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檢察機關啟動首批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的派駐工作。截至2025年8月,滬上已有19家檢察院進駐30個國家級、市級先導產業、重點產業集聚的科創園區,建立常態化檢察服務機制。這一創新實踐成為知識產權檢察履職服務保障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生動注腳,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積極回應時代命題的一個縮影……
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的法治化表現形式。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創新就是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明確強調,要“全面提升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大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
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發展呈現出“量質雙升”的良好態勢: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的排名提升至第11位;截至2024年底,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26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75.6萬件;PCT國際專利、馬德里國際商標、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等的申請量均居世界前列。
然而,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不僅侵害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還會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科技創新離不開司法保護的堅強支撐。知識產權檢察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具有強制力和保障性的組成部分,是維護創新秩序、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關鍵法治力量,在為科技創新筑牢“法治屏障”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重大政策的落地、制度改革的深度推進、針對性法律法規的出臺及司法解釋的細化,對知識產權檢察履職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在對知識產權犯罪的全鏈條懲治上實現效能提升,更要在保護質量上實現穩步躍升。最高人民檢察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聚焦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緊跟時代發展,研究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圍繞服務保障知識產權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質量強國建設,持續加強專業化建設,完善綜合履職工作機制,持續加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懲治力度,重點加強民事行政訴訟監督,穩妥規范開展公益訴訟,常態化推進惡意訴訟監督,深化部門間協作配合,服務保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檢察機關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知識產權案件,知識產權檢察履職邁進科技創新前沿領域。檢察機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突出加強對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特別是針對企業常對高新技術采用商業秘密形式進行保護的特點,一年多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上海、浙江、四川等地辦理了一批在創新密集領域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新類型案件。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數同比上升12.4%。這一數據既折射出科技創新領域對商業秘密保護的需求,更彰顯了檢察機關緊盯創新實踐痛點、強化關鍵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供給的積極作為。
上海在國家科技創新全局中擔負著重要使命與責任。上海檢察機關主動作為,堅持高質效辦案、一體化協作和全流程服務,聚焦知識產權檢察高質效履職,助力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和國際知識產權中心城市,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
滬上檢察機關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持續彰顯,從2024年的相關數據便可見一斑:受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744件3774人,案件數和涉案人數均有所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7.4%、34.3%。全市檢察機關辦理綜合履職案件459件,同比增長267.2%。其中,刑事案件衍生不起訴后反向移送行政處罰案件337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80件、民事監督案件9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由民事監督案件衍生綜合履職案件28件,取得了一定的增量,其中辦理刑事立案監督案件1件。辦理了一批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保護戰略先導產業核心競爭力。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2件,入選滬上知識產權領域各類典型案例21件。6人入選全國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1家單位3名個人獲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聯合表彰,7家單位、9名個人獲國家版權局相關表彰……
如何以更前瞻的視野、更系統的思維、更務實的舉措,為答好創新驅動發展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命題貢獻檢察力量?基于上海檢察機關前期實踐,筆者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聚焦關鍵領域,持續精準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功能,激發科技創新動力與活力,是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職責與使命。上海檢察機關準確把握知識產權檢察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應有之義,立足本地產業優勢與創新實際,持續護航關鍵領域科技創新。同時,我們應當看到,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拓展知識產權保護邊界,給司法實踐帶來諸多新課題。檢察機關可進一步發力: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常態化協作,實時跟蹤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為新型案件辦理提供專業支撐;另一方面,結合不同技術領域的特點與規律,針對辦案難點,進一步加強研究,回應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需求,并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制定和修訂。同時,可借鑒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有益經驗,持續做實做優“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救濟”,提供全方位檢察服務,以系統性、全鏈條導向推動理念和機制創新。

第二,強化能力建設,夯實履職根基。專業化是知識產權檢察高質效履職的重要基礎,上海檢察機關進行了諸多探索:如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專門設立第十二檢察部統籌指導全市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又如采用多元化方式開展實訓練兵活動,再如選拔組建多語種涉外檢察辦案人才庫,打造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提升履職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基于相關實踐,檢察機關可從以下方面持續建強專業隊伍:在組織架構層面,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完善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專門化辦案組織設置,明確職責分工,理順工作機制,提升協同效能;在能力提升層面,通過案例研討、實戰演練、跨區域交流等多元化培訓形式,幫助檢察人員更新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更好應對復雜多變的知識產權案件;在人才儲備層面,既要建構復合型標準,吸納具備扎實的法律、技術等知識的骨干力量,也要圍繞涉外履職需求,擴大多語種涉外檢察辦案人才庫規模,為處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參與國際治理提供人才支撐。同時,健全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保障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長遠發展。
第三,深化涉外知識產權檢察,融入大協同格局。上海檢察機關積極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推動涉外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聯合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研發開設“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課程;與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達成協作意見,構建“知企通”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提升涉外知識產權檢察服務能級積累了有益經驗。基于相關探索,檢察機關可進一步發力:首先,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中外經營主體、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確保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平等、法律適用和法律保護平等。其次,進一步優化涉外檢察服務機制,完善涉外知識產權一站式糾紛解決渠道,立足檢察職能護航中國企業“走出去”,聯合搭建協作平臺,協同有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涉外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再者,加強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變化等重點信息的跟蹤了解,結合司法實踐,深入開展分析研究。加強交流合作,主動參與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與修訂過程,積極分享我國在新興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經驗,為將符合我國發展需求、契合國際發展趨勢的做法轉化為國際共識助力。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檢察部主任、三級高級檢察官,上海市檢察機關第十屆優秀公訴人,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