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
內金·米納伊
譯者
王靜" "周雪硯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人行道實驗室存在的兩年半的時間里,其制作了數千頁的相關文檔。該項目一路上產生了許多變化,其中最初的提案承諾是人行道實驗室將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數據存儲庫”,并用收集的居民數據盈利。在所有版本中,智慧城市項目的核心仍然是相信算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城市治理。
人行道實驗室的規劃創新——“基于結果的代碼”——最能說明該公司將城市治理視為算法治理的愿景。基于結果的代碼在該提案的第一版《項目展望(2017)》中導入。在這份長達200頁的文件中,該公司正確地找出了多倫多的關鍵問題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交通管理成本,并提出算法應該取代“過時”的分區和建筑規范,為人行道實驗室提供它們用來得到城市房地產和土地的市場價值中極其需要的靈活性。
這種新系統將獎勵良好的性能表現,同時使建筑物能夠適應混合用途環境的市場需求。人行道實驗室相信,基于結果的代碼加上傳感器技術可以協助以更低的成本構筑更可持續、更靈活、更高性能的建筑。
在安大略省,城市被劃分為各個單種用途的區域,以避免混合用途空間導致負面結果。例如,安大略省不允許在住宅區建造化工廠,也不允許在公立學校附近建造安全注射診所。同樣,建筑法規是管理該省建筑物的建造、翻新和用途變更的立法。
在《項目展望(2017)》中,人行道實驗室提出在規劃上用算法取代嚴格的政府法規。該公司提出不去限制多用途空間,而是在舒適性、日光獲取以及空氣和水質量上設定最低標準。這種新的靈活要求將鼓勵開發商在建筑和規劃解決方案上予以嘗試;如果人行道實驗室的數據建模顯示了增加土地回報的可能性,工業設備就可能會被搬遷到住宅區。從該公司提供的使用案例來看,智慧城市的新建筑將免除傳統的日光獲取的要求。通過傳感器系統,算法將在各個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其進行監控。作為基于結果的治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設備將收集有關城市空間使用、能源使用、光照條件以及空氣、水和噪聲污染的實時信息。如果在某些時間點,數據顯示某建筑沒有符合公司的最低要求,人行道實驗室將對開發商處以罰款。
就像其他形式的“授權監管”一樣,人行道實驗室對算法治理的愿景是由其對市場力量的信念所驅動的。
通過基于結果的代碼,多倫多人行道實驗室朝著城市治理的商業化又邁出了一步。算法規劃目的在于通過將數據控制者置于監管者的位置,來引導國家機構的規劃過程。數據建模將允許人行道實驗室設置試探性的混合用途區域,并將根據城市空間和基礎設施使用的實時數據更新。不斷變化的住房市場或在數據趨勢中反映出的對新停車場的需求,可能導致土地被重新規劃。為了實現這種轉變,人行道實驗室提出了一系列建筑創新,包括允許住宅空間快速適應非住宅用途的靈活建筑規范,以及可用于改變建筑物高度、形狀和內部的類似樂高的木結構建筑塊。
這些舉措如果實施了,人行道實驗室基于結果的代碼將需要“四種有意義的改革策略”,包括:簡化(住宅和非住宅建筑受相同的建筑要求規定)、靈活性(根據市場表現更新城市代碼)、互通性(數據驅動的規則同時適用于公共和私人空間)以及自動許可審查。
作為一種社會秩序形式,算法規劃對不當行為和不合規定的行為非常敏感。在整個項目的大量文檔中,人行道實驗室提出了多種算法獎勵符合規定的個人用戶并懲罰違規者的方法。
作為傳統監管的替代方案,人行道實驗室為城市設想了一個使用基于結果的代碼來管理建筑環境的未來。這代表了一套全新的簡化并高度響應的規則,并且更側重于監測輸出,而不是廣泛調節輸入。借助用于實時監控和自動監管的嵌入式傳感器,這種新的代碼將獎勵積極行為并懲罰消極行為。
同時,人行道實驗室也意識到居民和游客對多用途社區的價值越發看重。為了創建一個“反饋循環”,讓數據控制者理解并主動建構人類行為,人行道實驗室設想了技術公司與行為科學家的合作。在《創新發展總規劃》中,人行道實驗室為這項創新提供了一個用例:“按量付費”(Pay-as-you-throw)智能垃圾處理系統將收集有關個人和/或家庭的數據,以設定不同的定價。
據悉,人行道實驗室設計了其特定版本的社會信用系統。該實驗室將為所有個人、企業和物質對象生成其獨有的數據標識符。智慧城市將收集其邊界內每個實體的實時位置數據和歷史數據。居民將因與公司共享更多數據而獲得獎勵,而一個人的數字聲譽將成為“社區合作的新貨幣”。選擇不參與數據收集的居民將無法使用某些服務……
根據人行道實驗室的說法,多倫多湖濱開發公司發布了一項智慧城市提案請求,“以釋放東部湖濱區作為城市進步和經濟發展引擎的潛力”。事實上,該項目的雙方都被經濟目標所吸引。這恰恰印證了,其“作為一種社會秩序的形式,算法治理與城市的商業化密不可分”的社會治理的觀點。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

孟祥林(著)
中國法治出版社
法律研究離不開現實生活,真實的案例需要辯證思考,法律常識需要以故事的形式普及。檢察官孟祥林剖煩析滯,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爭議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案件教訓,提煉啟示,把辦案中的“活經驗”“活知識”分享給讀者。該書實用性強,是司法辦案的實證文本,是廣大讀者學習、了解相關法律規定的佳作。
——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