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切線問題是銜接幾何與代數(shù)的橋梁。從幾何層面看,切線是圓的基本幾何元素,涉及圓的半徑、圓心距等幾何性質(zhì)(如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切線長定理等),是平面幾何知識的延伸。從代數(shù)層面看,通過解析幾何工具(如直線的方程,圓的標準方程、一般方程),將切線問題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運算(如判別式法、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體現(xiàn)“以數(shù)解形”的思想。
一、教材中涉及圓的切線的內(nèi)容
在人教A版《數(shù)學(xué)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和圓的方程中,有四處涉及圓的切線問題。
1.第92頁例2:過點 P(2,1) 作圓 O :x2+y2=1 的切線 ξl ,求切線 ξl 的方程。
分析:由題意知,點 P(2,1) 在圓 O:x2+ y2=1 外,經(jīng)過圓外一點有兩條直線與這個圓相切??稍O(shè)切線方程為 y-1=k(x-2) ,由直線與圓相切可以求出斜率 k 的值。
求 k 時,可以從幾何角度處理,依據(jù)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半徑的關(guān)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直線與圓相切 ?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
解法1:設(shè)切線 ξl 的斜率為 k ,則切線 ξl 的方程為 y-1=k(x-2) ,即 kx-y+1-2k= 0。由圓心(0,0)到切線 ι 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1,得
,解得 k=0 或
因此,所求切線 ι 的方程為
或 4x-3y-5=0 。
也可以從代數(shù)角度處理,將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轉(zhuǎn)化為判斷它們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有無實數(shù)解、有幾個實數(shù)解,直線與圓相切 ? 方程組僅有一組解。
解法2:設(shè)切線 ξl 的斜率為 k ,則切線 ξl 的方程為 y-1=k(x-2) 。因為直線 ξl 與圓相
0切,所以方程組 只有一組解。消去
得 (k2+1)x2+(2k-4k2)x+ 4k2-4k=0 。因為方程只有一個解,所以Δ=4k2(1-2k)2-16k(k2+1)(k-1)=0, 解得 k=0 或
所求切線 ξl 的方程為
或 4x-3y-5=0 。
2.第93頁練習(xí)第2題:已知直線 4x+ 3y-35=0 與圓心在原點的圓 C 相切,求圓C 的方程。
3.第102頁復(fù)習(xí)參考題2綜合運用第16題:求圓心在直線 y=-2x 上,并且經(jīng)過點A(2,-1) ,與直線 x+y=1 相切的圓的方程。
4.第102頁復(fù)習(xí)參考題2拓廣探索第19題:一條光線從點 A(-2,3) 射出,經(jīng) Ψx 軸反射后,與圓 C:(x-3)2+(y-2)2=1 相切,求反射后光線所在直線的方程。
這幾道例題、練習(xí)題既有由直線與圓相切求切線方程或求圓的方程這類基礎(chǔ)題,也有與直線與圓相切相關(guān)的對稱性等綜合應(yīng)用題,可見圓的切線問題在高中數(shù)學(xué)知識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既是幾何與代數(shù)結(jié)合的典型范例,也是考查綜合思維能力的關(guān)鍵載體。
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可以嘗試對直線與圓相切的問題進行一些深入探討與拓展。
二、兩組重要結(jié)論的推導(dǎo)
1.圓 C:(x-a)2+(y-b)2=r2 在點A(x0,y0) 處的切線方程。
(1)圓心在原點,過圓 O:x2+y2=r2 上一點 A(x0,y0) 處的切線方程。
推導(dǎo)方法一:假設(shè)切線的斜率存在且不為0,可設(shè)其為 k ,則 k?kOA=-1 。
