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踏過晨霜、踩過積雪,日復一日用腳步丈量邊境線,這里的每座山、每條河,都早已刻進我們的骨血”
進入十月,新疆喀什地區,干燥的寒風,混著沙塵,如期而至。由喀什出發,沿著喀喇昆侖公路一路向西南方向,經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也被稱為“塔縣”)縣城,再繼續向前,汽車行駛7個多小時之后,可以駛抵“帕米爾高原第一所”——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排依克邊境派出所。
冬季作息時間上午8點45分,起床的歌聲準時響起,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們有序開始新的一天。三首歌曲循環播放:派出所所歌《石頭啊石頭》、《我把青春獻給高原》,以及那首熟悉的《祖國不會忘記》。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地處我國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交界之地。轄區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邊境線長達197.4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一半。在轄區阿特加依里村里,主要居住著柯爾克孜族的牧民?!芭乓揽恕痹诳聽柨俗巫逭Z里,意為“最高的山”。
派出所營區內,五星紅旗正對巍巍昆侖。清晨的昆侖山脈,半山處常云霧繚繞,民警們更愿意稱它為“云崖山”。這里很冷,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39攝氏度。這里是高原,快走幾步就會喘不過氣、頭疼、頭暈。這里很荒蕪,戈壁連著戈壁,山疊著山。
但這里,也有熱血沸騰的時候。訓練場上,民警們演練的吶喊聲震天動地;健身房內,民警們你追我趕,保持最佳狀態。這里也有熱鬧與溫情——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走進老營房改造而成的紅色教育基地,在留言墻上鄭重寫下:“祖國萬歲”、“地理高原 思想高地靈魂高峰”……
9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通過視頻觀看慶祝大會。民警們內心滾燙沸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新疆166萬多平方公里的遼闊大地。這份惦念,化作我們在帕米爾高原雪山腳下前行的力量。我們踏過晨霜、踩過積雪,日復一日用腳步丈量邊境線,這里的每座山、每條河,都早已刻進我們的骨血。我們必將在平凡崗位上扛起使命,讓‘邊境有我,請祖國放心’的誓言,在風雪中更嘹亮、在堅守中更堅定!”
群山寂靜,江水奔流,不改忠誠赤膽。不久前,公安部授予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全國“公安楷?!狈Q號,為堅守在這里的民警們寫下莊重注腳,添上一抹溫暖明亮的底色。
石頭上的心聲
走進派出所營區,大門右側,一塊近兩米高的石頭上,“高原礪兵 亮劍昆侖”八個大字赫然在目,這也是民警們每日開飯前必喊的話。與之相對的另一側,則立著刻有“風骨”二字的石頭。民警們對這里的寒風體會尤深。風從瓦罕走廊長驅直入,凜冽刺骨,給過許多新警切膚體會。而“風骨”還有一重含義,象征著移民管理警察如山石般堅毅的骨氣。
走到一處休閑生活區域,一整面由石頭拼成的墻面豁然呈現。那是屬于新警的儀式之一:每名來到排依克的警察,都要去撿一塊石頭,親手刻下想說的話。有人刻下“祖國萬歲”、“奮斗創造一切”、“奉獻”這樣的詞語,也有人留下一句心里話。
所長彭明有在石頭上寫下“忠誠守瓦罕,鐵血鑄青春”;民警袁嘯寫了自己的名字;劉磊寫的是“別害怕”;胡乃邦寫下對自己的勸誡,“清醒自律”;丁吉祥寫的是“吉祥如意”,他衷心祝愿身邊或調離的兄弟都能平安順遂,也在訴說著移民管理警察的堅守,“終極目標正是為了守護千家萬戶的‘吉祥’與‘如意’”……
起初,石頭只是零散擺在地上。石頭越壘越多,所長彭明有便帶著大家將它們鑲嵌上墻。日久天長,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戍邊墻”。在民警們眼中,每一塊石頭都是一個個“我”,那些刻痕不只是對自己的期許,更是向著遼闊山河,一次次堅定告白。
到祖國偏遠的地方
彭明有今年42歲,湖南安化人,兒時家鄉濃厚的擁軍氛圍,使他想要當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2002年入伍,先后駐守過中吉、中塔、中阿、中巴邊境,既領略過雪山的壯闊,也深知戈壁的荒蕪。能用腳步丈量邊境線,是他心中最自豪的事之一。
