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在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火熱圖景中,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是持續強化發展動能的關鍵引擎。為積極響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法治需求,上海檢察機關將檢察工作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深度融合,以創新舉措推動司法保障精準落地。2024年,結合上海重點產業戰略布局,針對知識產權密集的科創園區,在全國率先創立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精準把握創新生態需求,重點圍繞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統性檢察服務保障。
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期間,為宣傳、總結上海知識產權領域改革的特色、亮點和經驗,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在全市范圍內評選產生“2024年上海知識產權改革創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成功入選。這一創新機制在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及科創服務領域的成效獲得社會認可。
總體來看,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具有較為完善的系統性架構。上海檢察機關構建并深化前瞻性機制、協同保護機制、實質化運行機制,在多個核心維度協同發力,并加強對案件線索的挖掘,依法高效辦案,以高質效知識產權檢察履職護航高水平科技創新。




在技術迭代速度持續加快,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上海檢察機關依托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建立履職平臺,構建服務先導產業、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的前瞻性機制,并綜合配套相應服務,促進檢察工作與國家戰略、產業規劃、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從基層實踐和具體進路來看:
黃浦區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開展金融檢察綜合履職的實施細則(試行)》和《服務保障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十條意見》,積極構建“大保護”格局。強化“法治副園長”服務效應,通過檢察院“H源點空間站”,積極對接“黃小知”、南京東路街道的“原點先鋒”系列活動,提升區域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實效。
閔行區人民檢察院聚焦“大零號灣”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匯聚的顯著特點,發布相關文件,系統回應企業在高速成長過程中對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雙重需求。
圍繞“灣谷科技園”互聯網頭部企業集聚、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楊浦區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服務保障在線新經濟健康發展助力打造營商環境最暖城區十條重點措施》,將檢察服務延伸到創新創造前沿,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助力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的職能作用。依托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和“清朗Y空間”綜合履職品牌,以網絡協同治理合作協議為制度抓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案件偵辦方面的協作。
構建跨部門、跨區域的橫向協同保護機制,是提升科創園區法治保障系統性與整體效能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海檢察機關依托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的關鍵樞紐作用,打好跨部門保護“組合拳”,構建跨區域保護“朋友圈”。
從基層實踐和具體進路來看:
“模速空間”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臺。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向“模速空間”派駐“法治副園長”,通過跨部門協同、多站點協同,完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的法律服務體系,精準回應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法治需求。多家單位共同簽署《關于法治服務保障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建設合作備忘錄》,明確10項舉措,形成體系化保護格局。依托“法治副園長”職能集成作用,發揮檢察服務平臺、商業秘密保護聯絡點、網絡綜治空間站等站點輻射作用,做到“摸底成果—分層對接—精準服務—全流程跟蹤”。
虹口區人民檢察院聚焦“上海金融科技園”打造虹口高端創新創造產業集群的目標,會同多方力量,攜手共進、協同保護。檢察機關發揮金融、知識產權“雙向一體”檢察履職優勢,提供“金融+知識產權”法治風險防范服務,保障各類可量化知識產權金融資產穩定流通。聯合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簽署《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基本證據指引(試行)》;聯合司法行政機關、市場監管部門簽署《關于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聯調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成立“北外灘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室”。
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派駐“法治副園長”,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為平臺,暢通溝通渠道,強化案件偵查、取證協作配合,聯合九城檢察機關共同制定《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審查指引》,簽署《行刑雙向銜接跨區域協作意見》等文件,助力創新成果保護。
金山區人民檢察院通過派駐“法治副園長”,實現對區域特色產業的全面法治服務保障。攜手兄弟單位共護知識產權,簽署合作備忘錄,并向園區內相關創新主體發放高端智能裝備出口法律風險提示手冊。
值得一提的是,閔行區人民檢察院、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分別培育的“閔行區打造一站式‘MIP’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全生命周期共建長三角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聯盟”案例,入選“2024年上海市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十個優秀案例)”。
因地制宜構建符合區域產業特色的實質化運行機制,從創新創造源頭發力,及時跟進、有效應對新業態、新經濟背景下科創園區內創新主體的法治需求,是確保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實效性的核心環節。
從基層實踐和具體進路來看:
奉賢區人民檢察院聚焦“東方美谷”化妝品產業特色,依托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服務保障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建設。在平臺化集成方面,創設“一站式”履職平臺。精準對接國家級化妝品領域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與多家單位會簽《關于加強本區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保護工作備忘錄》。在專業化服務方面,“一站式”履職平臺在科創園區開放辦公,提供知識產權法律咨詢、犯罪預防、維權指導等服務。在精準化供給方面,定制10節“菜單式”知識產權法治課程,為園區內創新主體提供多份知識產權保護文本指引。
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以知識產權檢察履職為主要切入點,為“張園”內創新主體提供系統性、集成式的檢察服務。制定《加強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服務保障打造富有活力的中心城區科創高地十條措施》,發布中英雙語版《檢察守護“海上第一名園”三年規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推進金融企業入駐“張園”前合法經營告知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融資、數字商圈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司法保障。
截至2025年8月,上海檢察機關為科創園區創新主體提供檢察服務超200次,并實現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檢察服務全覆蓋。
崇明區人民檢察院立足長興島高質量開發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依托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通過緊密對接海洋裝備企業法律服務需求,探索建立海洋裝備領域涉及知識產權公益訴訟、刑事檢察、綜合履職等方面的工作機制。同時,構建“1+3”派出檢察工作網絡,讓檢察服務輻射70余家海洋裝備企業、10萬余名員工。
加強線索挖掘,依法高效辦案,是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發揮核心效能、提供切實法治保障的必要路徑。上海檢察機關確立依托“法治副園長”履職平臺,深入挖掘知識產權案件線索,并創設“快辦通道”。發揮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優勢,為權利人實質化參與刑事訴訟提供保障。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事例,實現“重在辦案、綜合履職、內外協同、加強宣傳”良性循環。
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張江科學城”履職平臺,成功辦理全國首例人工智能領域侵犯商業秘密案,對破解商業秘密案件辦理難題、打擊侵犯新領域、新業態關鍵核心技術秘密犯罪具有示范引領作用,該案獲評“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十大典型案例”。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將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與高質效辦案相結合,辦理的陸某甲、陸某乙侵犯商業秘密案獲評“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依托“模速空間”履職平臺成功辦理全國首例非法獲取數字錢包私鑰案等涉及前沿領域的案件。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檢察部副主任,上海檢察業務專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批全國經濟犯罪檢察人才庫、首批全國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第三批全國檢察機關調研骨干人才庫,被評為“首屆上海最美檢察官”“上海市檢察機關首屆涉外檢察實務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