由koA
得
。
因此,經(jīng)過點 A 的切線方程為:

整理得 x0x+y0y=x02+y02 。
因為點 A 在圓上,所以 x02+y02=r2 。
所求直線的方程為 x0x+y0y=r2 。
當(dāng)切線的斜率不存在或為0,即點 A 在坐標軸上時,上面的方程同樣適用。
點評:這種推導(dǎo)方法是結(jié)合圓的幾何性質(zhì),利用圓心與切點的連線垂直于切線,兩條直線的斜率之積等于一1,求出切線的斜率,然后用點斜式寫出切線方程并化簡整理。需要注意對兩條直線斜率的存在性分情況討論。
推導(dǎo)方法二:當(dāng)直線的斜率存在時,設(shè)為k ,則直線方程為 y-y0=k(x-x0) ,即 kx- y+y0-kx0=0, 。 ①
聯(lián)立
消去
得(1+k2)x2+2k(y0-kx0)x+y02+k2x02- 2ky0x0-r2=0 。
由 Δ=4k2(y0-kx0)2-4(1+k2)(y02+ k2x02-2ky0x0-r2)=0 ,整理得 (r2-x02)k2 +2x0y0k+r2-y02=0②
因為 x02+y02=r2 ,所以 ② 式可化為 y02k2 
解得
代人 ① 式并整理得 x0x +y0y=x02+y02
因為點 A 在圓上,所以 x02+y02=r2 所求直線的方程為 x0x+y0y=r2 。
當(dāng)切線的斜率不存在時,上面的方程同樣適用。
點評:這個推導(dǎo)方法更傾向于代數(shù)方法,但運算比較煩瑣。
在用代數(shù)方法設(shè)直線的方程并整理為一般式后,我們可以考慮結(jié)合圓的幾何性質(zhì),直線與圓相切 ?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圓 ∵O(0,0) 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 r ,
,化簡整理得 (r2-x02)k2+ 2x0y0k+r2-y02=0 。因為 x02+y02=r2 ,所以 y02k2+2x0y0k+x02=0 ,解得 
除了上面的基本方法,還可以考慮通過求軌跡方程或向量的方法推導(dǎo)。
推導(dǎo)方法三:求切線的方程即求切線上任意一點 P 滿足的關(guān)系式,可設(shè)直線上異于點 A(x0,y0) 的點 P(x,y) 。
因為 OA⊥AP ,所以 ∣OA∣2+∣AP∣2= ∣OP∣2 ,即 x02+y02+(x-x0)2+(y-y0)2= x2+y2
整理得 x0x+y0y=x02+y02 。
因為點 A 在圓上,所以 x02+y02=r2 。
所求直線的方程為 x0x+y0y=r2 。
當(dāng)點 P 與點 A 重合時,上面的方程同樣適用。
點評:在推導(dǎo)方法三中,條件
;也可以用向量法處理,
,y0)
,則
0,即 x0(x-x0)+y0(y-y0)=0 ,整理得x0x+y0y=x02+y02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不用考慮直線斜率的存在性問題。
上面研究了圓心在原點時的情況,那么當(dāng)圓心不在原點時,是否能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呢?
(2)圓心不在原點,過圓 C:(x-a)2+ (y-b)2=r2 上一點 A(x0,y0) 處的切線方程。
顯然上面幾種推導(dǎo)方法對于圓心不在原點處時,也是可以使用的,下面我們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證明。
推導(dǎo)方法一:因為
在圓 C :(x-a)2+(y-b)2=r2 上,所以 (x0-a)2+ (2號 (y0-b)2=r2 成立。
當(dāng)點 A(x0,y0) 處的切線斜率存在時,易得切線方程為
。
即 (y0-b)(y-y0)+(x0-a)(x-x0) =0。
可整理得 (y0-b)(y-b+b-y0)+ (x0-a)(x-a+a-x0)=0, 0
(y0-b)(y-b)+(x0-a)(x-a)- (x0-a)2-(y0-b)2=0
將 (x0-a)2+(y0-b)2=r2 代入上式并整理,可得 (y0-b)(y-b)+(x0-a)(x-a) (204=r2
即過圓 C:(x-a)2+(y-b)2=r2 上一點 A(x0,y0) 的切線方程為 (x0-a)(x-a) 0+(y0-b)(y-b)=r2
我們還可以嘗試通過坐標變換的方法,將圓心不在原點的圓通過平移化歸為圓心在原點時的情形,直接利用(1)的結(jié)論。
推導(dǎo)方法二:將坐標系中的任意點 (x .
