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瀏覽一番國際媒體的標題,就能知道這場日本3比2打敗巴西的比賽意味著什么。國際足聯的新聞通稿是“日本足球長成了”;各大國際通訊社多用“日本足球創造歷史”這樣的新標題;也有“巴西足球被上了嚴峻一課”以及“日本用自己的方式,打敗曾經的老師”……
最后這個標題,恐怕在中國文化語境內更熟悉,因為日本總能這樣。這只是一場熱身賽,似乎沒必要上升到太高,巴西上半場優勢控場,取得了2比0的領先。但對手的講述,尤其參賽者賽后的道白,很有些內容。巴西老將卡塞米羅在比賽現場,用一種自我批評的方式來點評:“我們下半場完全是在夢游。這是最高級別的較量,是不容許任何注意力分散的頂級競技。我們下半場的表現是不可接受的,這種表現是失去世界杯、美洲杯或者奧運會獎牌的糟糕表現。我們必須從中汲取教訓、關注細節,否則后果不敢想象……”
將老師打成這樣,日本總能如此。
對于巴西足球以及日本足球,濟科都有至高話語權。賽后,這位世界足球傳奇人物用一種獨特視角來分析。“這是一次美妙的翻盤,日本下半場體現出來的攻防組織性、30分鐘連進巴西3球,充分說明了他們的競爭力。日本是一支極其優秀的球隊,他們達到遠高于韓國隊的高度,值得這場美妙的勝利,這是對日本足球最好的考驗。” 濟科對巴西媒體如是說。
濟科想必清楚,自己是日本足球珍視的傳奇人物,他的每句話,日本媒體和球迷都會廣泛傳播。“他們達到了遠高于韓國隊的高度”──這是日本足球愛聽的褒獎,而韓國恰恰就在日巴之戰前,0比5被巴西橫掃。濟科即便帶有立場,他的表述無可指摘。
日本怎么就這么強了?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日本國家隊在2018世界杯之后,進行了又一次自我鍛造和淬火。這次從自我認知、自我否定再走到自我重塑的經歷,沒有經歷大起大落,也不太為外界所關注,但走上的卻是日本足球乃至日本社會期待的本土化路徑。
2018年世界杯后,西野朗卸任,日本足協繼續使用本土教練,森保一接手。俄羅斯世界杯,日本再一次打進淘汰賽,但小組賽對塞內加爾的表現,為出線而控球消耗時間,引起各種批評。在日本足球內部,對于“傳控至極”的戰術風格,也有不同的評價。
在反思、自省這方面,日本足球勇于承認不足的態度,一直是他們的優良傳統。2017年到2018年期間,日本足球覺得這種將個人精良技術結合成團隊控球優勢的戰術風格,會是日本足球實現突破的捷徑。然而森保一和日本足協在自我審視和自我反省過程中,產生了不同觀點。他們認為,日本足球打傳控是最好的防守,可傳控之外,快速攻防轉換能力不足,缺乏鋒線得分手,是制約日本隊的嚴重問題。“過猶不及”成了一些批評者質疑日本隊的痛點。拓寬思路、豐富日本足球的戰術打法,尤其是適度做一些減法,成了森保一執教國家隊的選擇,哪怕他要為此付出短期代價。
2019年亞洲杯,還處在調試期的日本國家隊被東道主卡塔爾3比0擊敗。批評森保一,乃至質疑日本土帥的聲浪震耳欲聾。細膩精巧的小配合、區域傳遞大幅下降,對手依靠身體的攻擊性踢法總能收獲成功。在這最敏感時期,日本足協沒有朝令夕改,繼續力挺森保一。
于是,在2022年世界杯上,日本逆轉戰勝德國和西班牙這樣的歐陸豪強,以小組第一晉級。淘汰賽和克羅地亞120分鐘戰成1比1,點球被淘汰。國際足聯給出的卡塔爾世界杯排名,沒能打進八強的日本排名第九。
這對日本足球算不上多大的進步,因為2002、2010和2018,他們都做到了小組賽晉級。不同的是森保一簡化了控球的日本隊,實戰上的優勢卻在繼續上升。
歷史上首勝巴西,肯定不是日本足球的終點。善于學習、勇于自我反思和糾錯、總能打敗老師的日本足球,如此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