,楓葉逐漸變紅,渾身上下火紅火紅的,特別好看?!碑斚拢瑮鳂淠軌蜷L勢健旺,經久不衰,已成為文岙村民的共同心愿!

湖州吳興: 10只麋鹿順利安家!生態畫卷添“靈動新篇”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于近日向湖州市吳興區捐贈10頭“國寶”麋鹿。首批4只麋鹿已順利入住太湖新溇港“麋鹿家園”,標志著吳興區與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攜手打造的生態共建項目正式落地。
近年來,吳興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為野生動物營造宜居家園。設立首個野生動物救護點,24小時待命的專職團隊,形成了受傷、受困野生動物“接收一救治一放歸”全流程管理體系。通過創新構建“林長 + 田長 + 警長”聯動機制,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監管,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絡。下一步,吳興區將以麋鹿落戶為新起點,積極謀劃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創新宣教“三度空間”,構建全民參與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新格局。
(楊國球)
(陳夢姣鄒小強)

麗水景寧瀕危植物天臺鵝耳瀝居群喜添新成員
麗水景寧上山頭傳來珍稀植物保育喜訊!近日,景寧縣生態林業發展中心聯合天臺鵝耳保育研究團隊,在景寧上山頭固定樣地監測過程中驚喜發現5株天臺鵝耳析,其中2株胸徑超過50厘米,樹高10一13米。這是自2019年當地天臺鵝耳壢居群首次被發現以來,時隔6年再次記錄到新增植株,為這一極度瀕危物種的保護帶來了新希望。
此次發現的新植株主要分布在溪流邊緣地帶,其生長狀態與已知的天臺鵝耳核心居群特征高度吻合,表明它們很可能屬于同一繁殖群體。令人振奮的是,在大樹附近同時觀察到了自然萌發的實生幼苗,這清晰證明該居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是評估其種群生存潛力的關鍵指標。 (趙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