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威尼斯人綜藝館內歡呼聲此起彼伏,布魯克林籃網與菲尼克斯太陽的季前賽激戰正酣,這是2025年NBA中國賽的現場,也是NBA海外賽的縮影。
自1979年華盛頓子彈隊(現奇才隊)首次踏足中國打表演賽以來,NBA的海外擴張已走過近50個年頭,從最初的友好交流到如今精心布局的商業版圖,海外賽已經成為NBA全球化戰略鮮明的旗幟。
故事要從1978年夏天講起。那一年,NBA總冠軍華盛頓子彈隊去以色列,與特拉維夫馬卡比交鋒。這被視為NBA海外賽的起點,子彈隊以97比98不敵對手。
中國球迷熟知的NBA海外賽是一年之后。1978-79賽季的NBA總決賽,西雅圖超音速以4比1擊敗上屆冠軍華盛頓子彈。3個月后,冠軍超音速隊接到訪華邀請,但因為行程安排沖突,最終由亞軍子彈隊出席。
中美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后,籃球交流悄然啟動。

子彈隊來華比賽的對手是八一隊。比賽手冊上,子彈隊的名字被音譯為“華盛頓布萊特”。那時,中國籃球與NBA十分陌生,以至于美方在報道中誤將八一男籃寫為“中國國家隊”。
比賽中,八一隊展現出了不俗的戰斗力,通過快速的轉換進攻和人人能投的特點緊咬比分,上半場結束,八一隊僅落后1分。下半場風云突變,八一隊隊長吳忻水意外受傷,退出比賽,內線核心穆鐵柱犯規離場,八一隊失去兩位核心,最終輸球,比分為85比96。
雖然輸了比賽,八一隊還是讓子彈隊印象深刻,尤其是身高2米28的穆鐵柱,具有大個子球員中少見的柔和手感,搶下籃板能送出長傳助攻,在和明星球員昂塞爾德、海耶斯的內線對抗上,力量不落下風。
海耶斯賽后說:“他是我遇到過的最高的對手,張伯倫已經很高了,但穆是真正的巨無霸。”子彈隊總經理費里的評價更為生動:“他就像一座移動的高塔。”
后衛郭永林拿下全場最高的27分,他的精準投籃讓八一隊開局一度占據上風。子彈隊主帥莫塔甚至與球隊律師探討,是否能把郭永林引進NBA,受限于客觀條件,這一設想未能推進。
多年以后,吳忻水回憶那場比賽說:“比賽過程挺好,大家都挺努力。美國隊贏了,中國隊員覺得并不丟人,八一男籃也沒有覺得難堪。”
子彈隊在中國停留了兩周,又和上海男籃打了一場,比分113比80。
現在讀起當時關于子彈隊的報道,多了很多記憶的味道。譬如住宿,那時北京只有一家酒店有空調,但同一時期來華訪問的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及其隨行入住了這家酒店,子彈隊只能住一家沒空調的賓館。

30年后的2009年,奇才隊派出十多位球隊代表,其中包括已經入選名人堂的昂塞爾德前往中國,開辦籃球訓練營,紀念子彈隊訪華30周年。昂塞爾德重訪北京,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讓他驚嘆連連,說自己還保留著1979年北京之行的照片,和現在的北京相比天壤之別。昂塞爾德問起當年八一隊那位高大中鋒,得知穆鐵柱已于一年前離世,不禁黯然唏噓。昂塞爾德回憶說:“當時并未意識到那次訪問的歷史意義,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能見識到許多人、許多事、許多歷史和文化,有機會體驗那些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里,NBA的海外開拓行動是最早開始的,但背后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味道。上世紀七十年代,NBA在影響力、關注度、球隊估值等方面,都難與橄欖球和棒球匹敵,從國際市場尋求更多發展機遇是無奈之舉。事實證明,球隊頻頻出海,為聯盟掙得了曝光和關注度,NBA的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從聯盟近些年收入水漲船高、球員工資帽以及球隊的估值和出售價格得到了證明。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鳥”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黑白爭霸,加上喬丹橫空出世,NBA比賽精彩程度和話題度有了重要抓手,海外賽踏上了快車道。時任NBA總裁的大衛·斯特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曾表示:“這是一個傳統的經濟課程——意識到機會,就嘗試著推進。我們1987年就與國際籃聯合作,1988年在馬德里舉辦了第一屆麥當勞冠軍賽,國際籃聯建議我們應該去奧運會轉轉,機會一個接著一個,成就了我們的現在。”
