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田徑世錦賽只誕生了一項世界紀錄,即男子撐竿跳高的6米30。這個人類運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績既讓人興奮驚奇,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因為它的創造者是耳熟能詳的瑞典名將杜普蘭蒂斯。對于他近五年的表現,人們用的最多詞語之一就是“不可思議”。


從創造2米17世界紀錄起,小杜就像個永不停歇的“紀錄收割機”,一次又一次地升高男子撐竿跳高的天花板,頻次多而快。2020年,他刷新了2次,2022年3次,2023年2次,去年3次,今年竟達4次,總數達到14次,這次改寫紀錄距離上次只用了34天。有撐竿跳“沙皇”之稱的布勃卡當年以“ 一厘米先生” 而聞名,用微小幅度不斷更改世界紀錄,如今小杜完美繼承了這一 “傳統”,而且跳得更高。當其他運動員還在為躍過6米而拼爭和興奮之時,他早已掠過6米100多次了。他將橫桿帶入“6.30時代”,也使撐竿跳高這個“曾經就是在跑道邊安靜進行的”項目,大大升高了關注度。
撐竿跳高對運動員的體能體態要求極為苛刻,小杜似乎為這個項目而生。他身高1米81,肩寬腰窄,身材呈倒三角形,這既能在助跑時保持重心穩定,又能在空中最大限度減少風阻。他的臂展遠超同等身高運動員的平均水平,在握桿時可選擇更高握點,進而增加過桿高度。
每次被問到破紀錄秘訣,小杜都強調“助跑速度就是一切”。他的快肌纖維占比高達70%多,助跑爆發的瞬時速度超過其他運動員。去年9月,他和另一位世界紀錄保持者、挪威男子400米欄選手沃爾霍姆來了一場百米表演賽。小杜跑出10秒37的佳績,沖線取勝瞬間還回頭看了看對手。
這一切固然離不開他家族的運動基因,其父曾是美國撐竿跳高運動員,其母曾是瑞典女子七項全能選手;這一切也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誨。父親的理念是:僅靠身體調節是不夠的;在撐竿跳運動中,技術工作必須與力量和速度同步進行,因為這個項目非常獨特。母親則告訴他:“你變得越強壯越快,桿位選擇變化就越大。”
母親的指導甚至超越技術本身,比如“做一個好人很重要”,又如“在撐竿跳中,你必須無所畏懼、自信。” 這不,破紀錄后兒子又向世界霸氣宣告:“現在,6米40是撐竿跳高項目新關卡了,這是一個新篇章。”
提起麥克勞林,人們習慣于將這個名字與女子400米欄連在一起。在過去四個賽季,她6次刷新世界紀錄,把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從52秒16大幅提升至50秒37。在這個對技術和體能要求極高的項目中,她已集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于一身,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滿貫”得主。

然而,近年來她的目光卻轉向極具挑戰性的女子400米。盡管這個項目與400米欄僅一字之差,但運動模式和訓練重點截然不同。能夠在兩個項目上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談何容易,可麥克勞林用事實讓人信服。2023年,她以48秒74秒的平跑成績高居女子400米世界排名榜首。上賽季她又跑出48秒75,排名世界第四,與近年來該項目的領先者、多米尼加名將保利諾還有0.58秒的差距。
東京世錦賽上,麥克勞林索性將400米項目作為主攻目標。為了全力一搏,她居然放棄最擅長的400米欄比賽。半決賽中,她跑出個人最佳成績48秒29。雨中作戰的決賽中,她更是爆出驚人能量,將個人最好成績提升到47秒78。與其同場競技的保利諾雖也跑出個人最佳的47秒98,沖破48秒大關,但還是讓麥克勞林笑到最后。