2018年底,彭明有來到排依克,成為所里第23任所長。這里位置偏遠,2016年通長明電、2017年通柏油路、2018年通互聯網。2019年1月1日,公安邊防部隊正式告別“橄欖綠”,換裝“藏青藍”。彭明有首先考慮的,就是讓隊伍的精神立起來。他回憶,雖然大家都只是20歲出頭的小伙子,但覺悟都比較高、講大局?!碍h境造就人,這里的戰友們都是有格局的?!彼露Q心,絕不浪費大家的青春,要讓大家在這個地方一天有一天的價值,一年有一年的意義。
每一名新警到來,彭明有帶著大家到勤務指揮室,給他們講瓦罕走廊的歷史、所里的戍邊史,舉行熱烈的歡迎儀式,他希望,每一名戰友都為能來到這里扎根而自豪。當然,有人調離時,這位湖南漢子絕不允許“他們默默無聞地走”。送別時,即將調離的民警在信紙上寫下在排依克的重要記憶,將信件投入“時光信箱”。面對“云崖山”,民警們高唱《祖國不會忘記》,互送禮物、擁抱告別……
邊關的風雪從不停歇,派出所成了民警們生命中“第三個家”?!耙荒耆俣嗵於己蛻鹩言谝黄?,陪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迸砻饔兴室恍Γ八晕页Uf,單位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家——這話可不能讓我媳婦聽見”。
“責任心,就是良心?!弊鳛樾聲r代戍邊民警,令彭明有自豪的是,一大批青年民警前仆后繼來到邊疆,加入他們這支自信、陽光、有信仰、能戰斗的隊伍。
丁吉祥是河南周口人,出生于1999年。從小他愛看《士兵突擊》,覺得當兵“特別酷”。報名入伍時,面對新疆與南京的選擇,他毫不猶豫:“去新疆!”在他心里,“是男人,就要去最遠最偏的地方”。
從一名新兵,成長為班長后,2020年,丁吉祥主動申請來到排依克。盡管這里的荒涼曾讓他不適應——派出所附近只有一個日用品小店——但他依然盡力做好每件事:上山巡邏、卡點執勤、出警救援。
2020年6月,山東漢子胡乃邦主動申請從葉城調來排依克。他相信:“哪怕艱苦偏遠的地方,也能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從葉城縣出發,顛簸的路途讓他吐得昏天暗地。抵達所里時,天色已黑,六月飛雪,穿著短袖的胡乃邦“懵懵的”。就是在這片“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土地上,他從一名剛強的戰士迅速適應角色,細致、盡責地擔負起民警們的后勤保障工作,成為民警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兄弟們信賴的“大管家”。
2023年12月,碩士畢業生袁嘯來了。他的外公曾是修筑中巴友誼公路的戰士,修路時才20歲。袁嘯始終以外公為榜樣,不斷體會著外公“扎得下身子,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奉獻精神。甘肅政法大學偵查學專業畢業的他,善于思考和規劃,為自己找到兩個定位:執法辦案、為民服務。
2024年,所里又來了“00后”大學生新警。這些年輕的面孔有著不同的經歷,卻懷揣著相似的赤誠與目標。他們用行動給出回答:在偏遠的地方,我們可以接過父輩的榮耀與旗幟,守好祖國的“西大門”。
血性、意志與使命
彭明有常對民警們說:“干一行愛一行更要精一行。既然下定決心為國家守邊,就要把真功夫練好?!?/p>
這里的每一名民警,都是行走的“活地圖”。彭明有以身作則,早已踏遍轄區的每一道山口、每一處溝壑、每一個牧場、每一戶人家。在他的帶動下,民警們也在一遍遍巡邏走訪中,與這片土地和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建立起深厚情誼。
對轄區地形地貌、民風民俗、法律法規熟悉都是民警們的基本功。邊境巡邏踏查途中,他們有幾個“必進”:必進執勤卡點、必進牧場、必進生產作業點、必進老鄉家。
在排依克,人人都是戰斗員。彭明有清楚,邊境警察隨時可能面對突發狀況,無論在軍事素養還是應急處置能力上,都必須過硬。而在海拔如此之高、氧氣稀薄、嚴寒刺骨的環境中訓練,強度遠超平原數倍。
副所長徐青,是警務實戰教官,也是大家公認的“硬漢”。訓練中,他以身作則、沖在最前,且以嚴格著稱。他常對民警們說:“流過的汗、磨破的皮、蹭掉的肉,就是最硬的護身符!”
立體化聯防聯控機制為邊境管理提供了堅實支撐。彭明有介紹,過去需要數小時才能踏查的無人區,如今依托警航力量,十幾分鐘便能完成。“只有走到邊疆,才能感受到國家的強大?!比朔?、物防、技防的全面加強,成為民警們守邊固防的信心和底氣。
以人民為名
“我們的黨旗和警徽,一定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群眾需要的地方?!迸砻饔姓f出這句話時,擲地有聲。他常和所里的年輕人說,“你把群眾放在心里面,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在民警們守護的轄區里,散落著幾個牧場點。接到有牦牛、羊走失的警情,民警們第一時間出發尋找,無論再難再遠都要給牧民們找到。漸漸,他們總結工作經驗,形成“一場一檔”、“一地一檔”,為每一頭牛羊建立檔案,認真登記特征與歸屬。
建立牛羊檔案,守護的是牧民的生計;為牧民送去需要的藥品等生活物資,是民警們對轄區群眾如親人般的關心。牧民們常常對他們說:“你們是我們的好巴郎!”