歐洲是NBA主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合作的歷史悠久。1988年創立的麥當勞冠軍賽是NBA球隊和歐洲聯賽冠軍隊之間的比賽,采用單淘汰賽制,結合了NBA和國際籃聯兩種不同規則,在1988-1999年間的比賽中,每一屆都是NBA球隊奪冠。
后來,賽事升級為NBA歐洲巡回賽,仍在NBA球隊和歐洲球隊之間進行,不再局限于一地,而是不同的NBA球隊在不同的歐洲城市與不同的歐洲球隊較量。以2006年為例,有4支NBA球隊訪歐,費城76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洛杉磯快船在俄羅斯莫斯科,圣安東尼奧馬刺在法國巴黎,菲尼克斯太陽在意大利特雷維索。
經過多年成功舉辦季前賽,NBA在歐洲已經不滿足于此,巴黎、倫敦等城市都已經舉辦過常規賽。新賽季,孟菲斯灰熊和奧蘭多魔術將于2026年1月16日在德國柏林、1月19日在英國倫敦進行兩場常規賽,這將是NBA常規賽首次登陸柏林,第十次在倫敦舉行。
NBA還宣布,2027年于英國曼徹斯特與法國巴黎、2028年于柏林與巴黎各舉辦兩場常規賽。
由于地理原因,NBA球隊經常在美洲打季前賽和表演賽,迄今為止,已經在墨西哥、巴哈馬、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國家進行過數十場比賽。
1991年10月20日,NBA第一場拉美地區表演賽在巴哈馬首都拿騷進行,邁阿密熱火以109比98擊敗華盛頓子彈。如今,墨西哥這樣離美國很近的地方也開始舉辦NBA常規賽了,2025年11月2日,達拉斯獨行俠和底特律活塞就在墨西哥城進行了一場常規賽。
日本也值得一提。早在1990年11月,菲尼克斯太陽和猶他爵士就在東京打了一場常規賽,這是NBA第一場海外常規賽。與季前賽不同,正式比賽雙方真刀真槍比拼,而非在演練陣容。迄今為止,NBA在日本一共打了6場常規賽,足見對日本市場的重視。
總體來看,NBA海外賽蓬勃發展,背后是聯盟多年來堅定不移的全球化戰略與商業野心,市場擴張、收入多元化都是海外賽的核心動力。今年7月官宣未來三年在歐洲舉辦六場常規賽時,NBA總裁亞當·蕭華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籃球是歐洲第二大運動,和北美相比,這個上億歐元的市場還遠未飽和。”
NBA球隊來歐洲打比賽數量有限,現在,聯盟正試圖與國際籃聯合作,創辦獨立的NBA歐洲聯賽,將商業化運作方式和歐洲職業籃球結合,每年有16支球隊參與,其中有12支永久參賽球隊以及4個升降級名額。
對于這一新聯賽,NBA已經就加盟名額和皇馬、巴薩等豪門俱樂部溝通,還跟曼城背后的阿布扎比財團、大巴黎背后的卡塔爾體育投資公司等中東資本接觸,對于那些尚未組建的全新球隊,蕭華表示:“不排除這些新球隊可能需要新建超級球館,我們將全力支持。”
人才挖掘和文化輸出也是NBA海外賽的重要目標。就在今年NBA中國賽期間,中美共同宣布達成一項多年合作計劃,支持中國精英球員、教練員及裁判員發展。通過此項合作,雙方還將為中國男女籃提供赴美訓練與比賽的機會。
NBA想開拓市場,有中國球員在NBA打球非常重要。在澳門,蕭華談到剛剛被開拓者選中的楊瀚森。蕭華表示:“我在夏季聯賽就看過他打球了,是一個很有前途的NBA新秀。我還通過電視轉播看了他的首場季前賽。培養更多像他一樣的優秀年輕球員,我們需要通過與CBA合作,讓更多中國年輕球員有機會與頂級對手對抗,有機會出國比賽。如果更多年輕中國選手能夠進入NBA,參與頂級競爭,毫無疑問會激勵更年輕的選手實現這個目標。”
從市場開拓到收入增長,從人才培養到文化傳播,NBA海外賽承載著聯盟的戰略野心,已經成為跨越國界的文化現象,也是NBA全球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想見,未來NBA還將把海外賽推廣到更多地區,助力聯盟擴大收入和版圖。
責編 陶莽