這個冠軍成績再度刷新了人們對麥克勞林的認知:其一,打破了塵封42年的女子400米賽會紀錄,成為該項歷史上第二好成績,距離世界紀錄只差0.18秒。其二,成為世錦賽歷史上第一個400米和400米欄雙冠王。
東京世錦賽是許多00后甚至05后小將青春綻放的舞臺,如2004年出生的博茨瓦納選手科倫在男子400米半決賽跑出43秒61,決賽43秒53,兩次創造今年最佳,并奪得冠軍,還在男子4×400米接力中執掌第4棒,逆轉美國隊奪得冠軍。同年出生的肯尼亞選手切羅蒂奇在女子3000米障礙中以8分51秒59勇奪金牌。2005年出生的意大利男子跳遠小將馬蒂亞·福爾拉尼也是其中一顆亮眼之星。


去年被福爾拉尼稱為“完美一年”,又是走向精英水平的“過渡一年”,他在8場大賽中都躍過8米。2月,他在意大利室內錦標賽上跳出8米34,離世界青年紀錄只差1厘米。3月,在格拉斯哥世界室內錦標賽上,他以8米22奪得銀牌,成為贏得世界室內跳遠獎牌的最年輕運動員。6月,在羅馬舉行的歐洲錦標賽上,他跳出8米38的個人最好成績,創造U20男子跳遠世界紀錄。8月,在巴黎奧運會上,他第一輪就跳出8米34,最終獲得銅牌。年底他成為世界田聯2024男子年度新星獎得主。不過,他早早把目光投向今年的兩個大賽:世界室內錦標賽和世界田徑錦標賽,并放言,“每年我都要創造個人最好成績,年復一年地努力進步。”
此言并非年少輕狂。今年3月南京室內田徑世錦賽上,男子跳遠的第一跳,對手就亮出8米28,福爾拉尼卻遭遇犯規。但這位瘦削的天才少年展現出超乎年齡的心理素質,第二輪縱身一躍,飆出8米30,奪得冠軍。
來到東京世錦賽,他更是沖勁滿滿。他崇拜的美國跳遠名將邁克·鮑威爾34年前就是在東京創造了8米95的世界紀錄。男子跳遠決賽火藥味十足,多哈世錦賽冠軍、牙買加老將蓋爾風頭強勁,第一跳雖未完全踩上板,依然跳出8米33,直接霸占榜首。中國選手石雨豪第二跳也達到這個成績。第四跳蓋爾發威,跳出8米34,推高頭位。但最后的風暴還是來自于福爾拉尼,他第四跳8米22,第五跳竟飆出8米39,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一下子沖到第一。他興奮地發出大叫,現場解說卻驚奇得有點結巴。沒想到這小子第一次參加世錦賽決賽,就逆轉掀翻一眾世界名將,成為世錦賽歷史上最年輕的跳遠冠軍。
這是她最后一次參加田徑世錦賽,日本也是2007年她首戰世錦賽的地方。當年,她出戰大阪世錦賽女子4×100米接力預賽,并隨隊收獲一枚銀牌。此時,年近39歲的她發出這樣的感慨:“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書寫故事的結局,這該多么幸運。”
賽道上,她的辨識度極高,1米52的袖珍身高,卻有驚人的爆發力,再配上標志性的彩色假發,由此贏得“袖珍火箭”的昵稱。她就是牙買加短跑女飛人弗雷澤。
弗雷澤1986年12月出生于牙買加金斯敦貧窮社區,童年時與母親和兄弟同擠一張床,赤腳跑步到六年級,才擁有第一雙釘鞋。沒人想到她日后會成為短跑傳奇。10歲那年,她就幫助牙買加青少年隊贏得中美洲和加勒比青少年錦標賽4×100米接力金牌,還在牙買加學校錦標賽上奪得100米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以10秒78的成績奪得女子100米金牌,成為史上第一位來自加勒比地區的奧運女子百米冠軍。2009年8月,她在德國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100米決賽中,以10秒73首次奪得世錦賽金牌。2017年,弗雷澤生下兒子后僅10周,便重返訓練場,在2019年世錦賽上第4次奪得百米冠軍,展現出強大韌性。
