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圓問題是指在一些幾何問題中,沒有直接給出圓的相關信息,但通過分析題目條件,可以發現某些點的運動軌跡符合圓的定義,從而將問題轉化為與圓有關的問題來解決。在隱圓問題中,求最值是常見的題型,關鍵在于找出隱圓的圓心和半徑,然后結合幾何圖形的性質來確定最值情況。下面借助隱圓的幾種定義,剖析隱圓中的最值與范圍問題,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定點定長型
例1如果圓 (x-2a)2+(y-a-3)2 =4 上總存在兩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為1,那么實數 a 的取值范圍是
解析:由題意知,到原點距離為1的點的軌跡是以原點為圓心的單位圓。
因為圓 (x-2a)2+(y-a-3)2=4 上總存在兩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為1,所以此單位圓與已知圓相交。
易知圓 (x-2a)2+(y-a-3)2=4 的圓 心坐標為 (2a,a+3) ,半徑為2。
所以
lt;2+1 ,解得
。
點評:利用圓的定義(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確定隱圓,本題利用到原點的距離為1的點的軌跡是以原點為圓心的單位圓,轉化到此單位圓與已知圓相交求解。
二、到兩定點距離的平方和型
例2已知圓 C:(x+1)2+(y-2)2= 1,點 A(-1,0),B(1,0) 。設 P 是圓 c 上的動點,令 d=∣PA∣2+∣PB∣2 ,則 d 的最小值為
解析:設 P(x?,y?) ,則 ∣PA∣2=(Φx0+
1)2+y2,∣PB∣2=(x-1)2+y2°
∣PA∣2+∣PB∣2=(x0-1)2+y02+ (x0+1)2+y02=x02-2x0+1+y02+x02+2x0 +1+y02=2x02+2y02+2=2(x02+y02)+2, 0
分析可知當 ∣OP∣ 取得最小值時, ∣PA∣2 +∣PB∣2 取得最小值。
由圓 C:(x+1)2+(y-2)2=1 知圓心C(-1,2) ,半徑 r=1 。
易知
,則
。
點評:本題先求 ∣PA∣2+∣PB∣2 的表達式,再分析取最小值的情況,然后利用定點到圓上一動點的距離關系求出最值。
三、動點 P 對兩定點 A,B 的張角為 90° (k?PA?k?PB=-1 或
型
例3已知圓 C:(x-3)2+(y-4)2= 1,點 A(-m,0) ,點 B(m,0),mgt;0 。若圓 C 上存在點 P ,使得 ∠APB=90° ,則 Ψm 的取值范圍是
解析:由 ∠APB=90° ,可得點 P 在以AB為直徑的圓上,其方程為 x2+y2=m2 ,且與圓 C:(x-3)2+(y-4)2=1 有公共點。
因為兩圓的圓心距為5,所以 ∣m-1∣? 5?m+1 ,解得 4?m?6 。
例4已知 M 是圓 O:x2+y2=1 上一個動點,且直線 l1:mx-ny-3m+n=0 與直線 l2:nx+my-3m-n=0(m,n∈R ,m2+n2≠0, 相交于點 P ,則 ∣PM∣ 的取值范圍是( )。
A

0
D. 
解析:直線 l1 的方程可化為 m(x-3)- n(y-1)=0 ,由
可得
,。
所以直線
過定點 A(3,1) 。
直線 l2 的方程可化為 n(x-1)+m(y) -3)=0 ,由
可得
0 0
所以直線 l2 過定點 B(1,3) 。
對于直線 l1…l2 ,因為 mn-nm=0 ,且 m2 +n2≠0 ,所以 l1⊥l2 ,即 PA⊥PB 。
線段 AB 的中點為 C(2,2) ,設點 P(x ,
由直角三角形的幾何性質可得 ∣PC∣=
。
故
整理可得 (x-2)2+(y-2)2=2 。
因此點 P 的軌跡為圓 C:(x-2)2+ (y-2)2=2 。
因為
,所以圓 C 與圓 O 外離。
因此