2021年10月,某工地發生勞資糾紛。丁吉祥接到電話后,立即帶著楊軒、馬那斯·依力亞斯等民警趕到現場??吹揭粋€工人眼睛紅了,丁吉祥內心不是滋味。幾位民警勸解一陣后,摸著警徽和工人們說:“我們用帽子上的警徽向你們保證,我們一定會管到底?!?/p>
與工人代表溝通,熬夜打了無數通電話,看著那些與自己親人年紀相近的工人,丁吉祥深深理解那份不易與艱難,“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困境,都會希望能有一只手伸出來、能拉你一把”。
事情最終圓滿解決,工人們說:“你們說的話確實做到了,你們真的配得上‘人民警察’這幾個字。”
還有一些救援時刻,現場自然條件更加惡劣,考驗更為急迫。2023年6月的一天,晚上8點半左右,派出所接到一名外地年輕游客的報警。他被困在一處淺灘,四周雪融性洪水擋住了去路,腿也受了傷……視頻接通后,彭明有讓這位游客舉起手機環顧四周。不到十分鐘,彭明有已大致判斷出他的位置,隨即帶領阿塔巴依·尼亞孜胡加、丁吉祥、羅楷等人出發救援。
趕到被困者所在的牧區,他們發現現場環境比想象中更為復雜,周圍多是沼澤泥地,車輛易陷。臨近夜里11點,天空飄雪,氣溫已降到零下。考慮到被困青年的身體情況,他們決定先渡河。
自幼在塔縣長大的民警阿塔巴依在腰間綁了繩索,一步步涉入冰冷的河水。終于到了游客所在位置后,阿塔巴依顧不上冷,一邊寬慰這名游客,就地取材生了火,陪著他等待進一步救援。
與此同時,彭明有多方協調,在凌晨四點左右,調來一臺大型鏟車。借助鏟車,這名游客被成功救出。望著身邊的民警,這個年輕人忍不住哭出聲來。待將他送往塔縣醫院檢查并妥善安置后,民警們回到派出所,已是次日上午近10點。
在排依克,守護以不同形式存在,是一份牦牛檔案,是一句“我們管到底”的承諾,是湍急水流中腰間的繩索,還有給牧民送的藥……民警們用行動詮釋著“人民公安”的含義。
青春的回響
10月1日上午,云霧漫起昆侖山脊。當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直播鏡頭對準這里時,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升旗儀式莊重舉行。升旗儀式結束后,民警馬乾龍面對鏡頭,開啟了一場“云端”的紅色講解。
在他身后,是繪著彩色圖案的戍邊石、塔吉克民俗屋、柯爾克孜民俗屋與舊營區共同構筑的紅色教育基地——這里,是派出所第三代老營房原址,于2023年整理建設后正式對外開放。民警們利用各自的空閑時間,為游客們講解排依克老一輩的故事。
在一間展室內,陳列著一件民警們都熟悉的老物件,一塊舊帆布。那是1962年冬,一支7人巡邏隊在途中遭遇暴風雪,被困于一處軍用帳篷,只得等待救援。面對未知與恐懼,隊員李剛仁用木炭在帳篷內的一角寫下了《保衛祖國好江山》:“帕米爾昆侖山,冰封雪蓋銀光閃。抬頭看,哨兵站在云間。低頭看,鐵騎雪中似箭。邊防戰士志凌云,保衛祖國好江山?!边@首“帆布詩”,不僅見證了他們最終獲救的奇跡,也成為后人理解前輩風骨與堅守的珍貴見證。
在營房走廊的留言板上,貼滿了來自各地游客的心聲。袁嘯記憶深處,有一封來自游客的信。幾位老人曾到邊疆旅行,當時給他們講解的正是袁嘯。2024年9月,這封信輾轉寄到排依克。這位老人在信中寫道:“非常敬佩你的工作表現。聊天中得知你學業有成又選擇邊疆工作,傳承祖輩建設邊疆的經歷,是當代年輕人的楷模。”隨信還附上了他們與袁嘯的合影。
這是袁嘯工作以來第一次受到表揚信。感動之余,他認為:“這并不完全是因為我工作做得多好,更因為我們身穿這身警服。是警服的顏色,給我們工作帶來了光輝的顏色?!?/p>
當夕陽為雪山鍍上金邊,營房的玻璃上又添上了新的留言。有的游客留言: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的地方,一顆顆年輕的心卻選了邊關。有的游客緊緊握著民警們的手說:“你們是最可愛的人?!边@些真摯的話語,給了民警們更多堅守的力量。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這不僅是墻上的無聲宣言,更是年輕民警們在邊關,用滾燙青春發出的真實回響。
另一種守護
為減少高原環境對民警身體的傷害,民警們有調離的制度安排。已經在排依克堅守滿五年,彭明有選擇繼續留下?!霸谧约哼€能堅持的時候,我想和兄弟們站在一起?!彼f,“邊疆,總要有人來守”。
