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已過,秋風漸緊,在昆明車輛段狹窄的檢修場內,他輾轉騰挪,錘擊目檢,順著車輛風管的方向去尋找、處置隱藏的制動病害,一趟趟列車的精準制動
春城昆明,四季蔥郁,雖已進入10月,滿城仍舊一片郁郁蔥蔥的蓬勃生機。在距離市中心數十公里外的群山中,不時傳來列車風管中風聲涌動的鳴響。這里,一列列客車經過精心整修整裝待發,鳴起呼嘯的風笛駛出大山,搭載著旅客奔赴各自目的地。
為列車提供制動保障的,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機務段檢修車間外制動工區,檢修庫里工長黃濤。他穿梭其間,敲擊列車閘片,檢查風管氣密,為一趟趟列車的精準制動保駕護航。
“別人可以做到,我也可以的”
2016年7月,黃濤從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來到了昆明車輛段,成為一名負責檢修車閘的制動鉗工。幾次跟班學習后,制動鉗工的工作讓他對這份職業有了一絲迷惘:每天在臟亂狹窄的地庫中穿行,檢查列車的風管制動裝置,不僅學校里學習的電氣相關知識毫無用武之地,還要直面艱苦的作業環境。
對于彼時的黃濤而言,如何適應全新的工作是他的最大挑戰,迷惘中他甚至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幸好出身鐵路家庭的他有著一股不愿服輸的精神,在家人的關心和鼓勵下,漸漸有了干勁。缺少理論基礎就從零學起,工作環境臟亂差就一點點適應,在心里憋著一口“別人可以做到,我也可以的”沖勁,黃濤一頭扎進外制動檢修工作之中。
“作業指導書是我們工作的基礎,我必須要把它學會掌握。”熟悉黃濤的人,常聽他提起作業指導書,那是指導他規范作業的“寶典”,促進他的專業技術一點點標準、精進。在檢修場里,黃濤穿梭檢查的身影日益靈活,縱使衣服被沾滿油污也全然不顧,只為在現場練就一身硬功夫。“那個時候,檢修完從庫里出來,全身都是黑色的油污,脫下的衣服都能立起來。有次換好衣服,想要搭朋友的便車,可還是因為太臟被他‘趕’了下來。”說起錘煉技藝時的那段趣事,黃濤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就這樣,歲月在一頁頁的研讀琢磨中、一次次的鉆車檢查中悄然流逝,現在黃濤早已掌握了崗位所需的全部技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小組長、工班長崗位。憑借過硬的技術能力,他還被授予“復興號品牌勞動競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讓我們的列車不僅跑得快,更能剎得住”
在黃濤的心里,有兩個無法逾越的距離——80 0米和1500米,那是時速120公里和160公里旅客列車的制動距離,這是確保列車暢行奔馳的安全底線。
黃濤檢修的車輛,既有奔向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等地的省際列車,也有串聯管內的動集列車,還有聯通中老兩國的“瀾滄號”列車,不同的運行方向有著各異的氣候條件,這就需要黃濤針對不同列車特點確定維修思路,精準把控每輛列車的制動距離。“從剎車片熱脹冷縮特質來考慮,去往北方的列車,我們就會多擰上一些,在省內運行的列車,就會相對松上一些。”說起自己維修的小巧思,黃濤的回答向來不假思索。
除了維修工藝上的巧思外,黃濤還致力于車輛維修工裝設計。“我們工區負責著著P W-2 2 0 K、S W-220K等4種車型制動系統的養護維修,每種車型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只有為不同車型設計出最適配的維修方案和工裝,才能更加優質高效的完成制動檢修任務,讓我們的列車不僅跑得快,更能剎得住。”在黃濤設計的所有工裝中,最讓他滿意的莫過于PW-220K轉向架空氣附加式輔助風缸管工裝。
PW-220K車型是近年來工區負責維修的新車型,其管徑是其他車型的兩倍。因為沒有合適工具,拆卸零部件相較其他車型耗費大量時間。不僅如此,稍微壯碩些的職工在狹小逼仄的檢修空間里還難以順利開展檢修作業,使用既有工具的“事倍功半”讓黃濤倍感著急。為解決新車型的檢修難題,黃濤在充分研究車體結構、風管流量、管徑設計等因素的基礎上,潛心設計工裝圖紙,并制作小樣進行現場試驗,經過6次修改打磨,最終新型工裝成功問世,新車型有了尺寸合適的工具進行拆裝,即使身形壯碩的職工也能輕易進入作業區域,有效提升了PW-220K車型檢修作業的質量與效率,讓列車能夠更加精準地“剎住腳”。
“不管他干到8點還是10點,他不下班我也絕不下班”
“濤哥,你是不是不喜歡回家?每次人都走光了你還才回去。”剛成為工長的黃濤總會聽到這樣的提問。當時,他總是工區里下班最晚的,同事們的好奇一度讓黃濤哭笑不得。
實際上,黃濤和他的妻子十分恩愛,兩人自2 0 02年小學相識以來,一路相互扶持走到如今。對于黃濤而言,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盡早結束工作回家,然而肩上的責任讓他在工區堅守到最后一刻。在他看來,想要管理好班組,就要做到真誠擔當、以身作則,“不管他干到8點還是10點,他不下班我也絕不下班,這樣才能確保大家需要幫助時,我能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
黃濤幫助大家解決的,不止是現場作業中的難題,還有業務學習的疑惑。為了提升職工的業務技能,黃濤每兩周在工區舉辦一次理論知識競賽,每月舉辦一次業務技能練兵,將理論與實作知識要點掰開揉碎、毫無保留地教給身邊的同事,工區也因此涌現出了楊凡等技術骨干。近期,楊凡正在黃濤的指導下全力備戰國鐵集團車輛鉗工技術比武決賽。
在黃濤的帶動下,這群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人,迸發出一往無前的蓬勃朝氣,優質高效地完成各種類車輛的制動檢修任務,守護著遠行列車的一路平安。外制動工區因此被昆明局集團公司授予“優秀班組”稱號,黃濤也被評為了“昆明局優秀工班長”。
這些年來,數不清的列車經過黃濤和工友們的養護,在廣袤的大地上飛馳,承載著旅客們穿越雪域高原、奔赴祖國首都、抵達東方明珠、溝通中老友誼……黃濤用敢想敢干的擔當,在滾滾車輪上寫下不負于時代的青春答卷。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