按向量 (-a,-b) 平移至點 (x′,y′) ,則即
∣y-b=y′
圓 C:(x-a)2+(y-b)2=r2 平移后得到圓 C′ 的方程為 x′2+y′2=r2 。
點 A(x0,y0) 平移為 A′(x0-a,y0-b) 利用(1)的結(jié)論可得平移后切線方程為 (x0- a)x′+(y0-b)y′=r2 0
則平移前的切線方程是 (x0-a)(x-a) +(y0-b)(y-b)=r2 ,即為所求。
(3)過圓 C:x2+y2+Dx+Ey+F=0O(D2 +E2-4Fgt;0) 上一點 A(x0,y0) 的切線方程。
當(dāng)已知圓 C 的一般方程 x2+y2+Dx+ Ey+F=0(D2+E2-4Fgt;0) ,我們可以自主探索過圓上一點 A(x0,y0) 的切線方程,最終結(jié)果是xoχ+yoy+D.xo+ C+E·
2.過圓 C:(x-a)2+(y-b)2=r2 外一點 A(x0,y0) 的切點弦所在直線方程。
當(dāng)點 A(x0,y0) 在圓外時,求過點 A 且與圓 C:(x-a)2+(y-b)2=r2 相切的切線,顯然有兩條,當(dāng)直線斜率存在時,我們可以通過設(shè)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利用“直線與圓相切 ?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列出關(guān)于斜率 k 的方程求其值,注意不要遺漏直線斜率不存在的情況。
下面我們了解三個預(yù)備知識。
預(yù)備知識1:兩圓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
已知圓 C1:x2+y2+D1x+E1y+F1=0 與圓 C2:x2+y2+D2x+E2y+F2=0 相交,交點分別為 M(x1,y1),N(x2,y2) 。由點M(x1,y1) 既在圓 C1 上又在圓 C2 上,得 x12 +y12+D1x1+E1y1+F1=0 及 x12+y12+
D2x1+E2y1+F2=0 都成立,兩式相減得(D1-D2)x1+(E1-E2)y1+F1-F2=0 。
同理可得 (D1-D2)x2+(E1-E2)y2+ F1-F2=0 。故圓 C1 與圓 C2 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為 (D1-D2)X+(E1-E2)Y+F1- F2=0 ,顯然此方程可以通過圓 C1 與圓 C2 的方程相減得到。
預(yù)備知識2:端點圓方程。
已知兩點 M(x1,y1),N(x2,y2) ,以線段 MN 為直徑的圓的方程可以利用向量垂直的知識得到 (x-x1)(x-x2)+(y-y1) ·(y-y2)=0 ,這個方程被稱為端點圓方程。
預(yù)備知識3:切點弦。
過圓 C:(x-a)2+(y-b)2=r2 外一點 A(x0,y0) 作圓 C 的兩條切線,設(shè)切點分別為 M(x1,y1),N(x2,y2) ,線段 MN 常稱為切 點弦。
接下來我們探討切點弦所在直線方程,先從圓心位于原點處的情況探討。
(1)過圓 C:x2+y2=r2 外一點 A(x0 ,y0) 作圓 C 的切線,切點分別為 M(x1,y1) ,N(x?,y?) ,求切點弦 MN 所在直線的方程。
推導(dǎo)方法一:點 M(x1,y1) 處切線方程為 x1x+y1y=r2 ,點 N(x:,y:) 處切線方程為 x2x+y2y=r2 。
因為兩切線均經(jīng)過點 A ,所以 x1x0+ y1y0=r2,x2x0+y2y0=r2 均成立。
顯然 (x1,y1),(x2,y2) 均為方程 x0x+ y0y=r2 的解。
故 x0x+y0y=r2 就是直線 MN 的方程。
點評:這種推導(dǎo)方法一方面利用了圓上某點處切線方程的結(jié)論,另一方面用到了設(shè)而不求的思想。
推導(dǎo)方法二:因為 ∠AMO=∠ANO= 90° ,所以 M,N 均在以 OA 為直徑的圓上。
以 OA 為直徑的圓的方程為:
(x-x0)(x-0)+(y-y0)(y-0)=0
整理得 x2-x0x+y2-y0y=0 。 ① 又 M,N 在圓 o 上,故 x2+y2=r2 。
②-① 得 x0x+y0y=r2 ,即圓
與以O(shè)A為直徑的圓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亦即直線 MN 的方程。