∣PM∣ 的取值范圍是
故選B。
點評:本題中兩條直線都有參數,每一條直線都可以通過“直線系”得到直線過定點,并且兩條“動態”直線垂直。本題中兩條直線垂直,連接兩個定點構成線段,分析可知兩條直線的交點必在該線段為直徑的圓上,這是解題的關鍵。
四 ??A,B 是兩個定點,動點 P 滿足
·
為常數)型
例5 已知點 A(2,3) ,點 B(6,-3) ,點 P 在直線 3x-4y+3=0 上,若滿足等式
的點 P 有兩個,則實數 λ 的取值范圍是
解析:設 P(x,y) ,則 
3),
。
代入
,得 (x-2)(x-1) 6)+(y-3)(y+3)+2λ=0, 0
整理得 (x-4)2+y2=13-2λ 。
所以 13-2λgt;0 ,即 
由題意知,圓與直線 3x-4y+3=0 相交,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所以
,解得 λlt;2 0實數 λ 的取值范圍為 (-∞,2) 。
點評: A∨B 是兩個定點,動點 P 滿足
為常數),先利用向量法求出隱圓的方程,再利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出參數的取值范圍。
五、到兩個定點距離之比為定值型
例6已知圓 C:(x-1)2+(y-1)2= 1,點 P 是圓 C 上的動點, B(2,0),O 是坐標原點,則
的最小值為 。
解析:設 B′(m,n),P(x,y) ,使得 ∣PB∣
,則 (x-2)2+y2=2[(x-m)2+ (y-n)2] 。
整理得 x2-4(m-1)x+y2-4ny+ 2(m2+n2-2)=0 。
即 [x-2(m-1)]2+(y-2n)2=2m2+ 2n2-8m+8=2(m-2)2+2n2 0

驗證可知直線 BB′ 與圓 C 相交。
從而

所以
的最小值為
。
點評:本題考查點與圓的位置關系。設B′(m?n) ,使得
,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及點 P 滿足的條件可求得
,得到直線 BB′ 與圓 C 相交,則
,從而可求得其最小值。
例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0,3) ,直線 l:y=2x-4 。設圓 C 的半徑為1,圓心在直線 ξl 上。若圓 c 上存在點 M ,使 ∣MA∣=2∣MO∣ ,則圓心 C 的橫坐標 a 的取值范圍為( )。
A
(20
(204號
(2 D.[0,1]
解析:圓心 C 的橫坐標為 a ,則圓心 C 的坐標為 (a,2a-4) 0
則圓 C 的方程 (x-a)2+(y-2a+4)2 (204號=1 。
設 M(x,y) ,由 ∣MA∣=2∣MO∣ ,可得
,整理得 x2+ (y+1)2=4 。
因為圓 (x-a)2+(y-2a+4)2=1 與圓x2+(y+1)2=4 有公共點,所以 2-1?
,即 1? 5a2-12a+9≤9 ,解得
5。故選D。
點評:先求得圓 C 的方程,再利用 ∣MA∣ =2∣MO∣ 求得點 M 滿足的圓的方程,進而利用兩個圓有公共點列出關于 a 的不等式,解得 a 的取值范圍即可。
變式訓練:
1.直線 l1:kx-y+2=0 與直線 l2:x+ ky-2=0 交于點 P ,當 k 變化時,點 P 到直線 x-y-4=0 的距離的最大值是 。
解析:直線 l1 過定點 A(0,2) ,直線 l2 過定點 B(2,0) ,且直線 l1 與直線 l2 垂直。
所以點 P 在以 AB 為直徑的圓上,圓心C(1,1) ,半徑
,其方程為 (x-1)2+ (y-1)2=2 。
因為圓心 C 到直線 x-y-4=0 的距離
,所以點 P 到直線 x-y-4=0 的距離的最大值為
。
2.圓 C:(x-a)2+(y-a+2)2=1 ,點A(0,2) ,在圓 C 上存在點 M ,滿足 ∣MA∣2+ ∣MO∣2=10 ,則 a 的取值范圍是 。
解析:設 M(x,y) ,因為 ∣MA∣2+∣MO∣2 =10 ,所以 x2+(y-2)2+x2+y2=10 ,即x2+(y-1)2=4 。
因為圓 c 上存在點 M ,滿足 ∣MA∣2+ ∣MO∣2=10 ,所以兩個圓有公共點,即 2-
,解得 0?a?3 。
3.阿波羅尼斯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與歐幾里得、阿基米德被稱為亞歷山大時期數學三巨匠,他對圓錐曲線有深刻且系統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圓錐曲線論》一書中。阿波羅尼斯圓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已知動點 M 與兩定點 A,B 的距離之比為 λ(λgt;0,λ≠1) ,那么點 M 的軌跡就是阿波羅尼斯圓。如動點 M 與兩定點
的距離之比為
時的阿波羅尼斯圓為 x2+y2=9 。下面我們來研究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已知圓 O:x2+y2=4 上的動點 M 和定點 A(-1,0),B(1,1) ,則2∣MA∣+∣MB∣ 的最小值為( )。
A.
B. 
C.
D. 
解析:如圖1,點 M 在圓 O:x2+ y2=4 上,取點N(-4, 0) ,連接MO,MN ,有 |ON| (204號=2|OM|=4 。當點 O,M,N 不共線時, 
圖1

=2 。又
,故 ΔAOM~ ΔMON ,則 
當點 O,M,N 共線時,有
則 ∣MN∣=2∣MA∣ 。
因此 2|MA|+|MB|=|MN|+|MB|?
,當且僅當點M 是線段 BN 與圓 O 的交點時取等號,所以2∣MA∣+∣MB∣ 的最小值為
。選 c 。
(責任編輯 徐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