彭明有最怕接到關于戰友身體出問題的電話。提及民警們在高寒環境中落下的毛病,這位硬漢的聲音不由自主哽咽:“沒有人是鋼筋鐵骨,在這里,不生病是不可能的?!薄安还苁裁磿r候身體不舒服,第一時間跟我講!”這是彭明有對兄弟們的牽掛,也是這位硬漢內心柔軟的地方。
同樣的,在牧區,高血壓、關節炎等也困擾著這里的人們,缺醫少藥時,民警們盡可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看著身邊戰友、轄區牧民身體上的病痛,胡乃邦決心做點什么?!澳呐轮荒軒痛蠹覝p輕一分痛苦,也好啊!”他自學教材、刷科普視頻、向學醫的朋友請教。2024年,他報名參加了國家移民管理局的衛生員培訓。培訓期間,下課了,他追著老師問各種高原疾病的問題。
從心肺復蘇到針灸推拿,胡乃邦努力掌握一項項技能。成為所里的兼職衛生員后,巡邏時,他身上總帶著“移動藥箱”。雖然掌握的醫術有限,但能成為守護大家健康的“第一道屏障”——為老鄉量血壓、揉肩頸,為戰友處理擦傷、緩解凍僵的關節——胡乃邦找到了堅守的另一種方式。
石頭背后
在排依克,民警們的堅守,離不開遠方家人的付出和支持。如果說營區的石頭象征著質樸與堅毅,那他們的家人,便是溫潤的玉,默默守護著他們的“小家”。
工作多年,彭明有很少讓父母來探望。他不想他們擔心。如今關于派出所的報道多了,老家親友看見他胸前的獎章,覺得風光。唯有母親在電話里說:“兒子,你好苦。”
難得休假時,彭明有會把所有時間留給父母、妻兒。在彭明有兒子心里,爸爸是守邊的英雄。彭明有岳父有一次生病住院,兒子發來信息:“妹妹睡了,爸爸別擔心?!蹦莻€小小的身影,已經有了男子漢的模樣。
丁吉祥也向來報喜不報憂。在新疆當兵多年,提起工作環境,他總和父母說:“我這兒可是5A級景區,放心吧。”比起沉默的父親,母親會心疼地掉眼淚:“你真的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p>
袁嘯的女朋友在另一座城市工作生活。有時兩人爭執,多半是因為他忙得忘了按時吃飯。袁嘯送了一只小貓給女朋友,希望小貓可以多陪伴她。盡管他知道,這些陪伴遠遠不夠。
今年8月28日,焦帥飛的未婚妻到派出所探親,并主動要求和他一起巡邊。在界碑和戰友見證下,焦帥飛向未婚妻正式求婚?!澳闶睾米鎳倪吔?,我守好我們的小家。放心,家里有我。”注視著焦帥飛的眼睛,姑娘堅定地說道。
胡乃邦最近也有一件開心事——妻子來看他了。今年五月,兩人剛領證。他們一起巡山,行走到中阿2號界碑……問到妻子最喜歡這里的什么,胡乃邦笑了笑,“她最喜歡這里的我”。
吾心安處排依克
派出所營區內,還有一處讓民警們感到安心的地方——“邊塞四海苑”。2022年,在上級支持下,他們親手建起一座200平米的陽光暖房。帕米爾高原上砂石遍布,沒有適宜的土壤,他們就從幾十公里外運來泥土。多番嘗試后,各地的植物在這里扎了根:檸檬、桂花、山茶、蓮霧……每次執行完任務,彭明有會讓大家來這里吸氧、休整。
暖房里,彭明有專門辟出一角陳列書籍。書架上有介紹黨的創新理論、新疆風貌、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也陳列著“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叢書——這一部分,尤其讓民警們自豪。
“我們不僅在種樹,也在種自己?!迸砻饔羞@樣說。暖房里的植物不斷抽枝發芽,長勢喜人。在他眼中,那是民警們精神狀態的寫照,“就像樹葉子,噌噌往上長”。
在排依克越久,情感聯結越深。負責后勤的胡乃邦在食堂管理上花了心思,讓兄弟們吃得更健康。袁嘯則在工作之余,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實地走訪,完成了兩篇關于邊境工作的論文。丁吉祥在日常工作中深切體會,無論身在多么偏遠的地方,警察的價值從未改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新的一天,五星紅旗獵獵作響。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的戰士們,又踏上了征程。
責任編輯 趙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