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湖市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杭州灣出口處,南臨大海,北接杭嘉湖平原,總面積為420公頃,森林覆蓋率 90% 以上,森林蓄積量7.1萬立方米。2024年3月,平湖九龍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鳥類資源成功入選第二批“浙江省觀鳥勝地”,這也是嘉興市首個省級觀鳥勝地。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條件優越,植被豐富,環境優良,先后獲得“國家級森林公園”“浙江森林氧吧”“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等榮譽。
生態走廊,地理位置優越。九龍山北接平原,南臨大海,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東亞季風區,氣候溫和濕潤,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集山、海、島、灘于一體。林地、海濱、島嶼、光灘各種生境交雜,為鳥類的遷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高度的空間異質性吸引了各種鳥類棲息和繁殖。浙江各地多年來的觀察、調查和監測表明,九龍山是浙江省境內最大的猛禽遷徙過境點,是中國東部猛禽遷徙至關重要的一個核心監測點。據2023年秋季猛禽監測聯合報告(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11個猛禽監測點中,平湖九龍山秋季猛禽的總數高居第2位,僅次于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候鳥天堂,猛禽遷徙過境。九龍山以其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成為了東部地區猛禽重要的南遷通道,也是候鳥優良的越冬地和停歇站。每年9月下旬一10月中旬,在九龍山可以觀察到猛禽集群大規模南遷的盛況。2020年10月7日九龍山記錄到2461只猛禽過境;2019年10月7日記錄到5435只猛禽,為歷年單日記錄最高峰。據監測調查,記錄鳥類17目54科200種,其中33種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6種為省重點保護鳥類。2023年秋季實施監測58天,共記錄猛禽23種超1.41萬只,其中鷹科17種、隼科5種,鷗鸮科1種。監測到的猛禽包括日行型猛禽(鷹形目、隼形目)近1.42萬只和夜行性猛禽(鸮形目)1只。主要猛禽物種分別為:灰臉鶑鷹(9774只)、鳳頭蜂鷹(854只)、日本松雀鷹(716只)紅腳隼(631只),分別占監測期間觀察總數的 69.07%.6.03%.5.06%.4.46% 4種主要猛禽總計約1.19萬只,占監測到的猛禽總數的 84.62% 。
在九龍山居留的鳥類多種多樣,除了遷徙時常見的灰臉鶖鷹、鳳頭蜂鷹等,還有鳳頭鷹、紅隼等\"土著\"留鳥,越冬的蒼鷹、雀鷹,以及在夏季繁殖的赤腹鷹、日本松雀鷹等。同時,監測還發現了白腹隼雕、白尾鷂、灰背隼,為九龍山猛禽新記錄。此外,九龍山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一一鴛鴦,近200只較大種群,鴛鴦被譽為“中國官鴨”“世界最美水鳥\"等,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如此大的越冬種群較為少見,說明鴛鴦青睞平湖九龍山良好的生態環境。
宣傳保護,管理長效常態。近年來,平湖市九龍山不斷加強科普宣傳力度,持續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充分利用公益短片、電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等傳播載體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月”“愛鳥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向群眾科普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
不斷加強與愛鳥護鳥等志愿公益組織聯建,通過發放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等舉措,引導公眾增強保護意識和法律觀念,自覺摒棄、抵制濫食野生動物等不當習俗,樹立良好的生活風尚。持續加強與相關部門共建共享,在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特設環境資源“共享法庭”,建立“猛禽遷徙通道司法保護基地”\"生態修復和司法保護基地”,健全涉林資源領域行政案件非訴執行“裁執分離”機制,有力促進森林資源長效保護。
近年來,九龍山吸引了周邊省份的眾多鳥類攝影愛好者和市民前來觀鳥、拍攝。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鳥類保護工作,對于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一步,九龍山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鳥類保護宣傳活動,同時加強觀鳥勝地的觀鳥設施、科普設施建設,積極提高公眾對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愛鳥護鳥的良好風尚,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