點評:這種方法用到已知圓的一條直徑的兩端點的坐標求圓的方程、兩圓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將圓的幾何性質(zhì)和圓的方程的知識靈活使用。
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不難推廣得到更一般的情況。
(2)過圓 C:(x-a)2+(y-b)2=r2 外一點 A(x0,y0) 作圓 c 的切線,則切點弦所在直線的方程為 (x0-a)(x-a)+(y0-b) :(y-b)=r2
(3)過圓 C:x2+y2+Dx+Ey+F=0 (D2+E2-4Fgt;0) 外一點 A(x0,y0) 作圓 C 的切線,則切點弦所在直線的方程為 x0x+ 
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得到了圓的切線的幾個結(jié)論,一方面探討過程是對直線與圓位置關(guān)系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另一方面也能為我們靈活、便捷地解決與圓的切線有關(guān)的問題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方法借鑒。
三、圓的切線典型例題分析
例1圓 C1:(x-1)2+y2=1 與圓C2:(x-5)2+(y-3)2=36 的公切線的方程為
分析:根據(jù)題意,先判斷兩圓位置關(guān)系,可得兩圓內(nèi)切,然后將圓 C1,C2 化為一般式,兩式相減可得結(jié)果。
解:根據(jù)題意,圓 C1:(x-1)2+y2=1 與圓 C2:(x-5)2+(y-3)2=36 ,圓 C1 的圓心為(1,0),半徑為1,圓 C2 的圓心為(5,3),半徑為6。
因為
=6-1 ,所以兩圓內(nèi)切,只有一條公切線。
將圓 C1,C2 化為一般式得 C1:x2+y2- 2x=0,C2:x2+y2-10x-6y-2=0 0
兩式相減得 8x+6y+2=0 ,即 4x+ 3y+1=0 。
所以圓 C1,C2 的公切線的方程為 4x+ 3y+1=0 。
例2已知圓 M:x2+y2-2x-2y-2 =0 ,直線 l:2x+y+2=0,P 為直線 ξl 上的動點。過點 P 作圓 M 的切線 PA,PB ,切點為 A,B ,當(dāng) ∣PM∣?∣AB∣ 的值最小時,直線AB 的方程為( )。
A. 2x-y-1=0B.2x+y-1=0 C,2x-y+1=0D.2x+y+1=0
分析:由已知結(jié)合四邊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可得
,說明要使 ∣PM∣?∣AB∣ 最小,則需 ∣PM∣ 的值最小,此時 PM 與直線 ξl 垂直。寫出 PM 所在直線方程,與直線 ξl 的方程聯(lián)立,求得點 P 坐標,然后寫出以PM為直徑的圓的方程,再與圓 M 的方程聯(lián)立,可得 AB 所在直線的方程。
解:圓 M 的方程可化為 (x-1)2+(y- 1)2=4 ,圓心 M(1,1) ,半徑 r=2 。
。
要使 ∣PM∣?∣AB∣ 的值最小,則需∣PM∣ 的值最小,此時 PM 與直線 ξl 垂直。
直線 PM 的方程為
,即
聯(lián)立
解得 P(-1,0) 。
則以 PM 為直徑的圓的方程為 x2+
,即 x2+y2-y-1=0 0
聯(lián)立
相減可得直線 AB 的方程為 2x+y+1=0 。
故選 D 。
切線方程體現(xiàn)了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綜合運用了距離公式與斜率條件;切點弦方程則揭示了幾何變換規(guī)律、直線與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高考中這類問題常作為中檔題出現(xiàn),考查數(shù)形轉(zhuǎn)換能力,既訓(xùn)練代數(shù)運算的嚴謹性,又為后續(xù)解析幾何問題奠定基礎(chǔ),是銜接幾何直觀與代數(shù)推理的重要樞紐。我們可以在后面的學(xué)習(xí)中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責(zé)任編輯 徐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