“我還有未竟的事業,所以始終盯著目標。很多人認為,女性一旦過了35歲,天賦和能力就會衰退,但我依然能站上賽道競爭。”
在短跑選手身材日趨高大化的今天,弗雷澤的身體條件很不起眼,但她的起跑和加速跑非常完美。和身材高大的短跑選手相比,她的動作頻率更快。在近二十年職業生涯里,弗雷澤收獲了包括3枚金牌在內的8枚奧運獎牌、包括10枚金牌在內的17枚世錦賽獎牌。她是女子100米歷史上打開10秒70大關次數最多的選手,在女子100米歷史前20的成績中,有9次由她創造。她同博爾特一起,共同締造了屬于牙買加短跑的時代。她職業生涯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在100米世界紀錄下刻上自己的名字,最好成績是2021年創造的10秒60,排在歷史第3。
東京世錦賽上,女子100米飛人大戰群星薈萃,含金量十足。在后輩面前,弗雷澤仍顯現出一定的競爭力,她以11秒03位列第六。
不管怎樣,弗雷澤仍不服老:“我知道我的比賽并未結束,只是換了一個跑道。這一新篇章是關于傳遞運動帶給我的經驗教訓,用我的聲音為他人發聲,幫助下一代更加閃亮。”
賽場上的不確定性往往是引發激情的燃點和亮點,即使是難以捕捉的瞬間變化,都會讓一次爆冷、一顆新星、一段故事、一個傳奇誕生。
東京世錦賽男子百米大戰,人們普遍看好美國名將萊爾斯或博茨瓦納的特博格奪冠。沒想到,牙買加選手塞維爾起跑時不是最快的,可途中不斷加速超越,在50米至60米區間達到最大速度,峰值階段超過44公里/小時,步頻達每秒4.8步,步幅接近2.5米,最終憑借更有力的沖刺拿下冠軍。9秒77不僅是他的個人最好成績,也是今年世界第二好成績。
男子1500米決賽最后時刻,葡萄牙選手納迪爾從第五的位置穿透前面的四人防線,逆轉奪冠。這結果讓他兩眼睜大,雙手抱頭,久久難以置信。男子萬米決賽,法國選手格雷西耶在最后直道瘋狂加速,連超5人,終點線前成功絕殺最后一位領先者,首次贏得世錦賽冠軍。此前他在世錦賽上的最好名次只是11名。坦桑尼亞選手辛布與德國選手彼得羅斯在男子馬拉松終點同時撞線,不得不借助攝像分出名次,最后辛布以0.03秒的微小優勢奪得坦桑尼亞首枚世錦賽金牌。
同樣的驚奇還在女子標槍賽場上再現:熱門奪冠的一眾高手集體落敗,尤其是上屆冠軍北口榛花在家門口早早翻車,連決賽圈都沒進。最終奪冠的竟是名字和長相都陌生的厄瓜多爾選手朱莉西·安古洛。
24歲的安古洛此前從未參加過鉆石聯賽或洲際巡回賽金牌賽。她以14號種子身份來到東京,“我來這里的目標是進入決賽”。她也是擁有1810萬人口的厄瓜多爾第一個實現這個目標的女選手。
就是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女子,在資格賽中投出63米25,創造新的全國紀錄,還進入了決賽。24小時后,在決賽第二輪,她又奮力投出65米12的成績,早早鎖定冠軍,為厄瓜多爾贏得歷史上首枚田賽金牌。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轉換如此突然,讓她不住感嘆:“我很震驚,不敢相信!”現場的厄瓜多爾觀眾甚至沒有準備國旗。
其實,看似意外的成功決非完全運氣使然。以安古洛為例,她在貧困中長大,經常不確定自己的夢想能否在家庭環境限制下實現。她說:“為了訓練,犧牲太多了。我去國外訓練一次就要幾個月,因為厄瓜多爾沒有合適的設施,沒有教練。我的教練在3500公里外的另一個國家。”她左膝經歷了兩次手術,一度威脅到實現夢想,經濟困難迫使她不斷權衡訓練和家庭需求。就在大賽前一個月,她的哥哥在暴力事件中喪生,但她沒有放棄……難怪奪冠后,她的淚水順著臉頰不住流下:“這枚獎牌是給我的家人,給所有相信我的人。我為厄瓜多爾感到驕傲,為拉丁美洲感到驕傲,也為所有繼續奮斗的女性感到驕傲!”
責編 柏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